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背著竹簍歸來時,晨露還在竹葉上凝成剔透的珠兒。竹子青碧色的表皮泛著微光,葉片邊緣還沾著山野的碎云。“外婆,帶竹子回來做什么?”
外婆眼角的皺紋笑成了綻放的菊花,她用枯瘦的手指點了點我的鼻尖,說:“別急,等月亮爬上屋檐就知道啦!”陽光穿過枝葉的縫隙,在竹竿上投下細碎的光斑,仿佛撒上了星子。
戴上老花鏡后,外婆手持竹刀,削去竹子青綠色的表皮,淡淡的清香裹著竹屑,隨著晨風悠悠飄散。卷尺與鉛筆在竹身上游走,只聽“咔嗒”一聲,竹節被截斷。外婆手腕翻轉,輕巧地剖出竹片,并將余下的竹料制成兩個巴掌大小的六邊形厚片。
日頭升到中天時,外婆鋪開宣紙。清水與濃墨在宣紙上相遇,暈染出一片清幽的竹林。竹葉舒展,仿佛能感受到微風拂過;竹竿挺拔,似有錚錚傲骨。外婆臉上的皺紋里盛滿歲月的痕跡,像老墻斑駁的苔痕,氤氳著時光的溫柔。
在外婆的筆下,五張宣紙化作了五幅充滿詩意的畫卷。紅梅如雪中的舞者,傲立枝頭;幽蘭似深谷中的少女,清雅溫婉;秋菊似隱世的君子,從容淡定。雛菊與丹楓相映成趣,還有那奔月的嫦娥,廣袖舒展,身姿輕盈,好像要乘風飛向那輪皎潔的明月。
當外婆用米糊將竹片與畫黏合時,我才明白:原來是在做竹燈呀!外婆將六邊形的竹片依次拼接,就像搭建了一座微型的宮殿。最后,外婆把蠟燭穩穩地插在燈座中央,動作輕柔,像呵護熟睡的嬰兒一般。
暮色漸濃,晚霞將天空染成一片絢麗。外婆點燃竹燈,溫暖的燭光驅散了周遭的昏暗。火苗輕輕搖叟,一時間,梅蘭竹菊仿佛都活了過來,小院里彌漫著溫馨的氣息。(指導老師:黃書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