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5)20 -0051 -03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科教學的重點不僅是傳授基礎知識,更要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而學生的思維呈現出進階發展的特點,以課時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活動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故而,立足單元教學,引入結構化教學理念,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其提升高階思維能力,
1高階思維能力視角下初中數學優化策略
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豐富的核心素養培養資源.筆者以“二次函數”教學為例,分析初中數學單元教學路徑,落實思維進階發展目標,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1 明確單元整體教學框架
思維指向個體的認知發展情況,思維進階的過程是個體認知水平從低到高的發展過程.回歸到初中數學教學,高階思維能力視角下的教學策略應該參照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思維進階的理論成果轉化為數學教學的實踐路徑,即教師要從宏觀角度規劃目標、任務、評價等要素,促使學生跨越思維的“階”,發展問題解決能力[1].首先,教師將“二次函數\"單元內容劃分成四個進階維度,每個維度指向一個子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子單元設計教學目標和情境任務,學生通過完成系列任務,實現單元學習目標,發展進階思維,從而提升高階思維能力.
1.2 定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1. 2. 1 二次函數進階維度
進階維度又稱為進階變量,主要指向與核心概念相關的內容,能夠充分反映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過一個個子概念的學習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專項訓練、知識探究等方法攻克教學難點和重點問題,掌握子概念的相關內容,再將子概念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核心概念,最終實現思維進階發展.由此可以推斷,學生學習二次函數的過程也需要經過多維度的進階發展,后一個維度的學習在前一個維度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函數”單元知識的學習指向四個進階維度,即概念認識、性質理解、實際應用、關聯拓展.其中,概念認識的教學重點是建立基本的感知系統,對單元內的知識進行初步掃描;性質理解的教學重點是分析和應用,與二次函數圖象性質相對應;實際應用的教學重點是實踐操作,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的問題;關聯拓展的教學重點是創新、內化和遷移,學生要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用法2.起點是學生當前所處的位置,即思維發展的現狀,終點是學生經過單元學習后要達到的結果,起點和終點之間的層級便是進階維度.高階思維能力是學生在感知、分析的基礎上開展實踐和應用的能力,是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為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
1.2.2 二次函數進階目標
基于對進階維度的分析,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定位二次函數的教學目標.概念認識層面:學生要掌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概念,了解反比例函數與二次函數之間的關系,發展模型思想以及符號意識.性質理解層面:學生要學會分析函數圖象的繪制流程,并能夠清晰明了地畫出圖象,理解圖象的性質,提升數形結合思想.實際應用層面:學生能夠獲取問題解決的思路以及關鍵信息,并在情境中解決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建立數學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3].關聯拓展層面:學生能夠將函數與方程聯系起來,借助函數圖象解決方程問題;提升遷移和應用能力,
1.3 設計單元整體教學任務
任務是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實踐載體,在高階思維能力視角下,教師不僅要在宏觀層面規劃單元教學方向,明確每個子單元的核心任務,還要在微觀層面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確保核心任務落到實處,使學生通過子單元的學習逐漸建構單元大概念.
1.3.1 宏觀規劃單元任務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單元任務的規劃離不開單元內容的梳理,教師分析指向二次函數的碎片化知識,并將知識整合到一起,劃分為不同的模塊,以此規劃“二次函數”單元任務,如表1所示.
根據表1,學生的思維邏輯按照“認識一理解—應用一拓展”的思路發展,在課時教學設計時,教師也應該遵循思維發展邏輯,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1.3.2 微觀落實學習任務
科學合理的設計藍圖只有落到實處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確定單元大概念后,教師針對子單元的核心任務展開分析,為子單元創設問題情境,確保學生在教師搭建的“腳手架”中高效掌握子單元內容,為知識的整體建構奠定堅實基礎
以性質理解維度為例,學生需掌握的知識是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從橫向角度看,性質理解維度的學習也要按照思維進階發展的規律呈現知識,教師需要分析學情及思維進階發展的目標,選擇合適的策略和方法,在建立“認識一理解一應用一拓展”的過程中,以認識和理解為基礎,發展學生應用、拓展層面的高階思維能力[4].
例如,教師以“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為思路,采取“有效追問一獨立思考一綜合分析”的方法,對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進行實踐教學,旨在讓學生在問題中實現深度學習,拓展思維廣度和深度.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任務群式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完成探究任務.
任務1師生互動,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說明理由.從簡單問題人手,幫助學生回顧二次函數的概念,強調二次函數表達式中不能沒有二次項,二次項系數不能是0.
任務2解決問題: (1)y=-4x2-4 是不是二次函數?(2)函數 y=-4x2-4 的圖象經過點(-1,8)嗎?(3)寫出一個開口向上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問題(1)旨在幫助學生建立知能掌握基礎,從二次函數概念入手,層層遞進,完成探究目標
問題(2)旨在幫助學生回顧代入點的橫坐標求縱坐標的方法,啟發學生用代入的方法感受問題解決過程.問題(3)是探究“二次項系數 Δa 符號的作用”,在概念基礎上分析函數圖象特點
任務3持續追問,拓展思維.教師在電子白板上給出兩個二次函數 y=-4x2+8x,y=-4x2+8x -4的圖象,并提出拓展性問題:是否可以由拋物線y=-4x2 平移得到?
追問1:是否有其他平移方式?
追問2:邀請學生利用鼠標拖動拋物線的頂點到其他位置,并說出對應拋物線的解析式
教師引導學生從一般式人手,對二次函數的變形進行研究,利用平移規律探索平移路徑.學生實際操作過程中會生成動態教學資源,為教師提供糾錯契機,實現高效探究的目標.追問1的意圖是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對比拋物線頂點坐標,得到平移路徑,促使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追問2的意圖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進一步體會拋物線平移過程中 Δa 的不變性
任務4 強化訓練,解決例題
例1圖1為二次函數 y=ax2+bx+c 圖象的一部分,其對稱軸為直線 x (204號=-1 ,圖象過點(-3,0),給出下列結論: ①abclt;0 :②2a-b=0;③4a+2b+c lt;0;④b2gt;ac+4a. 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
在遷移應用維度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教師通過專項訓練題,幫助學生鞏固二次函數圖象與系數之間的關系;通過系列情境問題的提出,子單元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能夠理解二次函數的概念,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二次函數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合作交流意識,實現進階思維的發展,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5].
2 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反思
通過對思維進階理念與結構化教學理念的融合,教師可以提前“看”到學生的學習路徑,并判斷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況,學生也可以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將單元大概念拆解成子概念,一步一個腳印夯實基礎,建構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在后續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從縱向角度劃分思維層級,還要從橫向角度梳理思維發展的邏輯,確保教學設計在宏觀和微觀上相互照應,共同指向單元學習目標.此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能夠促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思維進階式發展,并促進其全面發展
3 結束語
思維進階理念為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教師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思維進階理念的應用,通過明確單元整體教學框架,定位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單元整體教學任務,組織單元整體教學評價,在高階思維能力視角下優化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為學生搭建高效的學習環境,進而提高學生應用、拓展的高階思維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琳.大觀念視角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探究:以“一次函數”單元教學為例[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15):80-82.
[2]張靜宇.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以“二次根式的乘除”教學設計為例[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15):95-96.
[3]郭瑞靜.初中數學概率初步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策略:基于“概率的探究性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踐[J].讀寫算,2024(26):65-67.
[4]章禮滿.基于“六學課堂”教學范式,構建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框架: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4(20):27-29.
[5]冉茂分.基于數學史的初中數學課堂德育功能初探:以“二元一次方程組概念”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4(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