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9.030
ImplementationPathandEffectivenessEvaluationofEvidence-based Teaching in Vocational Nursing Courses
XUNana, ZHU Xiaojuan, SUN Xiaojie (WeifangNursingVocationalCollege,Weifang,Shandong)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mplementationpathofdigital-enabledevidence-basedteachinganditseffecton the eformofhigher vocationalnursing courses.Methods:Atotalof106students fromthreeclassesofthe2022 grad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were randomlyass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another105 students from three clases wereassigned tothecontrol group.Thecontrol group was taughtaccording totheoriginalteachingplan,while theexperimental group was taughtusing digitalplatformssuchas bigdata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 tocollect evidence. Theachievementof the thre-dimensional goalsof knowledge,ability,andquality,autonomous explorationability, criticalthinkingability,andevidence-basedabilityofthetwogroupsofstudentsbeforeandafterthesemesterwere comparedtocomprehensivelyevaluate theteachingeffct.Results:Afteronesemester,the theoreticalknowledge score of the students was (83.41±4.23) points,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score was (91.08±5.19) points.The evidencebasednursing practiceabilityandcriticalthinkingabilityof the students werehigherthan those beforethesemest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Conclusion:Digital-enabled evidence-based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reformand effectiveness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teaching,providing new ideas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nursing major.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護理理念的不斷更新,循證護理在現代護理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護理教育中,循證教學可以幫助護理專業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循證護理的理念和方法,從而提高護理實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提高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使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循證護理所需要的護理技能[1。循證教學是一種基于證據的教學實踐活動,其核心在于系統地收集、分析和評估證據,形成合理的結論,這種思維方式要求學生學會精準發現并使用高質量的證據,靈活運用批判性思維能力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客觀評估。學者崔友興指出,循證教學是將最佳證據應用于教學決策和教學實踐的哲學,它既強調教學決策和教學行為之前的測量與評估,又突出基于證據對教學的積極干預和改進[2。循證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方式獲取和分析證據,強調以科學證據為基礎優化教學設計與實踐。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職業教育也步入數字化轉型的新階段。基于數字化轉型的循證教學是指通過數字化手段獲取科學的、可信的、有效的證據,教師主體基于經驗、智慧與證據引導學生學習,動態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同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并在師生交往互動中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錘煉思維和提高品行的實踐活動。本文探究了數字賦能循證教學實施路徑及對高職護理課程改革的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級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將4班和5班設為實驗組,共106名學生;1班、3班和6班設為對照組,共105名學生。兩組性別、年齡及高考成績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 ①2022 年9月份通過夏季高考方式統一考入的學生。 ② 均為護理專業方向的學生。 ③ 愿意接受不同種類的教學方案。
排除標準:接受過循證教學的學生。
1.2方法
兩組第1、2、3學期執行相同的教學安排,在第四學期專業核心課執行不同的教學安排,但授課教師相同。對照組按原教學安排常規授課,實驗組實施數字賦能循證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如下。
1.2.1課前準備階段
① 明確教學目標與學習需求。授課教師需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確定學生需掌握的知識、技能與素質。同時,利用數字平臺收集與分析數據,通過問卷星在線問卷工具、線上教學平臺在線討論收集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行為數據等,并對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掌握程度,從而發現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和學生學習的難點。通過醫院的信息系統獲取患者的病歷資料、護理記錄等,分析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和挑戰,將其轉化為教學中待解決的問題。
② 精準檢索與篩選問題。利用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PubMed)、專業網站、在線圖書館等數字資源,以及學習管理系統(如Moodle、Blackboard)和在線問卷工具(如問卷星)等平臺,收集和整理與問題相關的證據。將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形成支持教學決策和實踐的明確證據,形成教學方案。
③ 形成問題列表并發布。教師將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形成一份清晰、具體的問題清單,通過在線學習平臺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準備。
④ 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與反饋。教師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討論功能,組織學生進行在線討論,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同時,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討論情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反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教師依據在線學習平臺AI助教實時追蹤學生學習情況,針對性優化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貼合學生實際學習進度與需求。
1.2.2課中實施階段
① 在線學習平臺、AI助教雙驅動。創新教學方法,引入臨床真實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循證護理的思路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借助虛擬仿真平臺,模擬臨床護理場景,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護理操作練習,平臺實時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教師針對性指導。通過在線教學平臺組織多種互動形式,如小組討論、搶答、案例分析、測試等,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全方位提升學生在鼻飼護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實現多維度能力提升。
② AI模擬小組互動。教師依據學生平時學習表現等因素,強化小組互動交流,精心挑選學生代表上臺。臺上,學生代表將面對不同病情背景與個性特征的AI模擬病人,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良好的溝通技巧與之深入交流,準確解讀反饋信息,共同完成循證護理任務,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教師及時解答學生在循證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適時參與引導,針對共性問題,如鼻飼管插入難題、模擬人異常反應處理及胃管固定方式等,組織全班深入探討,結合理論剖析與操作改進,在AI助教的協助下探尋解決方案,強化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1.2.3課后拓展階段
① 自主學習與拓展研究。鼓勵學生利用數字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和拓展研究,關注專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動態,拓寬知識視野;為學生推送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拓展學習資源,如學術論文、專業視頻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學習,深化對臨床實際需求的理解,強化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銜接。利用數字平臺收集學生在課后拓展學習中的數據,如學習時間、參與討論的頻率和質量等,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為后續教學調整和個性化指導提供證據。
② 多元化的評價與反思。建立學生自評、互評、機評和師評的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學生通過自身在AI模擬人操作中的表現,自評找出失誤并反思改進方向;在互評、他評和機評環節,著重考量小組成員間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則全面評價學生對綜合理論知識的掌握、模擬人操作的準確性規范性、反饋處理能力以及在小組討論、案例分析中的表現,以此全方位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保障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實訓操作得分、自主探究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及循證能力等。同時,對教師教學狀態和學生學習狀態進行觀察,實施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和教學滿意度評價。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前,兩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訓操作成績及循證護理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實驗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得分為 (83.41±4.23) 分,實訓操作得分為 (91.08±5.19) 分,均高于對照組;學生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與評判性思維能力均高于學期前,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3討論
結果顯示,通過學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來評估學生對護理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驗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數字賦能循證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實訓操作考核成績來評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組學生的實訓操作得分也高于對照組,說明數字賦能循證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提升情況,發現實驗組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也更為優秀,體現了數字賦能循證教學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成效顯著。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獨立思考能力和信息檢索能力等可以發現,實驗組學生在這些方面表現出更強的自主性,能夠主動查找資料、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通過評判性思維能力調查問卷可知,實驗組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數字賦能循證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
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循證護理的理念和方法,鍛煉學生收集證據、評估證據和應用證據的能力,增強其在護理實踐中運用循證方法的意識。實驗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尋找和應用最佳證據來支持護理決策,能夠熟練運用循證方法來解決實際護理問題。在課堂中引入循證護理教學,不僅能夠轉變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的模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
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教學方案,實現個性化教學,這種精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借助數字平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便捷和高效。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反饋學習情況;教師也能夠及時回復學生的問題,給予指導和幫助。這種良好的互動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其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數字技術為循證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多樣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利用虛擬仿真教學資源、AI數字人等技術手段,創設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真實的職業場景,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能。
數字技術應用與循證教學促使教師根據實際教學證據和學生需求,對高職護理課程的內容進行重新審視和優化。將最新的護理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案例融入教學,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實際工作,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模式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向學習、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數字技術的應用也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了支持,如在線模擬訓練、虛擬病房等,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5。教師能夠更加科學地進行教學決策和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能夠更好地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能,提升其職業素養和競爭力,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數字賦能也為教學評價帶來了創新,能夠實現多維度、全方位的評價,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
盡管數字賦能循證教學在高職護理課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數字技術的應用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而目前部分教師在這方面可能還存在不足。此外,過度依賴數據可能會導致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情感需求。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加強對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訓,提高其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同時,要注重平衡數據與護理人文關懷的關系,使數字賦能循證教學更加完善和有效。
4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賦能循證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課程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它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為護理專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未來,我們應繼續深入探索和實踐數字賦能循證教學,不斷完善其實施路徑和方法,為高職護理教育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基金項目:2023年度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數字賦能背景下循證教學的實施與創新研究”(2023ZC416);2024年度護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數智平臺分析的護理 ?1+N3 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202402)。
參考文獻
[1]陸蕾,朱虹.循證護理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8(12):28.
[2]汪源,操兵基.基于數字化轉型的循證教學實踐與創新[J].遼寧教育,2023(11):36-37.
[3]袁淑怡,胡小英,趙鑫,等.數智賦能專業群共享課\"模塊化 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陜西教育,2025(3):85-87.
[4]杜世正,金勝姬,張姮,等.基于循證思維的護理研究課程教學改革及效果評價[J].軍事護理,2023(1):78-79.
[5]李琪,馬俊偉,趙義妹,等.循證護理理念在我國護理學專業教育領域應用現狀的可視化分析與展望[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1(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