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25)08-0094-03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面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需求,課程思政已成為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職教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其作用愈發凸顯。然而,課程思政不僅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簡單嵌人專業教學,還應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使二者有機融合,增強課程的育人功能。
在新師范背景下,物聯網工程師范專業承擔著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及職業道德的高素質職教師資的重任。“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作為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工程實踐性強,綜合性高,覆蓋面廣。
因此,在該門課程中構建課程思政體系,可以引導師范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術,從而有助于提升其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兼具技術專長和思政內涵的復合型人才。
文章結合近3年的教學實踐,提出包含專業課教師思政素養提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及課程考核方式優化3個維度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案,旨在構建科學合理的育人體系,有效提升職教師范生的綜合素養,為該門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可行路徑,并對物聯網工程師范專業的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師范生在第一至第四學期修讀完4門思政課程,從第五學期開始,專業課程成為學習重點,師范生往往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對思政理論知識的關注和學習逐漸減少。然而,高素質的職教師資人才除了需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外,更應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堅定的政治素養5。大學后半階段正是學生價值觀深化、公德心提升及探索精神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五位一體、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下,如何在“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中挖掘與物聯網技術緊密相關的思政元素,強化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思政素養,是專業課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當前,“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思政教學主要面臨以下3方面挑戰。
一是專業課教師在思政教學方面存在短板。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均為工程學科背景出身,雖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物聯網技術教學經驗,但在將專業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合時,往往面臨著思政知識儲備不足的困境[8]。與思政教師和專職輔導員相比,專業課教師在理解思政內容與課程體系的關聯性,以及如何在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二是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融合難度較大。“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涵蓋體系結構、組網方式、通信技術、路由協議、安全隱私等知識點,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智慧交通、農業生產、健康監護等領域,有力推動著產業創新9。然而,該課程以技術為核心,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思路和方法上存在明顯差異,若生硬地將思政元素直接融入授課過程,不僅無法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反而可能造成教學內容的割裂,使學生產生抗拒情緒,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三是傳統考核方式難以有效評估師范生的綜合能力。“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物聯網課程,傳統考試過于強調知識點的記憶和應試技巧,容易忽略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學生為了應對考試,常常依賴于教材機械地記憶知識點,無暇思考技術背后的哲理問題,更不會主動關注行業熱點和社會需求。這些因素導致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在啟發哲理層面脫節,使思想政治教育難以真正深入師范生內心,無法成為指導師范生行為和思想的有力武器
三、“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優化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文章從專業課教師思政素養提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課程考核方式優化3個維度提出優化方案(圖1)。
(一)專業課教師思政素養提升
為有效將思政元素融入“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專業課教師除需關注物聯網領域的前沿技術外,還需擺脫局限性,增強政治理論素養。一方面,可以通過參加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和研討會,以及通過“學習強國\"等平臺,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政治理論的系統性學習和反思,由此產生對課程思政的獨特領悟并對其進行深入解讀,使自身具備在專業課教學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與思政教師和專職輔導員開展交流,學習各類優秀思政案例的核心內涵,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經驗。專業課教師既能成為師范生學業上的指導者,也能成為師范生思想上的引導者。因此,提升專業課教師思政素養是開展課程思政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必須持續進行,不斷深化,以實現將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二)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為避免教學內容的割裂感,應深入挖掘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與思政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共性,以期將兩者有機融合,形成邏輯性強的完整課程體系。為此,可以結合案例實施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并重機制,設計的思政元素主線脈絡如表1所示。
表1“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思政主線脈絡

首先,注重培養師范生的責任感、榮譽感和愛國情懷。由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場景廣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師范生將技術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關注科技發展對國家建設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講解無線傳感器網絡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時,可結合我國的環保政策,讓師范生認識到科技在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中的關鍵作用,激發師范生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
其次,培養師范生的創新思維和職業道德。無線傳感器網絡涉及數據大規模傳輸、分析與使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各專業因素,如數據安全、傳感器能耗、鏈路擁塞控制、組網協同策略等,得出合理方案。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和項目實踐,引導師范生在解決技術問題的同時,思考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約束,培養其在科技創新中的道德意識。
最后,提升師范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就像無線傳感器網絡一樣,通過多點覆蓋、點面結合,使師范生意識到只有強化協同配合,才能形成穩定向上的統一凝聚力,最終解決復雜問題,達成預定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小組討論,讓師范生就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無線傳感器網絡場景進行資料收集與匯報,使其在分工協作中充分體會團隊的重要性,提高溝通和協商能力,增強集體歸屬感。
(三)課程考核方式優化
為檢驗師范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水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以課程論文代替傳統考試對師范生進行考核。課程論文具體要求為: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情況,以“無線傳感器網絡在XX方面的應用”為題,撰寫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論文,可任選一點展開,包括但不限于農業、工業、商業、醫療、城市、軍事等。課程論文能較好地評估師范生的理論素養,促使其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探究,深入挖掘所學知識的應用方向,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論文撰寫過程中的文獻查閱、數據分析、成果展示等,讓師范生深刻感受到物聯網技術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能夠極大促進產業革新,使師范生聚焦科教興國,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在參與、體驗、思考、論述的過程中,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
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0級物聯網工程師范1班為例,某師范生選擇以《無線傳感器網絡在農業方面的應用》為題,研究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在農田灌溉、溫室環境監控等方面的應用。該論文不僅探討了無線傳感器網絡對農業生產的積極影響,還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優化方案。這充分體現了該名師范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及對思政元素的內化,展示了課程論文考核的有效性。
四、“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效果與分析
課程組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0級、2021級、2022級物聯網工程師范專業實施了“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結果顯示,思政育人效果良好,課程思政建設初顯成效。
一方面,師范生評教平均分數分別為91.22、91.65、92.82,均保持在全學院所開設課程評教成績的前 30% ,表明師范生對課程教學的整體滿意度較高,從側面反映出對教師教學方法和內容的認可。另一方面,師范生能積極關注無線傳感器網絡在物聯網領域的前沿應用,且能結合社會現狀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方案,讓技術服務社會、造福人民。這些反映出課程思政能有效提升師范生的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使其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場景相結合,從而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在師范生教育實習中,實習生能將無線傳感器網絡知識融入到中職物聯網課堂教學環節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近3年,各中職學校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物聯網工程師范專業實習生的課堂教學滿意度評分均高于95,彰顯了職教師資的綜合素養及專業實踐能力,同時,體現了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成果,也證明了該改革方案在培養高質量物聯網職教師資人才的有效性。
五、結束語
在新師范背景下,文章提出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課程思政改革方案在物聯網工程師范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實踐,有效引導師范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師范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職業道德。未來,將繼續優化課程思政的設計思路,不斷健全評價體系,進一步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物聯網工程職教師資人才培養體系。同時,積極探索更多具有創新性的課程思政教學手段,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和技術發展需求,為培養更多優秀師資人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吳有龍,徐楠,楊忠,等.新工科背景下物聯網工程專業“電路與電子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探索[J].物聯網技術,2021,11(2):118-120.
[2] 柳儀.新時代高校專業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的內涵特征與實現路徑[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5,79(1):81-84.
[3] 李艷,周政.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的課程思政: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4,41(3):29-33.
[4] 韓立麗,韓立華.基于物聯網的無線傳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23,45(3):32-35.
[5] 衛琳娜.無線傳感器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1(2):64-65.
[6] 王娟,安麗達.獨立學院轉型背景下新工科專業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以計算機大類專業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5,79(3):97-100.
[7] 徐楠,周端,楊方宜,等.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實踐探索[J].物聯網技術,2022,12(9):141-143.
[8] 何高明,汪梅.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梧州學院為例[J].梧州學院學報,2022,32(4):90-95.
[9]張巧云,姚光順,馬麗生,等.基于“兩性一度”的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無線傳感器網絡”為例[J].滁州學院學報,2024,26(5):126-131.
[10]陽令明,何永紅,田瓊.新工科視域下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76(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