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三立育人”理念強調立德、立身、立學,為小學勞動教育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本文以“三立育人”理念為引導,圍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個方面,構建集課堂評價、課外評價、階段評價于一體的小學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旨在提升學生勞動素養,促進學校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合理構建評價量表,提升課堂評價的科學性
在小學勞動教育課堂評價中,合理構建評價量表是評價結果科學全面的重要保障。為了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與價值,教師可以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個方面出發,通過構建表現性評價量表、過程性評價量表、增值性評價量表,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成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第一,設計表現性評價量表。表現性評價量表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學生在實際勞動任務中的表現。在設計表現性評價量表時,教師需要明確評價的目標和標準。例如,在評價學生的勞動觀念時,教師可以考查學生對勞動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在評價勞動能力時,教師可以關注學生在實際勞動活動中所展現的技能和方法;在評價勞動習慣和品質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勞動態度、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在評價勞動精神時,教師可以考量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所體現的創新意識、艱苦奮斗精神等。
以“制作手工藝品”這一勞動任務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表現性評價量表(如表1所示),旨在全面地了解學生在勞動任務中的表現,為后續開展勞動教育教學提供針對性指導。
表1“制作手工藝品”表現性評價量表

第二,設計過程性評價量表。過程性評價量表側重于對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參與度和發展情況進行評價。在設計過程性評價量表時,教師可以考慮從學生的課堂參與、作業完成情況、實踐活動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例如,在課堂參與評價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課堂發言、小組討論參與度等;在作業完成情況評價中,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作業質量、按時完成情況等;在實踐活動表現評價中,教師可以考查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
第三,設計增值性評價量表。增值性評價量表主要用于評價學生在勞動教育中的進步情況。通過對比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表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潛力。在設計增值性評價量表時,教師需要確定評價的起點和終點,并制訂合理的評價指標。例如,將學生在學期初的勞動素養水平作為起點,將學期末的勞動素養水平作為終點,通過對比學生在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等方面的變化,來評價學生的進步情況。
二、精心確定評價內容,增強課外評價的有效性
為了更好地發揮小學勞動教育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中的價值與作用,教師應將評價延伸至課外,以“三立育人”為理念,精心確定課外評價內容,并且通過信息化評價、檔案袋評價和爭星制評價等多元方式進行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在尊重勞動的基礎上,逐步養成主動勞動、熱愛勞動的習慣。
第一,精心確定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是勞動教育評價的基礎。只有合理確定評價內容,才能保證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根據“三立育人”理念,結合小學勞動教育目標和小學生認知能力及勞動能力,將洗刷、整理、養護、種植、烹飪和服務六大系列活動的108項家務勞動清單作為評價內容。其中,洗刷系列主要包括洗碗、洗襪子、刷鞋子等勞動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和衛生習慣;整理系列活動包括整理書包、整理房間、整理衣柜等,幫助學生學會有序地管理自己的物品;養護系列活動包含養護植物、寵物等,讓學生懂得關愛生命,增強責任感;種植系列活動,如種植蔬菜、花卉等,使學生體驗勞動的過程,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烹飪系列活動包含做簡單的飯菜、烘焙點心等,旨在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服務系列活動包括幫助家人購物、照顧老人等,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關愛他人的品質。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上述內容出發,對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和勞動習慣進行全面評價。
第二,實施多元評價方式。在對學生的勞動參與情況進行課外評價時,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評價、檔案袋評價和爭星制評價等方式。其中,信息化評價是一種高效、便捷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利用手機應用程序或在線平臺,引導家長以照片或者視頻的形式記錄學生在課外進行勞動的情況,并且將相關資料上傳至指定平臺,為教師了解學生的勞動表現并進行信息化評價提供重要素材。檔案袋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方式。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勞動檔案袋,收集學生的勞動作品、心得體會、評價記錄等。爭星制評價是一種激勵性評價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勞動中的表現,給予相應的星星獎勵。
三、科學選擇評價維度,保障階段評價的全面性
在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成果進行評價時,教師應以“三立育人”理念為指導,對學生取得的勞動成果、技能掌握情況及勞動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等進行階段評價,以此更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勞動能力,促進學生逐步提高綜合素質。
第一,以勞動成果展示的形式進行階段評價。勞動成果展示是一種直觀且有效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勞動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在勞動課程中完成的作品或項目進行展示。例如,學生展示自己種植的植物、制作的手工藝品、烹飪的美食等,通過展示勞動成果增強學生的勞動成就感,提高勞動技能水平和創造力。
第二,以勞動技能展示的形式進行階段評價。勞動技能是學生在勞動教育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掃地比賽、整理書包比賽、縫扣子比賽等各種勞動技能比賽,鼓勵學生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勞動技能,同時檢驗學生對勞動技能的掌握程度。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操作熟練程度、動作規范性、效率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促進學生不斷提升個人勞動素養。
第三,以勞動知識測評的形式進行階段評價。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通過筆試、口試等方式,對學生的勞動知識進行測評。在勞動知識測評中,教師可以根據勞動教育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制訂關于勞動安全知識、勞動法律法規、勞動工具使用方法的題目。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勞動教育評價活動對于提高小學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勞動教育評價實踐中,教師應以“三立育人”理念為指導,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構建集課堂評價、課外評價、階段評價于一體的小學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勞動教育情況,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第五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