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9-5853(2025)04-0074-09
Analysis on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of Publishing Industry Enabled by Publishing Data Elements
Yang Jun
(School of Journalismand Communi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119)
[Abstract]Publishing data factor is a pioneering production factor in digital publishing production,and it isalso an innovativ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required by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of publishing industry. Publishing data elements promot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publishing industry,which is the core element and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publishing industry.The integration of data elements into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enables publishing workers to have both data concepts,qualities and skills,the virtualization of labor objects,the intelligence of labor materials,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allfactors of publishing production,which reflects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publishing data elements enabl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The elements of publishing dataact on the topics and planning,content production,market distribu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shing production,so a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ublishing enterprises,provide the society with high-quality and abundant data publishing productsand innovative services,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Publishing dataPublishing data elements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of publishing industry
新質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創新。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動力。數智時代,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數據要素參與到創新生產的過程中,加速了生產方式的升級與變革,呈現出促進生產力發展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成為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的關鍵要素和驅動力。數據要素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給予大力支持。如,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盵1]2024年1月,習近平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2],對作為生產要素的數據要素的重要性予以強調。在出版領域,培育出版業新質生產力也成為行業的必然要求。目前,學界、業界對出版數據要素之于出版業新質生產力問題的研究尚顯薄弱。作為出版數字化、數字出版的重要生產要素,出版數據要素借助數智技術大幅提升出版生產的資源配置和全要素生產率,充分釋放其所具有的文化、經濟價值,推動出版業適應數智時代的發展,是實現出版業新質生產力躍遷的重要基礎支撐。
1出版數據要素、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數據要素是人們用于生產和服務的基本投入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在與算法、算力的聚合下形成新質生產力[3]。在出版領域,出版數據要素與出版業新質生產力除了具備數據要素、新質生產力的一般內涵外,還具有行業賦予的特殊性。
1.1出版數據要素的內涵
數據是“物理世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數字記錄,是編碼形式的信息載體,常見的數據表達包括表格、圖形、圖像、視頻和文本等多類型”[4],它可以是以未經處理的原始數據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經過加工的形式存在,是構成信息和知識的基礎單元。具體到出版業,出版數據是出版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生成、收集和利用的內容數據、用戶數據、市場數據和治理數據。數智時代,數據之于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是出版產業數字化、數字出版產業化不可或缺的一種新型生產資源與生產要素,出版業態所表現出的從利用數據走向數據驅動的發展趨勢,引起了學界、業界的廣泛關注。
在經濟學中,將用于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的各種社會資源稱為生產要素。數據要素是一種生產要素,是社會化生產發展到大數據時代,在勞動、土地等原始要素和技術、資本等派生性要素共同作用中再派生出來的,屬于再派生性要素[5]。隨著數智技術的發展,數據真正的價值是在參與社會經濟的生產、分配和消費活動中實現的,由此產生的數據要素概念,是指參與生產經營活動,以電子方式記錄并為使用者和所有者帶來收益的數據資源[,而且大數據技術應用“推動數據要素走向專業化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市場循環系統,衍生出以數據為核心產品的產業體系”[7]。作為數字出版發展新階段的數據出版,即基于數智技術,以數據的收集、清洗、存儲等為手段,為社會提供數據產品及數據服務的新型產業。數據要素與數字出版技術、數字出版平臺共同組成數字出版系統。
出版數據要素是社會生產行業數據要素的一種。從形式上看,出版數據要素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結構性數據,如,來自企業內部的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資源管理系統(RMS)等各類數據庫,出版企業外部數據即電商平臺、第三方數據公司等掌握的用戶數據、銷售數據等;也包括各種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非結構性數據,這類數據沒有一定的規則,如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上的圖片、音頻、流量以及用戶行為等。在數字出版中,結構數據、非結構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進入出版知識生產、服務體系中,在出版產業數字化、數字出版產業化過程中擔負著基礎性資料要素與關鍵性生產要素的雙重角色[8]。
1.2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出版業新質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的行業表現形態之一,是指數智技術與數據要素深度賦能出版勞動者、出版勞動資料及出版勞動對象而形成的,蘊含于出版數字化、數字出版實踐中的新質生產力,其內涵可以從“新”“質”“力”三方面去理解。就“新”而言,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本質要求是包括技術、業態以及管理和制度的創新,從而提供有利于數智時代出版業創新發展的動力。就“質”而言,出版業新質生產力不是傳統出版生產力的局部優化與簡單迭代,而是由新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化轉型的先進生產力質態[9]。就“力\"而言,出版業新質生產力深刻改變和重塑了傳統出版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且擁有傳統生產力無可比擬的強大推動力和巨大影響力。因此,理解出版業新質生產力需要注意三點:一是出版業新質生產力是與數智技術密切結合而產生的;二是出版業新質生產力是在出版數字化與數字出版實踐中,較之于傳統出版而得以優先且顯著體現的生產力的整體躍遷;三是出版業新質生產力賦能出版生產經營方式、流程再造的效率等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2出版數據要素與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聯系
數智時代,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數據發揮乘數效應,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產生和發展,進而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出版業而言,出版數據要素同樣是形成、推動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且出版數據要素與出版業新質生產力之間具有內在聯系。
2.1出版數據要素促進、推動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產生、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產生緣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以及產業深度轉型升級[10]三方面的促動,而數據要素在此過程中起著催化作用。就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產生而言,出版數據要素的功能亦是如此。其中,出版技術革命性突破是核心驅動力,出版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是創新動力源,出版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重要支撐體系。這三重機制共同催生和推動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
首先,數據要素助力出版技術創新性突破。數據要素是促進數字技術進步的基礎資源,數字技術創新性突破依賴于對數據要素的獲取和利用。就出版而言,一是數據要素為出版技術創新集聚豐富的數據資源,為出版科技創新賦予新要素、新動能,如出版數據為訓練出版大模型等技術革新提供基礎“質料”。二是出版數據要素應用所引致的人才、資本等資源集聚,促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先進技術的引進,從而增強出版技術的創新能力。三是出版數據要素的應用,拓展了網絡資源搜集的廣度和深度,也提高了搜集的精確度和匹配度,有利于出版技術革新所需的資源有效供給。
其次,數據要素促進出版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虛擬的數據要素需要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而物化,才能由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新型生產力。就出版業而言,一是出版數據要素有助于實現選題策劃、內容生產、市場分發和經營管理等環節的決策優化,通過決策創新實現出版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如,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通過對開卷數據的深度挖掘,在選題論證環節采取中醫圖書細分策略,從而在全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二是出版數據要素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進行數智化改造,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避免資源錯配,促進各類生產要素的有效融合,進而推動出版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如,通過對出版生產歷史數據的分析,識別出需優化的生產流程的關鍵環節,從而制定優化的決策或是引進相關技術人才,以實現各類生產要素的有效聚合,提升生產效率。三是出版數據要素有助于推動互動和融合的數字出版創新生態的形成,為出版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提供人才、技術和資本等自由流動的良好環境。出版數據要素的流通與共享打破出版部門及機構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生產要素的協同創新。
最后,數據要素助推出版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數智時代,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相融合,為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有效整合各種資源要素,提供強大的數據基礎,使出版企業“加快數智化轉型,打造數據出版、智能出版等出版創新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12]成為發展的必然選擇。即數據出版的出版新業態是出版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必然結果,而出版數據成為推動出版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要素和核心驅動力。
2.2出版數據要素是出版業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核心要素和關鍵驅動力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數據[13]。出版數據要素是出版業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核心要素的邏輯在于,一是以數字經濟為時代背景的出版新質生產力,把數據作為驅動出版運行的新質生產要素,破除傳統出版要素有限供給對出版發展制約的路徑依賴,為出版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源泉。二是數據要素具有滲透性,在生產過程中實現與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實體性要素的融合,改變了傳統生產要素的形態,從而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出版數據要素以傳統出版生產要素不具備的特質,賦能出版創新、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升級,為出版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提供新的生產力基礎。
出版數據要素作為關鍵驅動力,推動出版新質生產力發展體現于三方面:首先,在數智技術日益發展的背景下,高質量的出版數據要素供給、方便快捷的數據流動以及多元的數據應用場景,為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質變提供堅實的基礎數據支撐,從而加快出版生產力發展的進程;其次,出版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協同融合,賦能出版勞動者、出版勞動資料、出版勞動對象的變革,實現出版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引領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升;最后,出版數據要素廣泛應用助推出版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智能化數字生產、傳播及運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出版業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
2.3出版數據要素與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具有內在統一性
首先,出版數據要素與新質生產力相輔相成。與傳統生產要素相比,數據要素具有非競爭性、可復制性、強滲透性等屬性,將其用于社會生產會產生乘數效應、創新效應等。因此,就出版數據要素而言,它與其他生產要素結合并融入出版生產的各個環節,深刻形塑出版業生產力的新形態。同時,出版業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產力,決定、推動著作為數字技術出版應用的產物的出版數據要素所具有動能的集聚、釋放。
其次,出版數據要素的產生與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均由數智技術推動。出版業新質生產力以數智技術創新為要義,以提質增效為主要目標,因此,圍繞出版活動的數智技術創新成為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支撐和動力。出版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結合發揮乘數效應,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從而增強出版企業的創新能力,促進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出版發展以及出版知識生產與服務效果的實現。這一切都是以數智技術的創新發展為根基。
最后,出版數據要素的場景化應用與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所需的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高度契合。數智時代,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激活數據潛能離不開豐富的應用場景。場景驅動成為面向新質生產力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新機制[14]。出版數據要素在多場景應用不僅提高了出版資源的配置效率,同時,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智技術應用,推動出版產業的迭代升級,塑造產業新形態,因此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出版數據要素為不同出版場景下的應用賦能。
總體而言,出版數據要素與出版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具有內在統一性,以此為基礎,出版數據要素成為推動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組成的核心要素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3出版數據要素賦能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邏輯與作用環節
3.1出版數據要素促進出版業新質生產力形成的理論邏輯
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15]。相較于傳統生產要素,數據要素所具有的新特質在價值創造維度上為生產力體系賦予新功能,促成了新質生產力表現形式與效能的實現。這一復雜過程呈現出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形成的理論邏輯。就出版業而言,出版數據要素賦能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邏輯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數據要素培育數據理念、素養及技能兼備的新型出版勞動者。出版勞動者是出版業新質生產力要素中最活躍和重要的因素。在出版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出版數據要素對培育新型出版勞動者數據理念、素養及技能主要體現在:首先,出版數據要素的引入需要出版勞動者樹立數據思維,即利用數據創造出版文化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思維方式;其次,出版數據要素的廣泛應用對勞動者數智素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型出版勞動者須具備基本的數據素養,如去粗取精的數據預測力、冷靜客觀的數據判斷力和統一協調的數據執行力[16]等;最后,出版數據要素的應用創造出一定數量的、依托平臺開展工作的新的出版勞動崗位,如出版數據編輯等,尤其是將傳統的出版勞動者技能信息轉化為數據要素,“投喂”訓練人工智能機器人從事或替代部分相關工作,降低了企業勞動力成本,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倒逼新型出版勞動者的快速成長。
數據要素孕育虛擬化的新型出版勞動對象。勞動對象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將勞動強加于其上的一切東西。傳統出版的勞動對象是由物質材料承載的作品的內容(文字、圖表等)信息。數智時代,虛擬的出版數據要素進入新型勞動對象的范疇,推動傳統出版勞動對象的自動化、數智化改造,從而對出版勞動對象帶來變革。首先是數據要素嵌入數字化的出版生產方式,使實體的勞動對象革新為數智勞動對象,勞動對象的形式發生由實體向虛體的質變,這一變化一方面在整體上節約出版過程中生產要素的總體投入量,另一方面擺脫了傳統出版的時空環境及材料、設備等物理實體要素的束縛,實現智能化匹配供需,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其次,作為虛擬勞動對象的出版數據要素具有一般數據要素的非競爭性、不易損耗等特征,使得出版數據要素可以實現多次復制而反復使用,卻不易損耗其價值,并會因高頻次使用產生規模報酬遞增、價值聚合效應。最后是出版數據要素驅動勞動對象虛擬化,勞動對象范疇增加。出版勞動對象范疇的多元化延展,使得出版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的界限模糊,二者的有機結合促使出版數據的生產研發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躍遷提供新的路徑。
數據要素催生智能化的新型出版勞動資料。勞動資料是人們用以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17],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勞動工具。就出版業而言,傳統出版勞動資料是指立足于工業時代的編校、印刷以及發行系統等。進入數智時代,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工具結合投入出版生產,催生出一系列自動化、智能化的勞動工具,如智能編校系統、智能印裝設備和智能營銷系統等,從而加快了出版企業的數智化轉型進程。這表現在:首先,數據要素引入出版生產,使得出版勞動工具實現智能化,改變了出版勞動作用于勞動對象的方式。勞動工具的數智化成為數智時代出版生產方式變革的起點。其次,出版勞動對象技術含量的增加,強化了其對使用勞動工具提高生產效率的要求。出版數據要素的融入促使勞動工具實現數智化變革,圍繞出版數據要素運用的出版技術(工具),自然而然成為基本的勞動工具。最后,出版數據要素的非競爭性、流通性等特性,與傳統出版勞動資料相融合,促進出版勞動資料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流動共享的數據要素依托互聯網、算法等構建生產網絡,實現出版資源在數據技術加持下的高效配置,不斷形成新形態的出版勞動資料。
數據要素賦能出版生產的全要素的優化組合。生產力水平不僅受限于一定社會生產力諸要素的數量和質量,更取決于這些要素之間相互作用與聚合的方式。新質生產力是由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而催生的,更加強調數據要素及其對傳統生產要素的創新升級,以及這些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18]。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不僅表現于技術的進步,而且涉及出版勞動者、出版勞動資料、出版勞動對象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出版生產的動態結構;而數據因素通常作為黏合劑、催化劑在其中發揮聯接作用,促使生產要素之間相互作用與集成。出版數據要素賦能出版生產的全要素的優化組合的關鍵作用表現在三方面。
首先,數據要素所具有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為充分利用出版數據要素提供前提條件。非競爭性是指用戶在消費數據時,不會減少或限制其他人對該數據的消費。非排他性是指當某用戶付費使用某些數據時,不能排除其他沒有付費的用戶消費這些數據,或排除使用的成本很高。出版數據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為出版數據要素的協同開發、共享提供合作契機,出版企業可以此互通有無,共同創新。
其次,數據要素所具有的融合性,增強其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協同聯動。在一定的場景下,數據通過所具有的廣泛滲透性融合其他生產要素,發揮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同樣,出版數據通過與傳統出版生產要素相融合,賦能出版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效應倍增,從而生產高質量的內容產品。入選國家數據局首批“數據要素 x ”典型案例的“出版圖書數據融合創新應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項目,開發出版融合大模型應用“BOOKSGPT”,可整合多渠道圖書出版標簽、發行渠道、讀者評價等數據,協助出版機構更好把握市場趨勢和用戶需求,以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19]。融合的大致途徑有二:一是通過對出版數據要素如市場需求、用戶偏好等數據廣泛收集、精準有效分析,對接出版生產需求端,從而帶動其他生產要素進行高效能的生產。二是借助出版數據要素對傳統生產要素進行深刻變革和優化重組,重新調整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以實現出版生產的數字化替代,以及出版生產過程數字化所具有的知識生產與服務的高效率。
最后,數據要素所具有的規模報酬遞增性,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數據要素規模放大效應的產生。規模報酬遞增性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的特性。傳統出版要素通過消耗原材料或對其實現變形來創造價值。數智時代,數據技術出現革命性變革,虛擬的出版數據要素則在其投入生產的過程中在質與量方面不斷積累;加之其不易損耗、可低成本復制等特性,使其參與生產的大規模、多維度數據要素融合傳統生產要素后可創造更大價值,從而帶來出版數據要素規模報酬的遞增。如在智能技術應用于出版生產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被“投喂”的數據數量越多、質量越高,則大語言模型為出版賦能所生產作品的綜合價值就越高,傳播效果就越好。
3.2出版數據要素推動出版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作用環節
借助于數字技術以及算法,出版數據要素將被運用于出版活動的選題策劃、內容生產、市場分發及經營管理環節,從而精準協調出版生產環節、進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斷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出版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選題策劃環節。傳統出版形態下選題策劃依賴的編輯的經驗和直覺,不僅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磨練,且具有很大的隨機性、不確定性。數字時代的到來,信息爆發式增長,獲取途徑也極大拓展?;谫Y源共享平臺、數據庫,借助詞頻統計及分析、圖書暢銷程度分析以及算法等手段,編輯對出版數據進行精準分析,輔之以獨立思考、判斷的把關,以消除數據分析軟件在選題策劃時容易出現的同質、偏頗現象,最終確定選題。編輯的數據思維以及基于數據的人機協同選題策劃模式,逐漸成為數智時代編輯的首要工作方式。因此,出版企業需要建立、借用足夠高質量、多數量的專業數據庫、平臺,廣泛吸納出版數據要素,做到更大范圍的數據資源共享;編輯則需要多維度地采用數據分析、信息集成等工具,釋放數據資源的選題策劃潛力,并將數據要素驅動的選題策劃作為必需手段。
內容生產環節。傳統出版企業的內容生產有嚴格的審核、編校制度規定,遵循標準化的生產、銷售流程,由此經過數字化轉化而來的出版數據來源單一、可信度高,結構也相對統一。數智時代出版融合進程加快,出版企業在網絡平臺拓展業務,借助先進的數據抓取技術獲得豐富的數據,為用戶提供便捷快速的數字產品服務,同時獲得的數據規模和復雜性也在不斷增加。出版數據要素對內容生產環節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首先,出版數據要素融入傳統生產要素,使得出版內容生產更加智能化、精準化和便捷化;通過分析、處理出版數據要素,可以將其與其他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提高出版內容生產中資源利用效率,從而驅動傳統出版生產要素的創新升級。其次,出版數據要素的流通和共享,使出版企業實現了對出版生產的全流程監控和智能分析,它們可以借此進行精細化管理,提高出版內容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最后,數據要素運用于出版內容生產,借助數字技術對用戶數據進行挖掘、收集和分析,及時根據用戶需求調節內容生產的形式、場景等,培育且凸顯了數智時代數據要素驅動的出版內容生產新模式。
市場分發環節。數智時代,出版數據要素廣泛收集自市場,并將其整理、分析后的結果“反哺”于市場分發環節。立足于數據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出版企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處于不同場景的出版用戶需求的媒介內容和信息服務的效果數據給予實時、動態的收集、分析,從用戶的各類消費數據以及用戶的點贊(擊)、評論、分享等行為數據中挖掘其實際需求和他們對品牌的認可度,并為用戶畫像,基于個性化原則匹配給目標用戶,實現智能定制、精準推送的出版知識生產與內容服務。因此,未來基于出版數據要素的供給與需求的高效化精準匹配的定制化內容分發,將成為必然要求。
經營管理環節。隨著出版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數字出版的深入推進,數據成為出版企業經營管理體系正常、高效運轉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資源,將其嵌入企業經營管理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優化決策過程,減少管理者對經驗、直覺的依賴,進而最大程度避免或減少人為失誤。因此,出版企業亟須建立基于數據驅動的數字化、網絡化協同互動的出版管理平臺,借助豐富的數據積累和數據處理技術,進行出版生產、經營數據的實時感知、收集,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成,以及生產過程的質量把關、流程銜接等的控制、管理,確保經營管理過程可被追溯、查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獎懲責也將更加精準、高效。同時,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評估經營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并對其進行改進,為經營管理評價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出版企業在不斷更新、迭代與完善的數據要素支撐的經營管理體系框架下,實現出版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
綜上所述,數據要素已成為數智時代出版企業的重要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源。基于出版知識生產的本質規定,出版企業須適應用戶閱讀(聽、視等)內容、形式上的時代變化,以數據要素為核心,組織知識生產和知識服務,賦能出版勞動者、勞動對象及勞動資料的數據化轉型,強化數據要素與選題策劃、內容生產、市場分發以及經營管理環節的深度融合,構建以出版數據為基礎、數智化為特色的數字出版新業態一數據出版,成為出版業發展的新趨勢。本質上,數據要素賦能出版業新質生產力是出版人基于出版數據要素,借助以算據、算法和算力為核心的數智技術,推動出版業發展從傳統的實體生產要素資源驅動到虛擬的生產要素數據驅動的轉變,實現出版數據資源優化配置從低級向高級的跨越,以及出版生產力的變革從初級向高級躍升,最終實現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既定目標。
注釋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EB/OL].[2022-12-19].http://www.news.cn/poli-tics/2022-12/19/c_1129220019.htm
[2][10][15]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4-02-02(1)
[3]王瑩.數據要素發展賦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J].商業研究,2024(4):13-22
[4]郝祥軍,顧小清.AI重塑知識觀:數據科學影響下的知識創造與教育發展[J].中國遠程教育,2023(5):
13-23
[5]管星淼,秦興方.數據要素的雙重屬性及其交互效應[J].教學與研究,2021(8):68-76
[6]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數據價值化與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報告(2021年)[M].北京:中
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2021:1
[7]陸岷峰·新發展格局下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23(2):43-151
[8]楊旦修,王雨詩.數字出版產業的增值:數據挖掘與算法應用的發展取向[J].中國編輯,2023(5) ∵ 34-46
[9]戚德祥.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出版國際競爭力探究[J].數字出版研究,2024(2):1-9
[11]張青.一家地方出版社的數據應用案例[EB/OL].[2020-06-16].https ∵ //m.thepaper.cn/newsDetail_
forward_7851579
[12]方卿,張新新.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之創新發展: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J].編輯之友,
2024 (2):29-35
[13]姜奇平.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和邏輯結構[J].探索與爭鳴,2024(1):132-141
[14]尹西明,陳勁,王冠.場景驅動:面向新質生產力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新機制[J].社會科學輯刊,2024
(3):178-188
[16]崔波.以數據資源驅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J].出版廣角,2021(3):31-35
[17]徐光春.馬克思主義大辭典[M].武漢:崇文書局, 2017:59
[18]張夏恒.新質生產力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4):22-31
[19]劉天縱,肖競佳,翟淑敏·湖北“全國出版圖書數據協同與融合創新應用”入選我國首批“數據要素×”典型案例[N].湖北日報,2024-06-13(7)
(收稿日期:2024-11-28;修回日期: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