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東
摘要:營造和諧課堂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嶄新要求與時代命題,是樹立“以人為本”理念,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這就要求實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不斷追求寓教于樂。
關鍵詞:初中體育;和諧;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2-0227-02
體育課的教學活動主要在室外進行,課堂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比較復雜,其特殊性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強調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和機械組織,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學生往往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展開,筆者認為,不妨將和諧的理念引入課堂,體育課如何能在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中進行,效果將事半功倍。那什么是體育課的和諧課堂呢?和諧的課堂是建立在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要求基礎之上的,除了要求一個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水平外,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從而能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達到體育教學的雙邊活動的和諧效果。
一、構建初中體育和諧課堂的必要性
1.初中體育和諧課堂是“以人為本”的需要
“以人為本”要求體育課堂的一切活動“不僅要增進學生健康和體質,更重要的是培養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人才。”[1]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在初中階段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身體的形態、各項機能以及耐力、速度、彈跳、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適當的運動鍛煉有利于鞏固生長發育。眾所周知,體育教學主要是進行各種身體練習,這是運動條件反射的一種,它是在大腦皮層支配下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隨意運動。和諧的課堂能夠使學生大腦皮層建立起適中的興奮狀態,便于掌握新動作,接受新認識,并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學習鍛煉,從而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穩步發展。反之,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存在隔閡,學生大腦的皮層興奮性就會降低,各項機能和運動能力減退,甚至會處于抑制狀態,從而導致身體素質下降,不利于進一步生長發育。從心理上看,初中學生的情感易于情緒化而不穩定,有叛逆傾向,和諧的課堂能夠促使他們對教學內容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更積極地展示自我,有利于果斷、堅強、拼搏、團結、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反之,不和諧的課堂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厭惡、抵制情緒,甚至師生關系緊張,不利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因此,構建輕松和諧的體育課堂是基于“以人為本”目標,關注青少年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
2.構建初中體育和諧課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
“享受運動樂趣是體育的內在因素,是體育的魅力和生命,是體育人的追求,它本身就是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目標,也是人能一生從事體育鍛煉的動力和精神源泉。”[2]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育學科是以身體鍛煉為主的特殊學科,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提高對學習內容的關注程度,續而產生滿足興趣的需要和努力提高的愿望。體育課中學生興趣的形成一般都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興趣吸引階段。首先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適當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個階段是興趣產生階段。學生在被教學內容吸引的基礎上表現出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從而樂意去學習和練習。第三個階段是興趣主動階段,也就是在引起學生一定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志趣,為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如在練習中經常穿插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比賽,教師也親自參與其中,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增加課堂內容的挑戰性,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斗志,學生也覺得有趣,很樂意去練習,在這個基礎上老師要引導他們把這種興趣和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終達到積極鍛煉和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另外,體育課的評介方式和過程較其它學科更直觀、更具對比性。學生有時很容易獲得成就感,但有時也很容易感到自卑和怯懦。如果教師能小心地捕捉學生的心理變化,對學生進行策略性的評價,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采用一些鼓勵的語言,“你很棒、你可以的、不錯等表揚的話語,那學生就更有信心學練一些技能,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激發出來,這樣有能力者會向更高的目標努力,暫時未能成功者也會受到激勵也不會放棄,大家相互勉勵,良性競爭,一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課堂氣氛就建立起來了。
二、初中體育和諧課堂的構建要素
1.實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俗語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實行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構建初中體育和諧課堂的基礎。首先,必須規范體育課堂養成教育。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情況出發,先入為主。在最開始上課時,就應當針對服裝要求、運動器材使用、課前準備、課堂活動等一系列教學環節向學生明確宣布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一定要做的,哪些是一定不要做的,進行嚴格的規范,且一定要持之以恒、雷厲風行,使學生逐漸適應并形成習慣,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其次,必須合理地處理違紀行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違紀行為,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破壞和諧課堂的形成。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學生只是消極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不必公開點名,可采用沉默、皺眉、走近等方法處理。如果一個學生違紀行為已明顯干擾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必須立即采取明示、制止的方法。如果學生為了吸引教師的注意而出現違紀行為時,教師可以用不予理睬來處理。總之,在處理違紀行為時,盡量不要中斷教學的正常進行,尤其是不要頻繁地中斷教學來處理違紀行為,堅決杜絕體罰。課后再利用體育教師容易親近,更易交朋友的優點,以談心的方式進行教育,使學生在能認識自己缺點與不足的同時更結交了一個新朋友,這樣在以后的上課過程中這類學生就會少犯甚至不犯錯誤,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實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老師往往都充當主宰者和控制者的角色,限制了學生個性的彰顯和創造性的發揮。和諧的課堂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不能是教訓與被教訓、灌輸與被灌輸、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應是平等的、對話式的、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關系。”[3]首先,教師要尊重和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由于性別、個性和身體素質的差異,初中生的運動水平良莠不齊,教師必須一視同仁,對于運動素質較好的學生,切忌過分關注和偏愛;對于運動素質教差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鼓勵。其次,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溝通是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拉近師生之間距離的一劑良方。教師應通過交流把握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便于因材施教。同時要多傾聽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在運動過程的感受和困難。再次,教師要學會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愛心去打動學生,你的一句話,一個手勢或一個眼神,都要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和情感。“情感的注入能使人形成堅韌的毅力與進取精神等個性心理特征。”[4]有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女生對新技能的掌握都是較膽怯放不開手腳的。這時候教師如果用親切的語言、信任的目光、反復的示范去鼓勵他們,并對他們的動作特別是錯誤動作加以正確的分析和比較,完成動作的成功率就會大大增加。反之,教師如果有意或無意地流露出急躁的情緒或嚴加指責,那學生的心理負擔加重,興奮性降低,就很難完成動作。最后,教師也要善于運用評價方式營造和諧氣氛。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并不一味著對學生要一味地表揚。過多的夸獎會讓學生習以為常,也可能導致學生對新知識淺嘗輒止、隨意應付。沒有得到表揚與獎勵的學生開始認為自己“不夠好”,這會給一部分學生帶來潛在的傷害。每當評介時,我總是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表現,并迅速、及時地用手勢、眼神等加以調節,使學生情感朝著預定的情緒目標發展。對學生的動作展示,我總是全程關注,做得好的我立即報以掌聲,或加以肯定、鼓勵。做不好的我用“再試試”“再練練”給以點撥,并送上期待、信任的目光。
3.不斷追求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就是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體育課和諧課堂的形成離不開教師對寓教于樂的不斷追求。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一些枯燥、刻板、陳舊的教學手段和組織形式,會產生厭倦心理,這樣在練習時學生情緒也就會消極、低沉。相反,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和新穎的教學手段容易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如在跳繩練習中,用行進間跳繩來替代原地的跳法,定距離、定次數,學生在練習中就容易產生新鮮感。或對跳得好的同學采用增加難度的方式,如單腳的雙搖和并腿的三搖等,又可以激發學生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在籃球運球練習中,可利用一運一搶或一運多搶的的練習方式,雙方在運用合理技術動作進行爭搶練習。練習運球的同學不是簡單地運球,而是在運球過程中利用各種技術動作躲避其他同學追搶,這樣一來,既用類似比賽的方法很好地練習了運球技術,同時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又如在練習排球墊球的過程中,教師講解完基本動作之后,讓學生以提高動作穩定性為特點,三五個同時進行練習,老師一邊對動作的進行講解、分析,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腦中建立良好的動作概念,進而為進一步穩定動作,做更好的練習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利用課余體育活動的時間開展班級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的各類體育競賽。如籃球、拔河、短距離多人數接力、花樣跳繩技巧比賽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形式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營造和諧課堂。
總之,和諧不僅是社會的追求,也是教學的追求。打破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誤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營造和諧課堂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嶄新要求和時代命題,作為體育工作者,我們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 李建軍.新課程的學校體育評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6.
[2]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51.
[3] 鄧星華,譚華.新編體育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52.
[4] 楊軍.如何上好體育課:體育教師的困惑與解惑[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