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3-0056-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學段要求中明確提出了第一學段(1~2年級)學生在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環節的學習要求,包括“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能夠嘗試閱讀整本書,向其他人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結合語文學習,用口頭或是圖文等方式整理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從上述內容來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重視“讀寫繪”教學活動,利用閱讀、寫話和繪畫等方式的有效融合,打造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加高效便捷地與文本和作者對話,建立情感聯系。
一、基于讀寫結合組織教學活動
閱讀與寫話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是開展融合教學的切人點。寫話本質上是閱讀的延伸,是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隨文寫作的一種方式。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閱讀和寫話有效融合,能夠使學生得到更多語言表達和鍛煉的機會,進而提升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基于閱讀文本進行批注
批注一般是讀者在閱讀文章時,記錄自己觀點和感想的一種寫話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針對好詞好句或能夠引發感想的語句進行批注。批注的內容并沒有明確要求,學生可以使用詞匯或語句,主要目的是動員學生表達自己對文章內容的見解和想法。
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例,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和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求學生通讀全文之后,選出自己感觸比較深刻的語句,為其撰寫批注。某學生對文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這句話印象深刻。該學生針對這句話寫了批注“毛主席僅僅是在沙洲壩住一段時間,就發現了鄉親們存在的吃水問題,甚至為了幫助鄉親們改善生活,親自帶領戰士和村民一起挖了一口井,使鄉親們再也不用到遠處挑水。這對當地百姓來說是一件值得稱頌的好事,百姓喝著井里的水,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關心及愛護,體會到了毛主席關心鄉民、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
(二)基于閱讀文本進行改寫
參考閱讀文本進行改寫,也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良好機會。從小學語文教材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師選取比較合理的閱讀文本,組織學生進行改寫,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改寫活動時,應當教導學生掌握改換人稱、體裁和敘述方法等閱讀改寫技巧,增強改寫效果。
以《靜夜思》為例,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這首古詩詞時,先是為學生介紹了古詩詞中需要記憶的生字,然后為學生系統性介紹了古詩詞的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了李白借月光傳情,表達自己遠客思鄉的真摯情感。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古詩詞的內容及想要表達的思想,代人李白的視角,利用第一人稱對古詩詞內容進行改寫。某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了改寫作品。內容如下:“皎潔的月光灑落在床前,映照在地面上像是一層秋霜。這種情景使我神思恍惚。我仰頭看著天邊的明月,明月那樣遙遠,低頭時卻想起了遙遠的家鄉。”
(三)基于閱讀文本進行仿寫
除了批注和改寫,仿寫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將閱讀教學與寫話教學有效融合的手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開展閱讀學習活動的基礎上,仿照閱讀文本的風格和情境,以其他對象為主體進行文章仿寫,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寫能力。
以《端午粽》為例,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文章第二段的寫作風格,以部分地區過年期間必吃的珍珠圓子為對象進行仿寫。教師先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珍珠圓子的圖片,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觀察珍珠圓子的外形。之后,教師為學生介紹了珍珠圓子的制作方法,確保學生能夠擁有完整清晰的仿寫思路。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資料完成仿寫任務,具體內容如下:“珍珠圓子是用豬肉做餡,外面裹了一層雪白的糯米,放人蒸籠蒸制而成。珍珠圓子在籠屜里像小雪球,賞心悅目,咬一口,也軟糯鮮香。”
二、基于讀繪結合組織教學活動
鑒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思考、閱讀寫作等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可以采用繪畫的方式作為閱讀教學和寫話教學的補充。將繪畫加入語文教學活動,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在閱讀教學環節結合繪畫教學手段
一些閱讀文本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針對這些閱讀文本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繪畫手段,以確保學生能夠在直觀形象的教學過程中建立對閱讀文本的正確認識。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通讀文章之后,結合文章內容繪制圖畫,通過這種方式檢驗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以《彩虹》為例,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帶領學生想象,由教師用緩慢平穩的語調朗讀課文內容,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具體的畫面。這一環節,教師需要提煉文章的重點語句,如“天上有一座美麗的橋”“如果我把它掛在彩虹橋上,坐著秋千蕩來蕩去,花裙子飄啊飄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嗎”。學生根據教師讀出的語句進行想象,在腦海中生成相應的畫面。之后,教師動員學生繪制圖畫,再現文章的內容,這樣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在閱讀教學活動后結合繪畫教學手段
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后使用繪畫教學手段,可以引導學生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現文章的內容及蘊含的思想情感。從本質上講,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內容、更加深人地感受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以《動物王國開大會》為例,教師先是給學生展示了一些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看的漫畫作品,使學生能夠了解這種作品的設計風格和組成部分。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動物王國開大會》的內容,嘗試用漫畫的方式進行創作。教師要求學生將文章中出現的動物角色、發言、情節等內容組織在一起,生成一幅幅連續的漫畫。學生在創作漫畫的過程中將會再度回顧文章的內容,加深印象。
三、基于讀寫繪結合組織教學活動
學生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已經適應了讀寫結合和讀繪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開展融合多方面元素的教學活動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閱讀、寫話和繪畫等教學方式,也能夠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了解更多知識、掌握多方面的技能。
(一)引導學生回顧和反思閱讀文本
“讀寫繪”融合教學活動中,閱讀、寫話、繪畫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教師想要設計和實施“讀寫繪”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案,并且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必須注意三個環節的銜接和平衡。整個過程中,教師既要保證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活動了解文章的內容和含義,也要引導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和關鍵語句繪制圖畫,以及確保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繪畫效果完成寫話任務。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文章、回顧和反思閱讀文本,以及提煉關鍵知識點。
以《荷葉圓圓》為例,教師帶領學生圍繞“荷葉的外形特征”回顧文章,提煉相關知識點。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回顧和反思閱讀文本,提取了關于荷葉外形特征的關鍵詞和語句,如“荷葉圓圓的,綠綠的”“荷葉是水珠的搖籃”“荷葉是蜻蜓的停機坪”“荷葉是小青蛙的歌臺”“荷葉是小魚兒的涼傘”等。學生根據這些關鍵詞和語句能夠大體勾勒出荷葉的外形,這對后期進行繪畫和寫話教學有積極的影響。
(二)設計讀寫繪結合的教學方案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設計“讀寫繪”結合的教學方案時,可以從整體上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和目標。之后,教師圍繞具體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設計閱讀、繪畫和寫作教學的流程和細節。
以《春夏秋冬》為例,教師設計“讀寫繪”融合教學方案時,可以將其大致分成閱讀、繪畫、寫話三個環節。在閱讀環節,教師先帶領學生了解“霜”“吹”“落”“降”“飄”“游”“池”“入”等生字的讀音,大致了解翹舌音、后鼻音、整體認讀音節的發聲技巧。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掌握“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等詞語的讀音和寫法,能夠做到準確辨識這些詞語。針對教學內容中出現的生字新偏旁,教師也進行了講解,如“雨字頭”。教師為學生介紹了“帶雨字頭的字一般情況下與水和天氣有關”。學生了解這一知識點后,對后續學習其他帶有這一偏旁的生字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在繪畫教學環節,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等思考春夏秋冬是如何來到人們身邊的,并且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回憶這四個季節比較常見的場景。教師要求學生在每一個季節挑選一個場景,將其繪制成圖畫。在寫話教學環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自己的圖畫及感想中選出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季節,圍繞這一季節撰寫文章,說明自己喜歡這個季節的原因。
四、結論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師應重視“讀寫繪”融合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價值,積極推廣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帶領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知識,強化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讀寫繪”融合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合理設計和搭配每一個環節的流程,以確保充分發揮這種教學方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詹枚枚.讀寫繪: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形式[J].華夏教師,2024(2):66-68.
[2]鄭虹.“讀寫繪”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指導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華夏教師,2023(19):74-76.
[3]李霞.讀寫繪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3(5):142-144.
[4]李茜.“讀寫繪”模式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指導上的作用[J].讀寫算,2022(18):129-131.
[5]江玲玲.讀寫繪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