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批評是評價、鑒賞電影作品的重要形式,也是監督和評估電影品質,影響電影藝術創作的創造性評價。現階段,電影批評主要有“網絡批評、媒體批評和學術批評”三種形式,為電影藝術與觀眾交流、電影創作傳播和大眾審美接受提供了重要的推動素材。“網絡影評的最初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1996年創立的IMDb網站在發展過程中加入了影片評分功能,用戶可在線對電影條目打分并留言評論”[2]。在數字媒介深度介入下,網絡影評呈現出實時交互、大眾主導等全新特點。目前以豆瓣、知乎為主的綜合社區,以B站和抖音、快手為主的短視頻平臺,以微博、小紅書等為主的社交平臺都成為大眾表達觀影體驗的重要選擇。
隨著數字媒介時代不斷發展,在AIGC賦能下,大眾利用網絡平臺批評電影作品的渠道更加豐富、多元。但是,受市場因素、粉絲文化等因素影響,網絡影評的獨立性和真實性受到較大沖擊,已經直接影響和干擾了電影藝術的正常生產、營銷宣發和口碑傳播。基于此,在推動我國電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程中,
需要積極融入數字媒介時代語境,通過遵循真實、客觀的批評導向,正視電影批評的技術轉向,堅守人的批評“主體性”,準確把握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影評的新特征,通過以新的“包容式鑒賞”話語來構建電影批評范式,構建學術批評和大眾批評深度協同的影評體系,從而充分發揮電影批評的功能價值,創作出更多精品、優質的電影作品。通過以數字媒介時代為語境,對網絡影評的功能進行解讀,結合網絡影評的技術轉向,提出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影評的表達策略。
一、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影評的功能認知
電影批評與電影藝術發展緊密相連,“作為對電影史的同步記錄和二度編碼,電影批評以其對電影文本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乃至社會價值的全面深挖來生產出一股源源不斷的理論話語流”[3],電影批評不僅是對電影創作方向的調整,也通過書寫引發大眾共情的內容,使電影作品與觀眾建立有效聯系。隨著網絡媒介應用不斷成熟,影評逐漸呈現“網絡化”“大眾化”等特征,網絡影評已成為電影批評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精選電影作品進行批評、闡釋,不僅有助于電影藝術交流及電影文化的生成,也有效擴展了電影票房收入,助力電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電影《孤注一擲》劇照(中國,2023)

(一)文化功能:電影文化傳播與建設的重要素材
影評是電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延續和拓展電影藝術生命力的文化素材。網絡影評通過介入電影生產、傳播等全過程,成為促進電影藝術交流、助力電影文化建設的重要文本。數字媒介時代形成了多類型混雜的網絡影評空間,其中既有以微博、豆瓣為載體的網絡文字影評,也有以抖音、視頻號為載體的短視頻影評,以及基于優酷、愛奇藝等中長視頻平臺的影評。網絡影評作為電影藝術與大眾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對電影作品的傳播、推廣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從滿足大眾審美期待出發,使用通俗語言來評價電影的故事內容,甚至還有部分短視頻影評通過演繹電影周邊故事,講述電影作品涉及的關鍵信息,從而“在主體間的互動中,電影批評的意義也完成了共享與生成,從而形成媒介場域中具備更強社會話語實踐與文化生產力的意義場”[4,書寫獨特的文化含義,為大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消費內容。與此同時,網絡影評深度介入大眾生活,部分“短視頻影評”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影視作品本身,成為大眾日常文化消費的重要內容。網絡影評通過從傳統文化、東方美學精神中探尋創作素材,在特定文化語境中對電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闡釋,從而塑造電影文本與影評文化相互闡釋的文化空間。
(二)藝術功能:電影藝術批評與再生產的“元文本”
網絡影評是對電影文本的“直接闡釋”,通過與電影文本進行“對話”交流,以電影藝術“再創作”文本的形式,不僅形成了基于共同主題的“超文本”,也通過系統思考、藝術闡釋,推動電影技術應用、內容生產、美學表達和傳播機制等實現全方位變革。網絡影評具有一定的藝術辨別和鑒賞能力,通過尋找隱藏在電影中的故事內容、藝術價值,“從電影文本中所有電影形式要素可能產生的意義去挖掘作者有意無意強調或隱瞞的意圖和意義”[5],進而構建開放的敘事文本,促進電影藝術充分適應多元、開放的創作生態。獨立的、有深度的電影批評才能真正發現電影創作存在的現實問題,并鼓勵電影藝術積極創新敘事范式。當前,網絡影評呈現出理性與感性并存的內容風格,相對于專業影評的理論深度、強邏輯性等特征,網絡影評大多借鑒相關案例進行通俗分析,其中使用的內容更容易引發其他觀眾共情。部分評論者善于使用反諷的手法來解構電影作品,通過對同類電影作品進行替換或者模仿,詮釋了網絡影評內容的個性化特征。以短視頻解讀、豆瓣評論和彈幕等為代表的網絡影評,以更加自由的批評生態,以多元主體參與的方式,探尋觀眾與電影創作者之間的審美“通感”,不僅拓寬了電影藝術的研究空間,也持續引領電影藝術的美學評價和價值導向。
(三)市場功能:電影藝術的營銷手段與話語消費內容
數字媒介時代,電影批評的功能定向、表述方式等都發生了重要變化,電影批評不再是簡單的電影審美與內容評價,而是促進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網絡影評作為大眾參與電影批評的主要途徑,也客觀反映了大眾的審美偏好和市場消費趨勢,“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影評已經成為大眾參與電影批評的重要手段”,電影批評通過深度介入電影生態,直接影響了電影的票房成績、評分等級。數字媒介時代,自媒體、社交媒體等媒介已成為重要的影評空間,網絡影評呈現“產業化”發展趨勢,網絡媒介的開放性決定了網絡影評容易被資本滲透并控制。特別是當前用戶的評價、打分對后續觀眾的觀影決策有著直接影響。一些電影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排片率,存在“水軍”營銷、“未看先評”等惡意批評現象,部分質量一般的電影作品分數“虛高”,一些優質電影作品還未正式上映,就出現了“惡意刷分”的現象,不僅滋生了“快消式”影評和“紅包影評”,也誤導、干擾了大眾對電影質量的評價和判斷。2023年8月24日,“暑期檔”電影《消失的她》(崔睿/劉翔,2023)、《超能一家人》(宋陽,2023)和《孤注一擲》(申奧,2023)等五部電影聯合發布律師聲明,指出影片自上映以來遭受“網絡水軍”惡意刷低分、發布虛假評論,嚴重影響了影片的口碑聲譽,同時,面向社會懸賞征集“水軍”線索,并且呼呼大眾以客觀、理性的態度開展電影評價,以維護網絡影評的權威性和真實性。
(四)社會功能:社會意義延伸與引發大眾共情的重要手段
電影批評不僅對電影藝術的創作手法、鏡頭語言等內容進行分析,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電影藝術,也以“批評”的形式,參與電影藝術傳播,從而剖析和解讀電影的社會意義。與專業影評相比,“網絡評論既是電影制作水平和市場表現的直觀反映,同時也是用戶社會心態的直接體現”8,雖然,網絡影評僅僅是對影片故事情節的復述,但是,網絡影評也集中反映了大眾的觀影習慣和社會心態,對電影藝術創作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網絡影評與電影具有“互文”特征,網絡影評通過整合多元價值觀,重點解讀關聯社會現實,具有教育啟迪意義的電影作品,從而彰顯強烈的社會功能。網絡影評是觀影者真實情感的生動表達,大眾通過表達真實情緒,書寫個人對電影作品的理解,進而使影評的讀者或者影片的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網絡影評是大眾娛樂消費的重要內容,其中蘊含了大眾普遍認同的、一致的審美追求,彰顯了大眾共性的價值期盼。盡管影片的藝術風格、故事類型存在差異,但是影評始終聚焦在真實的情感表達和“詩性內核”上,通過闡釋“分眾化”的影評內容,使更多影評依托數字媒介被大眾所了解、接受,從而拓展了電影藝術的社會價值。
二、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影評的技術轉向
數字媒介時代,數字技術、全媒介的廣泛應用不僅重構了網絡影評生態,也為大眾全面參與電影批評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網絡影評與數字媒介不斷融合,網絡影評的內容風格、敘事形態、展示形式和傳播機制等均實現全面革新。“技術可供性培育了一種‘流動的’觀影經驗,從而使得一種‘下沉的’評價體系和評價話語的誕生成為可能”[9,通過立足數字媒介時代語境,正視網絡影評話語的生成機制,從而向“人機共創”的網絡影評主體、數字化的網絡影評美學和新的網絡影評生態轉型。
(一)影評主體轉向:媒介賦權,網絡影評轉向“人機共創”
數字媒介不僅催生了新的影評場域,也淡化甚至打破了影評者的“專業身份”要求,大眾利用全媒介,以更加豐富的電影批評話語自由地批評電影作品,實現了網絡影評主體的全民參與。數字媒介時代,大眾參與影評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尤其是Z世代的受眾群體涌入影評主體,在主體擴容的同時,形成了“人人都是影評家”的影評生產格局。通過集聚分散的大眾力量,賦予社會大眾必要的影評話語權,使大眾充分利用微博、社交平臺等全媒介,發布包含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多類型的影評內容,生成了網絡影評“熱潮”。網絡影評的評論主體具有“Z世代”的性格特征,當前參與網絡影評的主體更多為Z世代的青年人群體,具有鮮明的語言風格和審美偏好,其影評內容不僅具有鮮明的個性化風格,也成為聚集共同受眾的重要空間。因此,一些表達、探討爭議性內容的電影往往引發兩極評論。隨著AIGC的發展應用不斷深入,AI已成為電影藝術創作的重要工具。在AI輔助下,影評生產實現從專業人員批評向“人機共創”升級,形成了“人機共創”的影評生態。“話語主體是評論話語體系的‘主機’,它決定著‘評論話語體系’的各個內在構成,主導話語的思想傾向、語言風格、表達方式和表達途徑”[10]。通過利用AI工具,能夠將文字影評快速轉化為視頻影評,并且借助配音、翻譯等智慧技術,快速生成面向不同用戶、適用于不同文化受眾的網絡影評。通過利用人工智能能夠快速提煉和分析電影數據信息,借助算法輔助,構建包含技術應用、藝術美學、文化內核和社會意義等多元維度的電影評價體系,大眾通過利用智慧工具,積極參與電影評價,有力提升了網絡影評的質量。
(二)影評美學轉向:審美轉型,網絡影評轉向“互動美學”
影評美學是對電影敘事文本的闡釋,通過與電影文本建立有機互動,從而呈現新的審美意象。“在數字技術的介入下導致審美主客體的虛擬化,這具體表現為數字切割審美、數字定義審美現象”[1],通過將電影藝術表達的美學理念與影評美學相結合,從不同視角挖掘電影藝術蘊含的豐富意義和價值主題,實現了電影美學與影評美學的有機彌合。在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影評美學呈現出鮮明的“時代性”特征,大量網絡影評以“倍速”“流動”的方式呈現,觀眾通過對電影作品的內容、創作風格等進行動態的、數字化評價,形成了新的影評美學形態。網絡影評具有實時熱評的特點,通常出現在電影的“公映期”內,大眾通過融入新的電影藝術語境、傳播語境,表達了一系列自主批評的內容,不僅挖掘了電影作品背后的故事細節,也讓影片與大眾之間產生了更加深層次的交流,從而形成聚眾效應,產生了巨大的流量熱度。此外,隨著“彈幕技術”在網絡影評中的應用不斷成熟,依托彈幕“交互式”評價方式,不僅使觀眾邊觀影邊評論,也形成了新的互動交流社區。制作方通過了解觀眾的真實評論,把握觀眾的具體審美偏好,從而形成了精準的美學表達范式。
(三)影評生態轉向:公信力沖擊,網絡影評轉向“失衡風險”
隨著數字媒介不斷發展,網絡影評的參與途徑更加多元,參與觀眾更加廣泛。大量受眾通過發表彈幕評論,參與豆瓣打分,利用自媒體發表個人意見等,從而形成了新的網絡影評生態。傳統影評大多是對電影內容、創作質量的評價,數字媒介時代,電影批評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在網絡時代受到沖擊;其獨立性和批判性也受到商業化和各種意識形態的影響”[12],網絡影評受到粉絲經濟影響,被利益、資本干擾,甚至給電影作品惡意打低分,從而喪失了影評的價值立場,使大眾對網絡影評的公信力產生質疑。隨著網絡影評生態不斷成熟,在AI輔助下,用戶評價、鑒賞電影作品的水平不斷提高。一些電影作品在上映后,憑借優質口碑迅速發酵,從而成功引發大眾關注。電影《八角籠中》(王寶強,2023)、《哪吒之魔童鬧海》(餃子,2025)在上映后,憑借網友良好的評價,逆轉了電影的排片量,創造了良好的票房成績。大眾對電影作品質量的評價、判斷容易受情緒影響,甚至出現以低分、零分來評價電影作品的極端現象。由于當前網絡影評存在自發參與、圈層化等特點,很難對其進行規范管理,容易被“水軍”和“粉絲”所裹挾,加上專業影評的影響力和傳播力相對有限,易造成專業影評與網絡影評失衡的現象,從而出現了情緒化、極端化的影評內容,干擾電影創作與傳播的正常秩序。
三、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影評生態的構建策略
網絡影評是數字媒介時代促進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也是亟待有效引導和規范治理的重要內容。隨著數字媒介時代不斷發展,網絡影評的書寫形式、傳播方式和受眾美學都出現了全新變化。為充分適應新的電影創作形勢和大眾的文化消費訴求,需要堅持遵守藝術真實、情感真實的影評導向,“提升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三種評論品格,才能達成打造‘有高度、有溫度、有力度、有銳度、有廣度、有深度’”[13],通過構建新的“包容式鑒賞”話語體系,打造專業影評與網絡影評深度協同的影評生態,從而促進電影批評與電影創作實現良性互動。
(一)增強公信力:建立情感真實與藝術真實有機融合的網絡影評導向
網絡影評蘊含了大眾的智慧、審美理念,其中采用的批評標準、批評話語對電影藝術創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數字媒體廣泛應用環境下,網絡影評呈現出“流行性、文本形態和風格的多樣性、傳播形態的創新性和豐富性等”[14]。從目前網絡影評的主題類型看,主要有以電影美學風格、創作類型的主題評論,以電影內容、敘事意義的主題評論和具有“拉踩”屬性的主題評論。為增強網絡影評的公信力,需要建立情感真實與藝術真實有機融合的影評導向,既正視電影創作存在的問題缺陷,也充分肯定和鼓勵電影創作的積極嘗試。針對網絡影評被輿論、資本所干擾的失衡現象,通過以“真實表達、多元反饋”為影評重點,以主體的自主性、內容的真實性為導向,堅守電影批評的真實性,確定具有公信力的影評標準,通過對虛假的、胡編亂造的“神劇”進行批評,促進影評回歸真實,從而有機平衡電影評論、創作與觀眾審美的關系。在電影公映階段,圍繞電影創作推出同名紀錄片和主創人員深度訪談,不僅從紀實、再現的視角解讀了電影在技術應用、美學表達和藝術理念等視角的特殊性,也通過回饋觀眾的審美期待和觀影需求,向觀眾講述了一些未曾出現在電影作品中的故事劇情,從而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影評敘事。
電影《八角籠中》劇照(中國,2023)

(二)增加感染力:構建“包容式鑒賞”的網絡影評話語體系
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影評主要是大眾對電影角色塑造、故事劇情等細節內容的描述,其中很少有從宏大視角來描述電影創作的文化環境、價值觀等內容,大眾以個人視角、“碎片化”的語言來表達個人經歷與電影主題的情感共鳴,通過采用年輕態的評價話語,闡釋生活化的感受體驗。在數字媒介時代,影評內容從專業解讀向跨學科、多領域和跨文化等方向升級,電影批評不再局限于單一、孤立的電影內容,在關注敘事內容、敘事風格的同時,也關注技術應用、產業生態等多元內容,探索新的“包容式鑒賞”話語風格。網絡影評需要以情感傳播為紐帶,從更有感染力和解釋力的批評視角,構建數字媒介時代的網絡影評話語,進而增強了網絡影評內容的傳播力。創新網絡影評要堅持尊重人的“評論”主體性,結合個人的具體觀影體驗和審美直覺,通過構建開放的評論空間,“將東方思維的感性頓悟與西方思維的理性分析相融合”15],采用“包容式鑒賞”評論話語,輸出既有思考深度,也有原創性的影評,從而拓寬電影藝術的“批判性”思考。通過立足大眾的審美趣味,充分考慮數字媒介時代的信息傳播規律和大眾審美偏好,使用大眾易于接受的敘事話語,豐富影評內容,有效推廣網絡影評,充分保障網絡影評的價值活力。
(三)提升影響力:促進專業影評與網絡影評深度協同
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影評依托數字媒介不僅實現了全面參與、廣泛傳播,也成為電影批評體系中具有活力的批評力量。借助數字媒介,影評傳播生態實現從專業期刊、專業媒體等渠道傳播向全媒介傳播升級,幫助更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借助評論走向觀眾。為適應新的電影創作形勢,在開展網絡影評過程中,不僅需要堅守人的“評論”主體性,也需要用“跨界”思維來評價電影作品,通過規范網絡影評的價值標準,鼓勵專業影評人調整身份策略,向“大眾”影評人轉型,構建社會大眾與電影專家、專業學者等共同參與的批評生態,從而促進電影創作主體與網絡影評主體實現“跨圈層”對話。此外,要將專業影評與數字媒介相融合,在對專業影評的話語、內容進行“創造性”轉化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專業影評優勢,促進專業影評與網絡影評實現有機互動與深度協同,進而建設全媒介覆蓋的電影評論陣地。同時,還要以多種評論媒介共生的方式,有機探尋影評專業性與大眾性的平衡點,使專業影評與網絡影評在有機聯系、相互促進中,構建良性的影評空間。要充分利用專業影評深度解析、網絡影評通俗易懂等優勢,在多元、開放的批評生態中,構建更有深度的意義空間,引導大眾從表面、膚淺批評電影向深層次的影評升級,從而增加電影藝術的關注熱度,促使更多影評內容借助全媒介傳播抵達受眾。
結語
數字媒介時代語境下,各類媒介獲得了廣泛應用,不僅為大眾評價電影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途徑,也拓寬了網絡影評的傳播空間。尤其在數字媒介“社交屬性”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觀眾養成了發表觀影感受、對電影進行打分的習慣。電影批評不是對電影故事的簡單復述,而是對電影創作的美學意義、時代精神和敘事風格的整體評價。但是,當前網絡影評呈現出“情緒化”“產業化”和“紅包影評”等現象,影響了影評功能的有效發揮。面對“人機共創”范式下網絡影評的技術轉向,應通過借力新媒介,構建闡釋主題全面、價值導向正確的網絡影評范式,推動專業影評與網絡影評深度協同,進而促進電影批評與電影生產、宣發等全過程實現有機互動,共同助力“電影強國”建設。
參考文獻:
[1]劉琨.電影的光暈:歷史·類型·批評[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203.
[2]司若,黃鶯,許婉鈺.近年來我國網絡影評發展脈絡研究[J].當代電影,2020(03):137-143.
[3]王冬梅.“危機論”與“工具論”:現代戲劇家阿英的電影批評考索[J].電影評介,2020(04):1-4.
[4]原文泰.數字感知與情動體驗:后媒介背景下中國電影批評的轉型[J].當代電影,2022(10):18-24.
[5]王一川.大眾文化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3.
[6]徐巍.中國專業電影批評的啟示——以夏衍電影批評觀為例[J].上海藝術評論,2018(01):92-95.
[7]1905電影網.暑期檔五部電影聯合公告懸賞征集“水軍”線索[EB/OL].(2023-08-24)[2025-03-25].ttps://m.1905.com/m/news/vivo/1638435.shtml.
[8]馬麗琳,楊石華.春節檔電影網絡評論的主流話語模式及社會心態——以近五年豆瓣電影評論為例[J].當代電影,2022(04):11-17.
[9]常江.流動的經驗與下沉的話語:數字時代的電影評價體系[J].當代電影,2021(08):4-10.
[10]顧春芳.戲劇評論話語的評價維度與主體性建構[J].民族藝術研究,2024(04):48-56.
[11]楊杰,楊晨.“審美降級”論:數媒時代文藝評論的困境與重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02):142-149.
[12]宋彤鑫.AIGC時代電影批評的范式轉型[J].藝術評論,2024(08):68-78.
[13]胡智鋒.努力提升中國影視評論的三種品格[N].中國電影報,2022-08-31(002).
[14]趙衛防.中國自主影視理論評論話語體系的建構維度[J].中國文藝評論,2024(11):32-42,126.
[15]伍婷.大數據語境下動畫電影評論典型意見挖掘分析[J].電影評介,2022(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