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發進取、真抓實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創云南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的高度,立足新時代云南發展的實際,明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上系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云南路徑,這為云南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念之源。
一、以思政引領、思想解放筑牢教育高質量發展根基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思政引領是確保教育高質量發展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本質要求。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云南教育要實現的高質量發展,是建成教育強國背景下的高質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高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其中,思政引領力排在了第一位。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越來越嚴峻,要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目標,就要不斷增強思政引領力,進一步加強黨對思政課的全面領導,堅持把黨的思想理論和創新理論武裝與思政課建設共同推進,充分發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鑄魂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重點,推進思政課教育教學體系建設;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師隊伍高素質專業化規范化建設,使之成為學生做人做事為學的典范;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人才培養體系,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管是教育管理者、執行者還是研究者,都應該以解放思想為內生動力,謀劃全局性工作,聚焦關鍵性領域,落實重點,突破難點。要善于在工作實踐中打破習慣思維和偏執偏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善于拓寬視野,打破“站位不高、眼界不寬\"的桎梏;要善于轉變因循守舊和思維僵化的意識;要善于思變求進,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和工作態度;要善于抓住新政策機遇,用好用足新政策。
二、以開放包容、改革創新激發教育高質量發展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云南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就是建設教育強國的云南路徑。云南教育要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躍升,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將其作為鑄魂育人的根本遵循,更新觀念,指引工作,強抓落實,評估成效。秉持開放包容、改革創新,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這四方面的改革。在推進育人方式改革方面,學校要針對當下學生的身心特點,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協同融合,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要加強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發展,幫助學生成長為有理想、肩負民族復興大任、有擔當且本領過硬的時代新人。在創新辦學模式改革方面,必須牢牢扎根云南邊疆辦教育,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云南省“3815\"戰略發展目標,聚焦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高等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同時推進基礎學科、新興學科與交叉學科建設,推進高水平的教育開放。在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持續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符合我省實際的教育評價體系;加強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建立與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在強化保障機制改革方面,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努力縮小城鄉、區域、校際教育差距;弘揚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拓展教育數字化新賽道,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以拼搏之姿、奮進之態聚焦教育高質量發展關鍵
近年來,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云南教育向高質量發展的步子越邁越有力,呈現出許多可喜變化。在基礎教育領域,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納入政府惠民實事得到落實,教育行政部門千方百計增加公辦學位,成立教育集團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開展“組團式\"幫扶和“省管校用\"對口幫扶提升縣域或邊境地區教學質量。在職業教育領域,實現 3+4′ 中本和“ 3+2? 高本貫通培養改革,深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實行中職學校兜底招生等。在高等教育領域,通過新建學校,持續擴大高等教育規模;通過專業評估和辦學評估,提升高等教育內涵發展;通過在高校布局建設新型現代產業學院、省部級科研平臺、科技小院等,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這些變化,有局部的,也有全局的;有教育內部體制機制方面的,也有教育內外協同合作方面的。在新時代背景下,作為后發展欠發達地區,云南教育還存在思想觀念陳舊、資源配置質量不高、經濟基礎薄弱、師資結構不優等發展難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任重道遠。因此,不管是教育管理者、執行者還是研究者都不能自滿,更不能松懈,而要認真總結經驗,查找得失,以拼搏之姿、奮進之態聚焦云南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努力促進云南各級各類教育的深層次變革。
就基礎教育而言,其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有兩個:一是教師,二是教研。一方面,教師在教育體系中處于傳遞知識、促進學生發展、引領教學改革創新的核心位置,直接影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及可持續性。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過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從“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到“四個相統一”和塑造學生的“大先生”,為教師隊伍建設賦予了新內涵。建設新時代基礎教育高素質教師隊伍,可以從機制、技能培訓、激勵保障等方面入手。如,完善教師招聘、選拔、培養、考核、晉升制度;優化培養培訓體系,強化教學實操和互動研討性培訓方式;加強教學技能培訓,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健全教師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福利水平;健全教師教育評價、教師職業激勵等機制,促進教師資源均衡優化配置等。另一方面,教研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教研如何支撐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教研要研究教師怎么教,引領教師研究課程與標準、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專業成長;二是教研要研究學生怎么學,主動研究學生學情、學生學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三是教研要研究課堂怎么育人,怎么把立德樹人融人教學,怎么有效實現學科育人,怎么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問題;四是教研要研究教學質量怎么評,要加強考試研究,加強質量監測,突出增值性評價;五是教研要研究如何進行數字化教研轉型升級,提升教研員和教師的數字化素養,開展跨學校、跨區域的多樣態教研。
四、以敦本務實、真抓實干譜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擔當實干的工作作風,不尚虛談、多務實功,勇于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擔苦、擔難、擔重、擔險,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之際,再次強調要真抓實干。這不僅要求我們要自覺培養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更要求我們要以敦本務實、真抓實干的精神頭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云南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如何,最終要用事實來說話,用成果來說明,用實績來檢驗。2024年,云南教育高質量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出臺了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和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若干措施;召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3個現場推進會;總結形成10種辦學好模式和10種好老師;培育10個云嶺思政育人品牌;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幫扶700多所學校;“守望云心\"云南學生心理健康大課堂總傳播量超1.2億人次;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城鄉共同體建設覆蓋萬所學校,近600萬學生參與;新建改擴建200多所幼兒園;中職招生人數增幅超 20% ;高校20個專業開展“拔尖創新本科人才培養項目”;獲批國家自然社科基金項目800多項;培訓教師百萬人次;遴選省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近3000人;招收外國留學生高校增至58所;各類教育投入百億元這些數據反映的正是以敦本務實、真抓實干的狀態努力工作所取得的實績和成效。
云南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切關懷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發進取、真抓實干,就是云南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理念。展望“十五五”,云南教育需要繼續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主動想\"強化思想引領,以“扎實干\"破解教育難題,以“看效果\"檢驗工作成果,以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教育強省建設。
【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一般課題《邊境縣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路徑研究》(立項編號:BC24084)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