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第十三初級中學位于,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69人、在校學生805人,其中寄宿生795人。筆者現結合財務管理工作實際,對鄉鎮寄宿制學校財務管理工作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鄉鎮寄宿制學校的特殊性
一是服務對象的復雜性。大多數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學校需承擔“臨時監護人”角色,服務鏈條延伸至早晚自習的服務管理。二是教育需求的特殊性。學校屬于“一站式\"教育生活體,集教學、住宿、餐飲、德育于一體。學校需要24小時監管,通過興趣活動、心理輔導來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對師資力量、設施配置要求更高。
二、鄉鎮寄宿制學校財務管理的難點
資金來源層面,鄉鎮寄宿制學校資金來源單一,完全依賴政府撥款,無社會捐助。另外,資金使用有嚴格規定,比如專項經費不能挪用,但實際運營中可能需要學校內部靈活調配,容易出現合規與實際需求的矛盾沖突。
成本控制層面,寄宿制學校運營成本高,除教學支出外,還需額外承擔寄宿生校舍維護、校舍內安全設施、后勤托管服務管理、應急保障等方面的開支。隨著“雙減\"政策落實,學校隱性成本支出增加,資源較為緊張。
管理人員層面,鄉鎮寄宿制學校財務管理人員由教師兼任,缺乏專業培訓,報銷流程及賬目整理不夠規范,導致審計時存在一定問題。
監督管理方面,監管機制不完善,內部審計和外部監督不到位,容易出現財務賬目整理不規范問題。內控制度需要完善,明確崗位職責、簡化審批流程,增強風險預警機制;外部監督缺位,家長及社會公眾對學校財務知情權有限,地方教育部門審計力量薄弱,第三方審計介入不足,問
題發現滯后。
資產管理層面,實物資產管控不規范。宿舍家具、教學設備、文體器材等固定資產登記不完整,盤點周期長,損壞或丟失追責機制缺失。教學設備分散、易損資產缺乏專業維護,存在\"重采購、輕維護\"現象。再者,資產賬實不一致問題嚴重。
三、鄉鎮寄宿制學校財務管理的突破路徑
(一)爭取政策傾斜,引入社會資源
以鄉村振興、教育均等化政策為契機,建議省級部門考慮寄宿生學校的特殊辦學成本,推動地方政府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撥款標準,重點補貼學生食宿、安保等專項支出。申請中央及省級專項“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向鄉鎮學校傾斜。鼓勵政府部門積極發起公益募捐,設立“寄宿生關愛基金”。
(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教育質量
建議引進專業教師、生活教師、心理教師或購買在線教育資源,緩解校內專業師資短缺問題。同時,針對鄉鎮寄宿生的特點設計符合中學生特點的課外活動,如閱讀角、興趣小組等,利用有限資金提升學生的非學業能力。
(三)規范資產管理,提升運行效率
實行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模式,引入資產管理系統,可采用二維碼標簽,記錄資產采購時間、使用部門、維護記錄,每學期定期盤點一次學校資產并與財務賬核對,資產管理責任到人。
(四)完善內控監督,強化專業能力
健全內控制度,分離會計與出納崗位,優化財務審批流程,明確大額支出具體要求,建立風險清單及應對措施;每學期開展一次內部審計,重點核查收支憑證、報賬佐證材料,以及固定資產臺賬。同時,學校積極組織財務專題培訓,提升教師兼職財務人員的合規意識與操作能力,條件允許的學校可購買第三方代理記賬服務。
(五)呼呼政策協同,實現區域聯動
期待區域教育財務共享平臺落地,實現鄉鎮學校數據互通、經驗共享。聯合周邊鄉鎮寄宿制學校成立“財務管理聯盟”,共享采購渠道、預算模板、審計經驗,降低管理成本;探索跨校后勤服務外包合作,通過規模效應提升議價能力,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提升運行能力。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