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趣味運動由于自身的特點對于中職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加以充分開發利用,既可在學校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有助學生形成終身運動的理念;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素養,對他們今后的就業有所幫助。將趣味運動提升到職業學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可謂一舉數得。
關鍵詞:趣味體育運動;職業學校;德育;綜合素質
《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在課程改革內容,德育課程改革這部分指出“職業學校要廣泛組織和開展富有趣味性的文化體育活動、怡情益智的課外小組活動和力所能及的社區服務、公益性勞動,不斷豐富德育實踐內容……”可見在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是德育課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環。進行趣味性的文體活動對德育課程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職業學校要努力以趣味文體活動為杠桿,強化學生合作意識教育,培養現代人格教育,增強學生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為什么要強化趣味體育運動
強化趣味體育運動是學生今后就業的需要眾所周知,職業學校的教育目的就是為各個相關企業輸送技術工人。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順利完成學生角色到企業員工角色的轉換是非常重要的。而當今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視合作的社會,現代化企業更是如此,大部分工作都不是靠個人力量所能完成的,發揮團隊作用至關重要。優秀的企業都有很強的合作意識。因此,作為為企業培養技能人才的職業學校,就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途徑有多種,而趣味文體運動則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有益的一項內容。在中等職業學校通過趣味文體活動的開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與人協作的機會,提高團結協作能力,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加強就業競爭力,促使學生的社會化,有助于學校向企業輸送人才。
強化趣味體育運動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英國人就十分注重對學生意志品質的教育,他們認為訓練學生性格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Game(游戲、運動),在運動中讓學生學會為了團隊而與人相處。而我們國家這一代的學生具有崇尚自我、社會責任感淡化、個性張揚等特點,他們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更多關注的是自身利益,而淡化了對社會負有的責任與使命。這些特點在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身上顯得尤為明顯。他們文化素養比較低,自尊心強,行為偏執。因此,強調團結合作的趣味體育運動非常重要,它具有潛在的教育力量,合理利用可以獲得潤物無聲的教育意義。例如,通過平時大量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為了團隊的利益不斷改變自己,逐漸形成遵守紀律、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的優秀品質,進而達到以體健身、以體益智、以體促德的目的,促進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由此可見,開展趣味體育競賽活動對學生身心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
強化趣味體育運動可以轉化為促進文化知識學習的動力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若能培養出良好的集體意識,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不斷的激勵中學生會逐漸意識到班集體的榮譽與力量,不僅體現在文體活動中,也體現在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這樣,學生個體就會感受到班集體成長的要求和期望,個人的學習興趣就能得以激發,學習目的得以明確,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強化趣味體育運動可以帶來運動興趣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好動,學習興趣不濃。趣味體育運動項目脫離了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形式主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娛樂性和競賽性強等特點,能極大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投身其中,體驗趣味運動的快樂。這有助于學生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
怎樣行之有效地
對學生進行趣味運動訓練
灌輸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思想。所有的趣味運動所期待的教育成果都建立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上。因此,教師對所負責的班級,要運用一切手段向學生強化這樣的理念。
注重訓練過程趣味運動的關鍵是平時的訓練過程,它強調全員參與。首先是小組訓練,然后是班級內部小組之間進行比賽;優勝者代表班級訓練,去參加本專業班級之間的比賽;獲勝者繼續訓練,代表本專業去參加年級間的比賽;直至最后參加全校性的比賽。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不斷認識合作的重要性。比如,跳長繩比賽,每組12個學生,其中兩人搖繩,其余10人全部進入繩中后開始數跳的個數。比賽時間為5分鐘,跳的個數多者獲勝。這種比賽想要獲勝,學生不但要保證每個個體順利地進繩,更應注意參賽學生全部進入繩中后所有人步伐的協調。因此,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要互相協調,什么人先進繩,什么人后進都有講究,跳的過程中各人自身身體的協調性,每個人之間的協調性都要在平時大量的訓練中得以提高。只有經受住了團隊合作與競爭的考驗,才能獲取最后的勝利。
創新運動項目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創新更具趣味性活動形式,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活動中來是重要的。只有創設多樣的趣味運動項目,才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體質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也才能達到培養每個學生協作精神、團結意識的目的。同時,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培養和充分發揮。
將活動正規化、制度化比如,每周每班開設兩節課外活動課,專門用于學生訓練;每學期舉辦一次為期一個月的賽事,將訓練成果通過比賽的形式加以展示。我曾帶過一個機械專業班,入學時文化成績居全校最差,班上90%的學生是男生。他們學習目的性不強,平時自由散漫。怎樣對該班的班風、學風進行規范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后來我把趣味體育活動納入到班風的引導工作中。課余搞趣味體育活動,周周有訓練,月月有賽事,人人要參與,并經常改變比賽內容和比賽形式。有時是組與組之間的比賽,有時是不同寢室間的對抗,有時還會成了出生月份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對決……,總之,想方設法使得每個學生出現在不同的小團體中參賽。不管在什么名目的團體中都要求學生竭盡全力表現自己。當然除了各種趣味體育運動之外,學校正常組織的各種文體比賽項目我也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教學過程中也盡量充滿趣味性、游戲性。經過一個學期師生共同努力,班風、學風極大改善。在學校的評優、評先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先后獲得“文明班級”、“5S管理優秀班級”以及“先進團支部”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一批學生被評為校“三創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在進入企業頂崗實習的面試中,學生的沉著、細心、團結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學生全部被蘇南的合資企業所錄用。他們到用人單位不久就成為熟練工人,有的還被任命為車間管理者。
總之,趣味運動對中職學生教育意義重大。中等職業學校可以通過實施一系列形式多樣的趣味運動項目,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到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人人都要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人人都要善于協調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工作。通過團隊中領軍人物的模范作用,帶動其他成員。正確安排趣味體育運動可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強化學生的責任心和團隊精神,為學生今后順利就業和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瀾.中國教師新百科——中學教育篇[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2]柳斌.中國教師新百科(中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周一平(1970—),女,江蘇寶應人,江蘇省寶應職業教育中心校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課堂教學和學生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