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的腦卒中新發患者接近200萬,其中有70%~80%的患者因致殘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康復訓練是減少腦卒中后殘疾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標是防止并發癥、最大限度恢復功能、減少家屬及社會負擔,助力患者早日重返社會。
腦卒中康復訓練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此階段患者不能自主活動,需依賴他人協助。對于早期無法下床的患者,家屬可通過按摩其癱瘓肢體,預防肌肉萎縮;為患者進行屈伸膝、屈伸肘、彎曲手指等動作,以防止其心血管機能下降。
第二階段
這一時期,患者可借助上肢力量使身體向左右移動,并進行深蹲等動作。在進行起坐、系鞋帶等幅度較大的運動時,需注意避免用力過猛。運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鍛煉偏癱肢體。但需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避免過度勞累。此外,此階段應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但外出時必須有人陪同,以防摔倒。
第三階段
當患者能夠行走和自主活動后,應逐步增加上下肢的活動量,著重培養手部的柔韌性。比如,走路時故意抬高雙腳,有助于增強腿部力量;上肢可通過疊衣服、寫字等精細活動,提升手部靈活性,從而實現生活自理。
腦卒中后的康復訓練有哪些
腦卒中發病后,患者需進行一系列針對性的康復訓練,盡可能地恢復神經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1)物理治療:該療法是治療腦卒中后患者康復的基本方法,包括運動療法及物理因子治療等,有助于運動、平衡、協調等功能的恢復。
(2)作業治療:作業治療以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和職業技能訓練為主,能夠使患者盡快回歸到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中來。
(3)語言治療:該療法是腦卒中患者恢復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其內容包括發音訓練、語言理解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等。
(4)康復護理:作為腦卒中患者康復訓練的關鍵環節,由生活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構成,使患者能夠更好地照顧自己,預防并發癥。
(5)康復教育: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患者教育、家庭教育及社區教育等,使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腦卒中的病因、預防、治療及康復。
腦卒中康復訓練的注意事項
(1)個體化:應針對患者的病情、年齡、性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制定相應的康復措施。在進行適當的康復和恢復鍛煉時,注意力度不要太大,以免過度勞累。
(2)早期化:通常來說,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神經癥狀不再進展,推薦在發病后24~48 h內開展康復訓練,并持之以恒,促進功能恢復和預防并發癥。
(3)綜合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少攝入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家屬、親友及社區工作人員等應協助腦卒中患者開展康復訓練,以獲得更好的康復效果。
結束語
腦卒中后的康復訓練是一個綜合性、復雜性的過程。通過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不少患者能顯著改善功能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從而盡早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