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5)20-0005-0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導學互動”模式能夠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導學互動”模式概述
“導學互動”模式是一種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此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主體[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積極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
2 “導學互動”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互動”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導學互動”模式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師生之間良性互動[2]
3 “導學互動”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 課前導學互動,引領自學方向
在“導學互動\"模式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建立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使學習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前預習環節,布置一些預習任務,幫助學生在開始學習前形成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3].
以蘇科版八年級上冊“實數”教學為例,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在課前預習環節中開展導學互動,引領學生明確自學方向.在學習“實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有理數的相關知識,為理解實數的概念和性質奠定了基礎.同時,本章節的內容相對比較抽象,特別是無理數的概念,由于它涉及無限不循環小數,這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新的難點.因此,教師要基于全局視角分析、梳理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設計導學案,在導學案中體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要求學生利用課前時間進行總結、梳理,凸顯“導”的作用.
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設計如表1所示的導學案,讓學生在預習環節中自主填寫有關內容.
表1“實數”導學案
1.知識聯系
回顧有理數的概念及其運算規律;了解無理數的概念
(1)有理數:有理數包括 ,可以表示為兩個整數的比.
(2)數軸:數軸是表示有理數的一種直觀工具,它是一條規定了和的直線.
(3)無理數:無法表示為兩個整數之比的數,如 等,在數軸上可以找到與之對應的點,
2.新知預習
(1)實數的分類:實數可以分為(2)實數的運算:加法和乘法遵循 的運算規律,但需注意無理數的參與;乘法和除法同樣遵循 的運算規律,注意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
(3)實數的倒數、相反數和絕對值:如果兩個數 a,b 的乘積等于1,即 ab=1 ,則 a,b (2 _;如果兩個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關于原點對稱,那么稱這兩個數 _;在數軸上,一個數表示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稱之為
問題: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有什么關系?
3.自學自測
(1)下列數中,哪些是無理數?
A.3.14 (2)數軸上點 A 表示的數是-3,則點 A 關于原點的對稱點表示的數是多少?
(3)計算:
4.我的疑惑
根據導學案,學生自主預習并填寫內容,初步了解“實數”重點內容,并將其與以往所學知識聯系在一起.在“導”學的過程中,學生將全方位、多層次地學習新知識,并得到相應收獲,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根據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上適當提問互動,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 課中導學互動,促進深度思考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入多樣化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深度思考,這是“導學互動”模式的核心環節.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分層問題,如現實情境問題、核心概念問題、開放拓展問題等,旨在讓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4].
3.2.1 導入分層問題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導人分層問題是促進學生深入思考的一種有效策略,其中,現實情境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核心概念問題有助于學生思考底層邏輯、基本規律和內在聯系,開放拓展問題有助于學生挑戰自身分析、綜合和創造能力.在學習“實數”時,學生可能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教師可以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如判斷無理數、比較實數的大小、探究實數運算規律等,導入以下分層問題,提升教學效果.
現實情境問題建筑師在設計一座建筑時,希望建筑的某些部分符合黃金比,即較長部分與整體的比例等于較短部分與較長部分的比,這個比值是一個無理數,近似為0.618.請據此解決問題:
(1)請描述黃金比的數學表達式,并解釋為什么它是一個無理數;(2)如果一個房間的長度是5米,按照黃金比,它的寬度應該是多少米?
核心概念問題 請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
(1)請列舉出三個有理數和三個無理數的 例子; (
開放拓展問題 請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
(1)嘗試構造一個無理數,并解釋為什么它是一個無理數;(2)請列舉出至少三個實數在日常生活或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實例,并解釋實數在這些應用中的作用.
根據上述現實情境問題、核心概念問題、開放拓展問題,學生將從現實生活角度出發,加深對實數概念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上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能夠鞏固實數的定義、性質及其運算規律,更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3.2.2 分組討論互助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是采用“導學互動”模式的主要原因.為了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潛力,并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師要基于“導學互動”模式,組織學生參與分組討論,在互動、互助的良好氛圍中,幫助學生順利解決疑難問題
在“實數”教學活動中,教學重點包括實數的概念、分類及其基本運算;教學難點包括無理數的理解及其與有理數的區別、實數運算中的精度問題等.根據上述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要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互幫互助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例如,A小組需要討論無理數的特性及實例,如何證明一個數是無理數;B小組需要討論實數的加法、減法運算法則及實例,注意精度問題;C小組需要討論實數的乘法、除法運算法則及實例,特別是無理數的乘法;D小組需要討論實數的比較大小,包括有理數與無理數之間的比較.
在互助學習階段,各小組成員需要輪流講解自己的理解,其他成員負責提問、補充或糾正.負責記錄的小組成員,需要全面記錄討論要點和疑惑,準備向全班匯報.在全班交流階段,各小組的發言人分享討論成果,展示實例或解題過程.同時,其他小組可以提問或補充,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教師要對各小組的匯報成果進行點評,解答疑惑,并糾正部分小組成員的錯誤理解,著重強調無理數的特殊性及實數運算的精度要求.
通過上述小組討論互助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實數章節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還能夠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3.3 課后導學互動,加深理解應用
在“導學互動”模式中,課后的導學互動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學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特點,合理設計引導性的學習任務,以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在“實數\"課后導學互動環節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并引導學生通過互動討論分享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經驗.教師可以設計以下課后導學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外知識
任務1 實數運算挑戰賽
(1)計算下列各題:
(20(2)設計一個包含至少三個不同實數的復雜運
算表達式,并計算結果
(3)假設一個圓的半徑為 米,計算其周長和面積,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一個矩形的長為5米,寬為
米,計算其周長和面積.
任務2 實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探索.
(1)收集至少三個實數在日常生活或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實例,實例可以來自家庭、學校、社區、媒體、科學文獻等任何領域.(2)實例分析:對實例詳細分析,解釋為什么在此情境中需要使用實數及實數是如何被應用的.分析可以包括實數的類型、運算方式、精度要求等(3)撰寫報告:撰寫一份學習報告,包含所有收集的實例和分析.報告結構清晰,語言準確,可以適當使用圖表、圖片等輔助說明
通過這兩個課后導學任務,學生不僅能夠鞏固和加深對實數的理解,還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4 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互動”模式,需要注重教師的“導人”和學生的“互動”,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將“導學互動”模式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的課前、課中、課后教學中,不僅能夠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深度思考,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孟凡波.導學互動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36):23-25.
[2]郭鵬程.談導學互動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3(33):87-89.
[3]王燕.初中數學“導學互動”教學策略:以“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第三課時)為例[J].理科愛好者,2023(4):44-46.
[4]萬曉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學周刊,2023(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