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5)15-0061-03
一、研究背景與緣起
(一)視覺設計概述
20世紀初,W·A·德威金斯首次提出了“視覺設計”這一概念,其最早被稱為“平面設計”,是一種將信息元素轉化為視覺形式的傳播手段,通俗來說,一切可視化的東西,都能被歸屬于視覺設計的范疇。20世紀60年代日本東京的全球室內設計大會,使世界各地設計師匯聚在一起,并進一步把視覺設計界定為“給人看的設計,告知的設計”。因此,早期的視覺設計通過視覺感官系統將信息以二維圖像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傳統的視覺設計主要著眼于平面海報設計、書畫裝裱、logo設計等,內容展示、藝術表現等都是停滯在二維空間或者二維媒介上的創作。隨著技術的發展,信息瀏覽方式的創新,徹底改變了信息傳播和呈現的模式,視覺設計由二維轉向多維。新時代背景下的視覺設計依賴數字媒體,信息量的突增和廣域色彩的使用,使其完成了由靜態向動態轉變的過程,文字、圖形、色彩等視覺元素被信息時代的媒體吸收并進行融合,給大眾帶來耳目一新、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在媒體技術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的情況下,傳統的文字和圖形等視覺符號除了滿足印刷等二維平面媒體的需要,還要與時俱進滿足新傳播體系下動態交互式傳播的需要。
視覺設計產品要充分反映藝術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意識,所以設計者應具備靈活的創意思路,把畫面、設計結合起來進行創新設計,有效表達視覺藝術的當代新特點,通過視覺文化的媒介,結合生活日用品的創意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將民俗文化通過新的視覺設計呈現出來,不僅弘揚了傳統民俗文化,更打造了適應現代發展潮流的“新民俗文化”,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也在與時俱進中更具生命力。雉山鳳舞是徽州流行的傳統民俗舞蹈,通過視覺設計來傳承、傳播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是一種具有文化傳承、“讓文化走出去”的行為,讓民眾了解雉山鳳舞,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弘揚地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二)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研究背景
流傳至今的徽州傳統民俗舞蹈種類較多,主要有歌舞類(如采茶撲蝶舞、跳竹馬、跳童舞)、農桑類(如徽州板凳龍、采茶撲蝶舞)、祭祀類(如祁門雉舞、雉山鳳舞、跳鐘馗)等。2017年11月,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得到了關注與重視。雉山鳳舞表達了古徽州封建社會男權思想領導下,盧氏家族對徽州女性參加活動的寬容態度和對傳統婦女身份的尊重。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雖然在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起源傳說,但都反映了徽州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是徽州傳統文化藝術集中展示的主要民俗舞蹈之一。
雉山鳳舞常被用于重要的節日或重大活動中,它的形式和內容受到當地文化背景和傳統習俗的影響。如今,雉山鳳舞雖成了展示民俗風情的“表演”,但它仍獨具魅力。雉山鳳舞的表演主體仍是參與祭祀儀式的老年人,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雉山鳳舞保護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其中最顯著的便是老齡化,而他們的文化素養和語言能力又相當有限,使得雉山鳳舞的傳承受限。雖然也傳承了部分年輕群體,但他們更多地只關注旅游業,忽視了雉山鳳舞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自1956年以來,黟縣文化館對雉山鳳舞進行加工整理,配置了新的伴奏音樂和舞蹈,稱為《鳳燈舞》,以此豐富盧村村民的文化生活,并定期向村民表演這一精彩的節目。1959年,祁門縣文藝工作團(祁黟合并)創編鳳舞,并進行了加工,改編成群舞。安徽省文藝工作團和蕪湖地區文工團也紛紛效仿,在各種節假日和盛大的慶典中,他們也會前往縣城獻藝。通過重新演繹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大眾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這一舞蹈,同時豐富了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的表現形式2。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目的
“雉山鳳舞”不僅是徽州地域性民俗傳統舞蹈項目,還是當地盧氏宗族龍燈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傳承人的發展、創新中,逐漸形成集道具制作和表演等于一體、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民族傳統項目。針對民俗傳統文化推廣中存在表達同質化、傳播途徑不完善、傳承路徑阻滯等問題,如何運用先進的視覺設計理念破局,是值得年輕設計師深思熟慮的問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作為人類對生命的一種表現,并通過世代相傳,逐漸形成民族歷史的產物。本文通過對雉山鳳舞的研究、記錄與總結,提取鳳舞中獨特的視覺元素,以及徽州傳統文化中的代表性圖形元素,設計出體現徽文化內涵、展現雉山鳳舞內容的相關視覺作品,并借助文化創意衍生品使人們了解徽州地域性民族傳統舞蹈雉山鳳舞,關注徽州文化,達到宣傳徽文化、推廣徽州傳統民俗文化、傳播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的目的。
(二)研究意義
雉山鳳舞因其多樣的表演方式和獨特的表演道具,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傳承人將道具做好,通過表演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時候,其臺下所付出的努力是人們無法直觀看到的。燈舞類傳統民俗文化種類繁多,且各個都有獨特的表演形式,其中雉山鳳舞不僅極具古徽州地域特色,還在全國燈舞類中極具特色。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其獲得了眾多機遇,但同時面臨因時代變遷而難以傳承的挑戰。因此,在建設文化強國、樹立文化自信這一時代背景下,對雉山鳳舞的保護與傳承已刻不容緩。
雉山鳳舞作為黟縣特有的民間藝術、徽州地區悠久而瑰麗的文化遺產之一,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本文將以“雉山鳳舞”為切入點,利用民俗學和藝術學的相關理論展開研究,以此來全面系統地分析徽州民俗文化傳承的現狀與視覺設計現狀,并設計出適合的文創產品,為雉山鳳舞的保護與傳承提供理論依據和實用參考,為民俗舞蹈類視覺設計的學術研究和實踐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3]。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是徽州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的意蘊逐漸被淡化。首先,當地年輕人對民俗舞蹈的興趣和認識不足,導致其傳承和發揚受限。在外來流行音樂舞蹈的影響下,年輕人認為民俗舞蹈過于“土”,沒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和演繹。這種認識的改變需要從教育人手,加強對徽州民俗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培養年輕人對徽州民俗文化的興趣和認同。其次,現代傳播媒介的發展也對民俗舞蹈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現代傳播媒介的興起,使得文化傳播更加迅速和廣泛,但也對傳統口頭傳承文化的生存空間帶來了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包括建立網平臺和社交媒體,將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等傳統文化呈現在大眾面前,提高公眾對徽州民俗文化的認知度和興趣。總之,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是徽州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加大傳承和保護力度[4]。
雉山鳳舞作為一種舞蹈表演形式如何傳遞敘事性信息。可以從舞蹈動作、舞臺布景、服裝等方面分析,了解雉山鳳舞通過何種手段將敘事元素表達出來。運用敘事性理論,研究雉山鳳舞在敘事結構、敘事主題和情節發展等方面的表現。探究雉山鳳舞中的故事線索、角色關系、沖突發展等敘事要素,以及其所傳遞的文化、歷史或社會信息。研究觀眾對雉山鳳舞敘事性的理解與接受度。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民俗舞劇的探討重點部分轉向文化題材與文化等領域,國內藝術家與藝術設計工作者在舞蹈的視覺設計上進行了深入研究,對民俗舞蹈藝術理論與審美價值做出了全新闡釋。國內傳統文化視覺設計緊扣非遺文化,能夠突出本民族的獨特性與特色風格。例如,勛陽鳳凰燈舞視覺設計,該視覺設計通過各種色彩的運用和不同的載體展現了湖北省十堰市鄖陽的特色、風情和文化,讓它存活在百姓之間,與日常相融,從而起到保護、傳承鄖陽文化的作用。
由于互聯網的崛起,中國國內的視覺設計行業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設計作品和設計服務開始轉向網絡平臺,但隨著載體的變化,視覺設計的傳播手段也發生改變,如增加圖片動態的視覺效果,讓圖文信息流動起來,以達到與觀眾進行信息交流的目的。例如,“敦煌飛天”APP品牌視覺設計,其設計的圖文與甘肅的文化十分貼合,針對更多年輕愛好者,選用傳統顏色進行搭配,為各地熱愛甘肅文化飛天舞蹈的群體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傳播平臺。
筆者通過對相關文獻和資料的分析可知,國內學者對民俗舞蹈的研究已經進入初步繁榮階段,其研究內容集中體現在民俗舞蹈圖像和圖形符號等方面,但是對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研究少之又少。張文文通過深入的田野調查,仔細探討了徽州雉山鳳舞的文化內涵,從道具裝束、步伐、動律、體態等方面,運用人類學、舞蹈文化學的學術觀點,深入剖析了它的文化特征,從而為徽州雉山鳳舞的文化傳統及其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張文文深入探索雉山鳳舞的文化內涵,以“解構”與“重構”的方式,結合實地考察、實地拍攝等,梳理出雉山鳳舞的魅力之處,并以此為基礎,深刻揭示出徽州文化的歷史淵源,以及徽州文化的重要價值。由于地域文化等的差異,鮮少有人對徽州雉山鳳舞進行深入的研究。當前,國內針對雉山鳳舞視覺符號的研究尚顯不足,相關設計亟待進一步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在當代社會的傳播效果。因此,對雉山鳳舞進行深入的視覺設計研究顯得尤為重要[5]。
(二)國外研究現狀
每個國家的視覺設計產品都與其文化和經濟密切相關。在這方面,日本和韓國是較為注重傳統文化的國家,其在設計方面更加關注產品品質,且設計理念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更新。在日本的《日本舞蹈》中,田中一光倡導使用簡潔的創意外觀來展示作品。這部作品運用了獨特的方法來表達創意。田中一光的扁平化風格通過精細的外觀展示他的想法,并通過減少細節來增強整體效果。韓國的《鳳山假面舞》致力改變觀眾的觀念。其通過融合當地文化和傳統,使自己與眾不同,并增強娛樂效果,希望再次贏得人們的喜愛。
中國與日韓的視覺設計都深受本國民族文化的影響,并且在視覺設計領域都注重將本土文化與西方設計元素相結合。這種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逐漸成為各國設計風格的特點。這無疑是目前各國視覺設計發展的最佳路徑,視覺設計也必然對品牌的價值塑造產生深遠影響。
四、結束語
本文以徽州民俗舞蹈作為切入點,通過探討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文化,總結該文化中所蘊含的視覺元素,并針對視覺表現的文創產品創作,打造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和實用價值的徽州民俗舞蹈雉山鳳舞旅游文創產品。
參考文獻:
[1]邵露瑩.基于可持續設計理論的非遺文創產品視覺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2,2(04):87-92.
[2]劉玉潔,汪海,宋雨婷.長沙方言視域下的品牌視覺設計策略——以茶顏悅色為例[J].湖南包裝,2022,37(04):41-45.
[3]曹志.略論徽商、徽文化及其時代意義[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06):74-77.
[4]雷興宇.活態傳承理念下勛陽鳳凰燈舞品牌視覺設計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21.
[5]陳麗娟,龍忠.敦煌飛天元素在北京冬奧會項目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包裝,2023,43(01):72-74.
[6]安徽省將建成以合肥為中心的省內高速鐵路網[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7,20(09):153.
(責任編輯:薛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