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15.011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15.036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臨床主要通過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等血清指標評估肝功能,但上述指標易受多種因素干擾[1]。25-羥基維生素 D3[25-(OH)D3] 在脂肪代謝和胰島素抵抗方面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通常較低[2]。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作為炎癥指標,其水平升高可反映機體炎癥加劇,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過程有重要影響[3]。因此,本研究將在既往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以上指標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代謝和肝功能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3月至2024年9月無錫市惠山區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20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于無錫市惠山區第三人民醫院體檢的114名健康研究對象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74例,女性40例;年齡27~79歲,平均年齡( 51.25±10.65 )歲;BMI23~29kg/m2 ,平均 BMI(26.12±2.20)kg/m2 。觀察組研究對象中男性138例,女性66例;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 51.65±10.37 )歲;BMI 24~30kg/m2 ,平均BMI( 26.58±2.33)kg/m2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具有可比性。按照病情嚴重程度[4將觀察組患者分為輕度組(54例)、中度組(72例)和重度組(78例)。輕度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 51.26±8.53 )歲;B ?MI 25~29kg/m2 ,平均 BMI( 26.18±1.07)kg/m2 中度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齡25~77歲,平均年齡( 52.79±9.54 歲; BMI24~28kg/m2 ,平均BMI( 26.71±1.25)kg/m2 。重度組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23例,年齡26~76歲,平均年齡( 51.18±9.34 歲;BMI 24~30kg/m2 ,平均 BMI( 26.37±2.09)kg/m2°3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無錫市惠山區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人標準:(1觀察組患者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標準[4],均經肝臟超聲或CT確診;(2)年齡 ?18 歲;(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病毒性或藥物導致的脂肪肝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腎功能障礙者;(③合并肝臟腫瘤者;(④入組前1個月服用維生素D、免疫調節制劑者。
1.2研究方法實驗室指標檢測。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 2mL ,使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202220342,型號:BC-7500[N]CRP)檢測中性粒細胞數和淋巴細胞數并計算NLR。采集研究對象靜脈血 5mL ,使用離心機以 8cm 的離心半徑、 3000r/min 的轉速離心 15min ,提取血清,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LC-MS/MS)檢測25-( OH)D3 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202221755,型號:BS-2800M)檢測肝功能及糖代謝指標,包括ALT、AST、總膽紅素(TBIL)及空腹胰島素(FINS)。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空腹、餐后 2h 指尖血1滴,使用血糖儀(羅氏血糖健康醫護公司,型號:929)檢測空腹血糖(FBG)、餐后 2h 血糖( 2hPG ),并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IR-FBG ? FINS/22.5。
1.3觀察指標 (1)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血清25-( OH)D3 、NLR水平。(②比較不同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程度患者的血清2 5-(OH)D3 、NLR及肝功能指標水平。(③比較不同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程度患者糖代謝指標水平。(4)分析血清25- ?(OH)D3 NLR水平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糖代謝指標的相關性。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 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 F 檢驗,其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血清25-(OH ?)D3 、NLR水平比較觀察組研究對象血清25-(OH) D3 水平低于對照組,NLR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 ),見表1。
2.2不同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程度患者的血清25-(OH)D3 、NLR及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重度組患者血清25-(OH) D3 水平低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低于輕度組;重度組患者NLR、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均高于輕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2。
2.3不同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程度患者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重度組患者FBG、 2hPG 、HOMA-IR水平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均高于輕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3。
NLR水平比較(x±s)
表3不同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程度患者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2.4血清25- (OH)D3 、NLR水平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糖代謝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5-( OH)D3 水平與ALT、AST、TBIL、FBG、 2hPG 、HOMA-IR水平均呈負相關,NLR水平與上述指標均呈正相關(均 Plt;0.05 ),見表4。
3討論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復雜,臨床通常需要結合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等多方面信息進行綜合診斷,郭璐等[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風險增加有關。既往研究顯示,NLR等炎癥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發病機制發揮重要作用[。但以上指標與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程度的關系仍需進一步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研究對象25-( 水平更低,NLR更高,提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25-(
、NLR水平明顯異常。分析原因為,血清25-( OH)D3 是維生素D在機體的主要循環形態,肝臟脂肪沉積會干擾維生素D的代謝,降低血清2 5-(OH)D3 的水平[7]。NLR水平升高與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炎癥和免疫失調有關,炎癥反應加劇促進代謝性疾病的發展[8]。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組患者25-( OH?D3 水平低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低于輕度組;重度組患者NLR、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均高于輕度組,這提示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25- (OH)D3 、NLR及肝功能指標水平相關。分析原因為,肝臟主要負責維生素D代謝,通過25-羥化酶轉化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肝細胞內的脂肪和炎癥損傷會降低酶活性和表達,導致血清25-( OH)D3 水平降低;隨著肝臟炎癥加劇,中性粒細胞增多,淋巴細胞減少,導致NLR水平升高,加重患者肝功能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組患者FBG、 2hPG 、HOMA-IR水平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均高于輕度組,提示患者病情程度與其糖代謝指標水平相關。分析原因為,隨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的加劇,肝細胞損傷程度加深,胰島素受體功能逐漸減退,干擾胰島素信號傳導通路,加劇肝臟脂肪沉積,干擾糖代謝[10]。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5-(OH) ΔD3 水平與ALT、AST、TBIL、FBG、 2hPG /HOMA-IR水平均呈負相關,NLR水平與上述指標均呈正相關,提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25-( ΓOH)D3. NLR水平與其肝功能及糖代謝水平的關系密切。分析原因為,25-( OH)D3 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纖維化的作用,當血清25-(OH) D3 水平降低時會加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臟脂肪變性及炎癥反應,影響肝功能及糖代謝水平;而NLR升高提示機體存在炎癥反應,加速肝細胞的損傷,影響患者的肝功能、血糖代謝[11-12]。
綜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25-( ΓOH)D3 水平與ALT、AST、TBIL、FBG、2hPG、HOMA-IR水平均呈負相關,NLR水平與上述指標水平均呈正相關,臨床診治時可結合以上指標進一步判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參考文獻
[1]吳車敏,張從玉,徐慧麗,等.我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學研究和診斷現狀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3,20(11):158-161.
[2]孫娜,何明海,楊文翔,等.血清25-羥維生素 D3 與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代謝,肝功能及病情進展的相關性[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2,26(1):89-94.
[3]丁曉潔,張永明,宋海燕,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LR和PLR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探討[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3,26(6): 815-818.
[4]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脂肪性肝病專家委員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8,34(5):947-957.
[5]郭璐,曹建成,陳燕.補充維生素D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代謝相關指標影響的meta分析[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22,20(10):59-65.
[6]鄭海蘭,李凡,丁維,等.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與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關性分析[J].安徽醫學,2020,41(5):562-566.
[7]戴加樂,徐惠娟,王劍,等.補充維生素D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島素抵抗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觀察[J].中國藥師,2022,25(3): 458-461.
[8]黎雨,劉瑛,張弛.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和預測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19(2):35-40.
[9]馬小慧,吉鵬飛,張新樂,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維生素D與肝脂肪含量的關系[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3,38(1):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