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國家在基礎教育領域大力推進“雙減”政策,并且嚴控校園教輔資料征訂,這在客觀上給傳統教輔生產發行帶來巨大影響。加之數字技術和新媒體的沖擊,傳統教輔產品已不能完全適應當下學生的需求。教輔行業亟須從產品內容和營銷模式上實現轉型,塑造新質生產力,這就迫切需要著力培養新型編輯人才。本文提出,教輔編輯人員需要強化自身的創新素養、數字素養和復合素養,增強“策劃+編輯+營銷”的能力;出版機構也需要重新定義編輯培訓內容和方式策略。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教輔編輯;培養策略
2021年7月,“雙減”政策正式提出并開始實施,各地教育部門加強了對中小學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作業量的管控,著意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2022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各門課程標準都強調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在這種政策導向下,以往那種以輔助應試為主要內容的“刷題”類教輔必然不再適應當前及未來的教育方向,時代呼喚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優質讀物和課程資源。
同時,各級教育部門加大了對基礎教育領域的管理力度。2024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行動的通知》,其中有一條規定是:“嚴禁違規選用教材教輔,或以任何形式強迫、誘導學生通過指定渠道購買圖書、電子產品、教輔材料、文具等。”這一規定對教輔行業以往那種高度依賴校園統一征訂的營銷模式產生巨大影響,教輔整體銷售量明顯下滑,不少出版機構甚至出現虧損,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
辯證來看,一方面,以上政策對教輔產品的征訂有明顯沖擊;但另一方面,校內作業減少意味著學生課余的自主學習時間增加,他們有意愿選用適合自己的優質教輔資料來作為有益補充。因此,雖然當前傳統教輔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但危機之中也孕育著新的發展契機,迫切需要革新產品理念,重構商業模式,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實現新發展新突破。在這種背景下,對教輔編輯人才所需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輔行業新質生產力的具體內涵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對標教輔行業,筆者對教輔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內涵的理解是,以創新為引擎,充分借力數字技術和互聯網,促進產品內容和銷售模式深度轉型。
具體來說,就是在產品內容和編寫形式上大力創新;在宣傳銷售上充分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營銷模式由原先的市場主導轉變為編輯主導,編輯的功能不僅是研發產品,還將延伸至宣傳及銷售環節。可以說,未來編輯人員將成為教輔出版的火車頭、發動機,也必將成為教輔行業新質生產力各要素中的核心要素。
二、新質生產力驅動下優秀教輔編輯應具備的素養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強“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這是新時代對編輯所提出的新要求,也同樣適用于教輔編輯。在前文所述教輔業新質生產力內涵下,教輔編輯應著力提升以下素養。
(一)創新素養
教輔編輯的創新素養突出體現在產品的研發能力上。作為教輔產品的策劃者和生產者,教輔編輯必須要有創新意識。首先,選題要有新意;其次,內容、版式、裝幀要有新意,力爭策劃出獨特、新鮮、有價值的產品;最后,在宣傳文案、營銷方式上獨樹一幟,推陳出新。
1.觀念更新,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與教育發展趨勢
教輔出版機構的經營者和編輯人員必須高度關注國家教育政策及出版管理規定,尤其是涉及教材內容、印制發行、價格管理等方面,緊緊跟著政策導向走,從中挖掘新選題、新點子。例如,近年來國家對全民閱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科學素養高度重視,這些便可以成為教輔圖書策劃的著力點,設計導向正確、寓教于樂、活潑新穎的相關讀物、課程等,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同時,教輔產品是為教育、教學、考試服務的,因此教輔編輯應密切跟蹤課標出臺、教材更新、中高考改革等關鍵節點,緊跟新課標、新教材、新理念,與時俱進,設計與當下教育教學趨勢相契合的產品,從而更好地服務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素養。
此外,教輔編輯還應時刻保持對時代發展的敏感度,關注當下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生態等領域的熱點事件,并用恰當的語言、生動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放眼世界。
2.內容創新,挖掘新的需求點
當前學校教學及所使用的學習材料是標準劃一的,并且為了照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程度,教輔資料的內容難度制定在中等,但由于每個學生基礎、能力、目標不同,又必然有個性化的需求。因此,教輔產品在策劃時應當瞄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敏銳捕捉新的需求點、空白點,如強化基礎、培優提高、思維訓練、拓展視野等,讓學生能夠各取所需,這樣的教輔產品會受到讀者歡迎。
3.形式創新,跟進融合出版新趨勢
當前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以順應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傳統教輔產品以紙質為載體,內容以文字、圖片呈現為主,存在靜態化、互動性差的缺陷。而將數字技術運用于教輔產品,則可引入講解視頻、模擬動畫、3D模型、虛擬現實場景等多媒體元素。例如,在數學教輔書中,復雜抽象的幾何圖形可以通過動態演示來展示其變化過程;在生物教輔書中,可以通過三維動畫生動演示而具象地展現生物體微觀結構,等等,這些都使學習內容更加生動直觀,更易于被學生理解。
4.宣傳創新,在海量信息中博得關注
網絡時代信息泛濫,這就要求編輯要深入挖掘產品的內容特色,思考如何選取新穎的宣傳點,從而促成購買行動。例如,本社出版的一本中考作文產品上市,筆者沒有按以往常規思路制作內容介紹式宣傳文案,而是精心撰寫了一篇題為《沒有儲備文,就敢上考場》的微信推文,從“儲備文”這個理念出發,循循善誘,最終讓讀者對本產品的編寫理念接受、認可,對產品產生信任。該微信圖文由于標題和內容都引人注目,獲得了廣泛關注,并促成線上1000多本的零售成交量。
(二)數字素養
數字化大潮下,教輔出版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從內容創新、生產流程優化到市場營銷策略變革的深刻洗禮。教輔編輯應提升數字素養,全面擁抱互聯網和數字化浪潮,以融合創新思維,不斷拓展教輔產品內容及其營銷方式。
教輔出版逐漸呈現出多媒體融合趨勢,編輯應具備熟練運用數字化工具的能力,學會制作圖像、音頻、視頻等,并且需要了解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當下,人工智能模型已經具備寫作文案、賞析文本、根據語篇命制題目、生成圖片等功能,國內有的教育科技公司已經在“文心一言”基礎上研發出作文智能批改等小程序。教輔編輯應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利用它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要掌握應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將其運用到教輔產品的設計與制作中,使得教輔圖書內容更具前瞻性和吸引力。
產品營銷環節更需要使用數字技術。借助互聯網、新媒體進行圖書營銷,已經是業界常用手段。編輯需要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以圖文、短視頻、直播等方式進行產品宣傳營銷。這就需要編輯熟悉各自媒體平臺的運行規則、受眾特點,以便精準高效地宣傳。
(三)復合素養
在教輔出版業轉型發展的趨勢下,傳統教輔編輯已經無法勝任新時代的崗位要求,亟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增強“策劃+編輯+營銷”能力。
教輔產品以往的銷售市場為校園,銷售線為“市場營銷部門-學校-學生”,編輯基本不參與營銷。而如今,銷售市場轉向線上為主、線下實體書店為輔。編輯人員由于對產品最為熟悉,將在營銷中扮演重要角色,如策劃制作圖文或短視頻等宣傳文案,直播介紹產品亮點,直播講課帶動產品銷售等。這些都是對編輯能力的新考驗、新挑戰。
可見,優秀的教輔編輯需要具備過硬的綜合能力,除選題策劃、組織編寫外,還要具備營銷宣傳、市場運營、團隊協作、語言表達、溝通協調等多種能力,以確保教輔產品的質量和傳播效果。
三、新質生產力驅動下優秀教輔編輯培養策略
(一)當前教輔編輯人才現狀
視野局限化。傳統的教輔編輯以案頭工作為主,產品成書后由發行人員進行推廣,編輯與發行工作相對獨立,導致編輯人員市場意識淡薄,營銷能力較弱。
創新意識弱。大部分編輯創新思維不強,導致同質化、大眾化教輔產品充斥市場,優質的精細化產品仍屬少數。
技能單一化。由于工作內容的局限,大多數教輔編輯未能熟練掌握課程錄制、視頻制作、新媒體運營等技能,對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語言模型也知之甚少,更談不上運用。可以說,現有知識技能與時代發展不匹配。
(二)革新培養方向,創新培養方式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對教輔編輯人員的能力與素養有了新的要求,培養內容和方式也必須發生改變,要強化問題導向、實踐導向、效果導向,即以解決問題為培訓導向,以實踐實操為培訓手段,以效率效果為檢驗標準。當前,教輔編輯的工作面臨轉型,培訓內容必須相應擴展、變化、更新,應涵蓋選題策劃、數字技術、宣傳營銷等各個方面;培訓方式則應由靜態的單向灌輸向多元化、互動化、實踐化轉變。除傳統的講座式培訓外,還應有以下方式:
1.調研式
研究競品,廣泛借鑒。近年來,北京、長沙、濟南等全國性大型書展已經形成規模和品牌效應,各機構均會展示最新研發的產品,吸引經銷商前來洽談。出版機構應積極組織編輯人員參加這類書會,廣聞博見,獲取靈感。平日里,編輯人員要經常深入校園附近的書店,向店員了解各類書籍銷售情況,了解家長購買意愿。筆者曾組織部門編輯前往書店調研中考作文類產品,然后分析匯總收集到的信息,形成調研結論。此外,各出版機構均會在自媒體平臺積極宣傳自己的產品,編輯人員應時常關注,汲取優點,取長補短。
走進一線,捕捉信息。這里的“一線”除老師外,還包括家長。例如,本社擬研發一份面向初中生的讀寫類報紙,召開了家長座談會,參加人員為家有初中生的員工。在座談過程中,家長的真實感受、期望心聲、購買考慮等均為產品的內容、形式及定價等提供了有效參考。
2.研討式
很多時候,對于選題策劃、宣傳營銷等新問題,絕大多數編輯都處于摸索、探路階段。這時候適宜采用“研討式”學習方法,進行信息資源共享,從而實現共同提高。可以就某個實際工作問題進行研討,如“如何進行線上分銷”這個話題,組織對此有一定了解和有實踐經驗的人員進行座談,互通有無,集思廣益,可以迅速擴大視野,彌補個人眼界和思路上的不足。還可以進行案例研討,如以某一熱銷產品為對象,分析探討其在內容設計與營銷手段上的特色,結合自身產品特性,加以學習借鑒。
3.操作式
對于新媒體技術的培訓適宜采用實操式,由已經熟練掌握該技術的人員進行講授,并布置具體任務,學員邊學習邊實際操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最終掌握該項技能。
4.項目式
知識需要在實踐中運用和檢驗,實踐反過來促使知識深化。出版機構可根據具體情況實行項目制,由某一優秀編輯牽頭成立項目組,運營某個產品,該項目組需要全面負責,做好內容創意、組織編寫、技術融合、宣傳推廣、市場營銷等工作。在此過程中,必將全方位鍛煉編輯的市場調研與策劃能力、創意創新能力、項目管理與協調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使編輯迅速成長為全能型人才。
四、結語
出版行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培育一支具有創新能力、掌握數字技術、有強烈市場意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是出版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保障。教輔編輯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開發自身潛能,突破知識技能邊界,朝“策劃+編輯+營銷”的全面型人才方向發展,方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推動教輔書行業持續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蘇玲.“雙減”政策下家長教輔圖書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基于政策風險感知的視角[D].安徽大學,2023.
[2]邵培松.教育出版面臨的挑戰與突破淺析[J].出版參考,2023(08):49-51.
[3]孫耀祥.中小學教輔編輯應具備的三種意識[J].出版參考,2021(08):76-79.
[4]段煉.數字出版對教輔圖書出版的影響及應對策略探討[J].傳播與版權,2021(08):18-20.
[5]鄭麗珠.新時代如何出好教輔圖書[J].出版人,2023(08):42-43.
[6]劉向東.新時代編輯出版人才培養路徑[J].編輯學刊,2022(04):20-24.
(作者單位: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學習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