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通過圈點、批注等多種方法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并主動與他人分享”。為落實新課標要求,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師應將批注式教學法引入小學語文課堂,引導學生用簡單的線條、符號、文字要素汲取語文知識,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思維活動解答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學會閱讀文本,在自主閱讀中取得進步。
一、批注式教學法特點
(一)自主性
批注式教學法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閱讀文本,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感受對文本進行批注,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需求自主閱讀文本并進行批注。這保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
(二)互動性
討論分享是批注式教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展開交流討論,分享彼此的批注內容,引發思考,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相互交流、分享閱讀成果的學習過程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深入理解所學知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批注式教學法的意義
(一)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批注式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批注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將閱讀經驗、閱讀體驗、閱讀疑問轉化為批注,使閱讀過程形象化、可視化,為學生整理閱讀收獲、分析閱讀問題提供便利,使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批注式教學法重視學生在閱讀學習時的思維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深入思考文本內涵,用圈關鍵詞、寫感想、畫記號等方式整合閱讀學習成果,把握文本中涉及的語文知識,如陌生字、詞的含義和用法,語句的引申含義,文章結構特征以及情感表達方式等,為學生深入理解文學作品提供有力支持[2]。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批注式教學法的策略
(一)教師親身示范,展示批注方法
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時間尚短,對各類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了解相對有限,雖會模仿他人行為做批注,但未能真正掌握批注的作用及做批注的技巧。為此,教師應在課上親身示范運用批注符號閱讀文本的方法,使學生了解閱讀批注的基本要求及合理運用各類批注符號的方法,為學生今后運用批注符號解讀文章、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奠定基礎。
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傳授用特殊符號批注文章的方法:“在讀文章時有一些字詞不認識,本來想之后查資料了解陌生字詞的含義,卻找不到字詞的具體位置,該怎么辦呢?有了,我們把它圈出來不就好了!”明確做批注的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圈出文中“洼”“印”“凌”“增”“棕”“靴”等生字,方便后續查閱資料,了解生字的讀音與含義。
其次,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本,提出問題:“我看到了一句自己十分喜歡的話‘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希望認真解讀語句,體會句子的美,但是畫圈不僅浪費時間,還會影響閱讀體驗,應該怎么辦呢?”學生與教師一起分析問題,提出在文字下方劃線標注,方便后續深入閱讀,理解語句內涵。
最后,教師結合文本內容,向學生提問:“本文傳遞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有的學生認為,無論是天氣放晴時對天空的感嘆,被看成閃著光的地毯的水泥道,還是被看作金色的小巴掌的落葉,都體現了作者愉悅的心情和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用波浪線標注學生提到的詞匯和語句,加入文字批注:“寫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學生通過觀察教師動作,掌握運用文字配合符號標注閱讀所思所想的方法,為運用批注解析文章奠定基礎。
(二)自主隨文批注,學練批注技巧
為使學生具備運用批注學習文章知識、解決閱讀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自主閱讀活動,并在閱讀學習前布置導讀問題,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運用批注探索問題的答案,將思、學、練結合,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批注技巧[3]。
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慈母情深》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布置導讀問題。問題1:本單元的三篇文章都在講父母之愛,但是所體現的父母之愛的特征是否相同呢?問題2:文章用怎樣的方式表達父母親之愛?問題3:文章著重表達了什么思想情感?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學生主動運用批注技巧,在閱讀學習中探索問題答案。
其次,教師觀察學生所做的閱讀批注。部分學生選擇標注法,用波浪線標注表現父母之愛的詞句,如“皸裂的手指”“卻已將錢塞在我手里了”。然而,學生難以準確把握標注詞句背后的含義。為此,教師引導學生用彩筆添加醒目標識,在教材空白處寫明疑問:“惡劣的工作環境和母親爽快的給錢態度是否矛盾?”在學生完整閱讀文章后,教師提問:“前文提到母親為了填飽肚子賣掉了收音機,但之后卻兩次給錢支持作者買書,這是否屬于同類矛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標注矛盾,探索母親支持作者買書的主要原因,體會母愛的無私。
最后,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批注歸納總結文章的情感內涵,教師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將文章分為五個部分,要求學生運用隨文批注的方式寫下閱讀文章各部分內容的體會。學生標注如下。第一部分:貧窮的家庭環境。第二部分:辛苦工作,惡劣的工作環境。第三部分:艱難、猶疑的選擇。第四部分:母親堅定的支持。第五部分:“我”的選擇。教師引導學生綜合隨文批注內容分析文章的情感內涵,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包容,深化學生對批注技巧的理解。
(三)提供批注案例,夯實自學基礎
學生理解事物和知識概念的過程具有漸進性。為讓學生學會運用批注式閱讀學習方式解決學習需求,教師提供批注案例,要求學生結合批注案例閱讀文章,按照批注學習語文知識,把握文章重難點內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使學生自主參與批注式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批注運用能力[4]。
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窮人》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帶有批注標記的課文范例,要求學生觀察不同批注,根據批注確定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自主制訂閱讀學習任務。
其次,學生觀察圓圈標注的“洶涌”“澎湃”“掀起”“糟糕”等陌生詞匯,自主查閱資料,了解畫圈單詞的讀音、含義和常見用法。批注重點標記三處環境描寫:第一處描寫屋外環境,第二處描寫桑娜家中環境,第三處描寫西蒙家庭環境。教師為學生布置任務:探索批注重點標注的三處環境描寫與人物和故事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此外,文章標題《窮人》旁批注了重點符號和問號,教師結合批注提問:“作者的用意真的是描寫窮人嗎?”學生結合批注設置任務:探究文章題目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系。
最后,學生根據任務內容,自主查閱資料,了解各項任務的完成方式。教師適時提供支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結合批注和任務進行探究式閱讀學習活動,并將閱讀學習成果通過希沃白板上傳至智學網。學生相互交流、分享任務答案,深化對文章批注用意的理解,運用批注自主學習語文知識。
(四)讀寫結合批注,提升寫作能力
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閱讀能為學生提供寫作技巧、寫作靈感;寫作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要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批注式教學法,讓學生利用批注了解文章的創作思路、結構特點和情感表達方式,保證寫作質量[5]。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寫觀察日記”的教學為例。教師布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觀察并描述觀察對象的狀態和變化過程。教師向學生提問:“在開始寫作之前,我們需要獲取哪些知識?”學生結合寫作學習經驗,提出“確定寫作內容”“確定文章結構”“確定寫作順序”“確定寫作方法”四個寫作前的準備工作。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文章《爬山虎的腳》,要求學生運用批注法全面分析文章的寫作內容、文章結構、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學生用直線標注文章的描寫對象,發現文章前半段主要描寫爬山虎的葉子,后半段主要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形狀。教師提問:“文章題目為《爬山虎的腳》,作者卻先描寫爬山虎的葉子,這是否屬于跑題?”學生無法準確回答問題,暫時擱置。學生用隨文批注標記文章結構:第一段主要介紹爬山虎生長的位置,第二、三、四、五段分別介紹爬山虎的葉子和腳。教師提問:“文章最后沒有總結,這屬于什么結構?”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文章屬于總分結構。學生用畫圈法標注與爬山虎外表相關的詞句,歸納整理觀察對象的描寫順序,發現作者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長環境一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一爬山虎腳的變化一爬山虎腳與墻壁的接觸情況”的順序進行描寫。教師提問:“文章是按照什么視覺順序描寫的?”學生根據問題分析批注,把握文章由遠及近的描寫順序。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重新思考第一個問題:“寫爬山虎的葉子是否屬于跑題?”學生自主分析文章寫作手法,體會描寫爬山虎的葉子對襯托爬山虎的腳的重要性,為后續開展寫作奠定基礎。
(五)師生交流互動,分享批注經驗
不同學生使用批注解讀文章的方式存在差異,應用批注法的效果也不同。為提高批注閱讀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閱讀批注習慣,教師應組織開展課堂討論活動,組織學生分享批注式閱讀學習經驗,適時提供批注指導,完善并規范學生的批注方法,為學生今后自主閱讀、學習新知提供有力支持。
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北京的春節》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布置閱讀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方法解析文章中的知識點,并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學習成果。
其次,為使交流互動高效進行,教師針對文章知識點組織問答活動。教師提問:“文中講述了從臘八到正月十九的一系列節日活動,如此多的活動卻雜而不亂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作者是怎么做到的?”部分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及時補充寫作方法的批注,部分學生按照教師要求上臺分享課文批注,分析文中節日活動的描寫順序。教師繼續提問:“老北京的春節給人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標注文章中描述春節氛圍的語句段落,提出春節具有熱鬧、歡樂、喜慶、團圓的特征。教師再次提問:“老舍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些特征的?”學生分享閱讀批注,如“酒肉的香味”對應歡樂,“鞭炮聲日夜不絕”對應熱鬧等,體會文字與節日特點的內在聯系。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批注學習成果,分享自己運用批注方法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的學生指出自己在批注式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遺漏知識點,導致閱讀學習質量未能達到預期,并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教師組織學生就“如何保證批注式學習質量”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并將討論中的有效意見記錄在黑板上,如制作閱讀學習計劃表,按照表格要求進行批注式閱讀。師生群策群力,共同就如何提高閱讀質量進行討論,歸納批注式學習方法。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批注式教學法,不僅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使學生自主運用批注式學習方法解析文章,學習知識。為踐行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運用批注式學習方法解決學習問題,在閱讀學習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杜穎.批注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嘉應文學,2023(22):200-202.
[2]曹發梅,尹志剛.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實施策略與研究[J].現代教育,2023(10):26-29.
[3」劉正紅.小學語文質疑式批注閱讀教學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6):81-83.
[4]應飛鳳.小學高段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5):49-51.
[5]劉家紅.圈點批注,體驗反思: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