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期
刊物介紹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原《環境科學動態》)雜志1976年創刊,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主管,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辦,是環境科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辦刊宗旨為宣傳黨和國家的環境方針、政策、法規,介紹國內外環境科研成果、環保工作經驗;介紹各類環境污染物處理、處置技術及污染源治理經驗;介紹國內外有關環境科學的信息與動態。宏觀與微觀、環境社會科學與環境自然科學、提高與普及相結合。全面報道國內外環境科學的發展及研究動態,促進作者及讀者之間的交流。 主要欄目:政策研究,綜述報告,調查與考察,應用技術,新知識介紹。 主要內容:1.國內外環境政策、環境管理、環境法學、環境經濟學、環境醫學、環境毒理學、環境教育學等綜述及研究報告。2.國內外環境生態、農村環境保護、環保產業、清潔生產、水、氣、渣、噪聲污染防治新技術、先進工藝研究和案例分析等綜述及研究報告。3.環境規劃、環境分析與監測技術、環境質量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綜合防治等方法研究以及典型的調查、考察報告。4.環境政策、環保科學研究、治理技術等的發展趨勢,保護環境生態、保護人體健康的居住、生活等環境科學、法律知識介紹,社會環保熱點,重要學術活動及環保產業市場的信息等。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大16開,48頁,每雙月末12日出版發行 。每期定價10元,全年共計60元。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3-2347,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1955/X,廣告經營許可證:京朝工商廣字第0208號。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82-78。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政策專題研究
- 我國火電行業NOx減排進展及控制對策研究
- 淺談我國鋼鐵行業的顆粒物排放及控制
- 我國岸邊帶生態環境現狀分析與保護對策建議
——以遼河流域為例 - 遙感技術在突發自然災害生態影響監測和評估中的應用研究
- 我國哈龍回收和再利用管理思路探討
- 技術預見視角的區域產業生態構建
——以崇明島為例 - 景觀破碎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機制探究
- 進口廢物管理目錄調整原則和方法及對策建議研究
- 淺析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制定管理計劃的制定
- 海洋經濟學理論對海域資源配置的指導價值研究分析
——以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基礎理論為視角 -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分類編碼研究
- 中國碳金融市場發展回顧及政策建議
-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環境在線監控一體化平臺應用與研究
- 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森林碳匯經濟發展的基本路徑
- 中央環保專項資金項目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探討
- 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 我國調整環境監測站業務費預算標準的建議
- 基于規模經濟效應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模式研究
- 在用柴油車環保定期檢測NOx的可行性研究
-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回灌處理的研究
- 電子工業廢氣VOCs排放特征及防治對策探討
- 我國“西電東送”煤電基地規劃的環境保護策略
——以寧東煤電基地規劃為例 - 加強我國環境監測儀器管理
- 城市水系統的可持續性研究進展
- 近地面PM2.5濃度衛星反演研究進展
- 基于遙感和GIS技術的秸稈焚燒與空氣狀況的時空響應分析
- 煤焦油加氫項目的環境影響問題及防治對策
-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與評價
- 長吉圖區域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分析
- 煤礦中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比選
- 高校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綜述
典型案例分析
- 天津市紅橋區實踐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 海南省PM2.5主要來源與防治對策
- 河北省南宮區域霧霾天氣變化特征分析
- 從新疆煤炭產業布局看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
- 從鷂落坪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機制建設
- 邊疆民族地區生態鄉鎮建設模式探索
——以西藏林芝為例 - 廣西農村水污染控制對策探討
- 吉林省糠醛工業發展現狀與地方環境標準的比對分析
- 論北京市生活垃圾產業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杭州市建筑渣土管理主要問題與改進對策
- 太原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對策研究
- 北京市汽車發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 新疆農田廢舊地膜污染治理現狀及建議
- 大連市VOC現狀調查與研究
- 新疆工業園區建設與布局現狀和問題及對策分析
- 河南省溫室氣體排放評估和應對氣候變化策略研究
- 南寧市HJ-1CCD數據氣溶膠光學厚度反演
- 山西省重污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系統設計
- 太原采暖季霾和良天氣下大氣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 太原市冬季SO2、PM10和PM2.5濃度城郊變化特征研究
- 長江入海口酸雨變化趨勢分析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