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鳳翎 余靖中
摘要:按照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以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為例,以行業和崗位需要為主線,根據本專業及相應等級的國家職業標準,經過對高職院校學生現狀的分析和對實訓項目的科學設計,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實訓教學方案。
關鍵詞:就業;導向;電子專業;實訓教學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要求職業教育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就業是民生之本,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需要加強高技能培養,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根據國家勞動部門的統計,目前高技能人才缺乏的職業群主要是電子工業、數控、機械加工、汽車維修、現代物流、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現代服務等八大行業,電子工業是其中之一。廣東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是中國電子工業的主要生產基地。電子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迫切需要一支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為主的高技能人才隊伍,而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為了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適應地方經濟與行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實訓教學整體解決方案,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和就業能力就成為職業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熱點課題。
高等職業教育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主要有兩類:一是通過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二是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他們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都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學習能力偏低,對高職院校的學習環境難以適應。學習缺乏獨立性,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學習時只習慣于對簡單操作進行模仿,遇到涉及理論知識的操作便難以適應。部分學生由于思想上缺乏足夠的重視,學習不主動,方法不得當,隨著學習的深入,慢慢就跟不上進度了,學習中問題也越積越多,學習興趣逐漸減弱。縱觀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有的用人單位認為高職學生理論水平不及本科生,職業技能與中專生差不多。在同等情況下,寧愿選擇中專生或技校生以降低用人成本,導致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從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實訓教學觀念陳舊,目前仍把傳授學科理論作為教育的主要方法,沒有看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職業能力的主動構建者,忽視其個性與特長的挖掘培養;二是對實訓教學不夠重視。實訓教學是直接獲得經驗知識、訓練職業技能、形成實際工作能力、養成積極職業態度的主要途徑,是職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過于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科性,忽視實踐訓練,導致學生職業技能差;三是實訓教學目標設定得不夠合理。忽視了在實訓過程中使學生既要有成功體驗,也要認識到學無止境,養成精益求精的學習習慣;四是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授課方式,缺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主動交流,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職業能力,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實訓教學方案的設計
高職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鮮明的職業崗位針對性,實訓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實訓教學方案的制定,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特色,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用型人才為目的。我們通過社會調研、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借鑒國內外最新職業教育成果,根據畢業生就業的需要和針對學生現狀,對實訓教學方案進行科學設計,采用“行為導向”和“項目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突出以職業能力為中心、以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的職教課程體系,把職業技能鑒定作為突破口,根據國家職業標準,結合當地行業發展現狀及其趨勢,制定實訓教學目標,并對專業實訓教學方案進行大膽的創新,通過引入項目教學和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編寫一批特色鮮明、操作性強的實訓教材。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級工乃至預備技師,根據專業與國家職業標準的對應關系,與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最接近的職業是家用電子產品維修。本職業的就業崗位主要是從事視頻、音頻設備和智能電子產品檢測、調試、裝配、維護、維修的人員。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對家用電子產品維修高級工的主要技能要求是:
1.大屏幕和高清彩色電視機的故障分析、診斷和維修。(1)能夠按照多制式、多功能大屏幕彩色電視機的電原理圖進行檢查。(2)能夠對I2C總線控制電路進行信號檢測。(3)能夠對多制式接收電路的故障進行分析和檢修。(4)能夠對多制式解碼電路的故障進行分析和檢修。(5)能夠對大屏幕和高清彩電掃描系統的故障進行分析和檢修。(6)能夠對大屏幕和高清彩電電源電路的故障進行分析和檢修。(7)能夠對高清彩電的解碼板電路故障進行分析和檢修。(8)能夠對高清彩電的解碼板的元件進行更換。
2.大屏幕、高清彩色電視機的調試。(1)能把大屏幕彩電調試到正常工作狀態。(2)能夠利用電腦或程序拷貝工具升級高清彩色電視機的存儲數據及程序軟件。
為了使學生達到以上技能要求,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是科學設計實訓項目。實訓項目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訓教學效果,如果設計不合理,既浪費時間、人力、物力,又達不到預期目標。加涅的學習層次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存在著層次關系。從任何特定的學習目標出發,都可能找到一些作為先決條件的簡單學習目標,也就是說,一個簡單的實訓項目可以分解為一系列的子項目。所有實訓子項目分層次排列,低水平的實訓項目必須在較高水平實訓項目之前。一般來說,專業技能的學習困難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未完成子實訓項目,從而難以實現完成大的實訓項目,導致缺少基本技能。一套完整的專業技能可以分解成同時或按先后順序出現的局部技能。因此,在設計實訓項目時,要注意:(1)要明確實訓項目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解決過程就是一種創新學習的過程,長期使用這種實訓方法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2)實訓項目的步驟、注意事項、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技術措施都必須設計得非常具體。(3)實訓項目的內容和要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以及學生通過努力是否有可能達到實訓目標。此外應考慮幾個因素:(1)所提出的問題是學生在專業實習中可能出現的技能問題。(2)所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學生在可能現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教師指導或團隊協作探究可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引導學生入門的實訓項目設計,否則學生容易產生挫折心理。(3)所提問題應有利于提高和完善學生專業技能。(4)教師要對確立的學習問題進行科學分析,既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有成功的體驗,也要指出不足之處和建議,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在設計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訓項目時,要以電子產品故障分析與檢修為主線,根據國家職業標準,結合當地本行業發展的需要,采取倒推的方法,尋找出必須具備哪些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再根據這些技能的內在聯系及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的學習規律,順序漸進地設計實訓項目。例如,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訓項目及時間先后安排,即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識讀原理圖與信號流程分析→儀表使用與測量→萬用表電路的安裝、維修與調試→開關電源電路的安裝、維修與調試→AV功放電路的安裝、維修與調試→超外差式收音機安裝、維修與調試→電子鐘安裝與調試(單片機技術應用)→遙控發射與接收系統維修與調試→數字化彩色電視機的調試與維修(包括平板電視)→激光數碼視盤機的調試與維修等。通過對這些實訓項目精心組織,抓住典型,使學生能觸類旁通,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是選擇典型實訓設備。電子技術發展迅速使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日益加快,新產品、新器件、新工藝不斷出現。一方面,在設備的選型上,要注意其普及率、科技含量、發展前景,以保證內容的實用性、先進性及前瞻性;另一方面,在實訓過程中,要突出基本技能的共性與特點,如識讀原理圖、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儀表的使用與測量、電路的分析方法、故障分析與檢修、調試等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即使將來電子產品的主流產品有所變化,都可以在思路和方法指導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三是編寫好實訓教材。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鑒定作為突破口,根據國家職業標準,結合當前電子行業發展現狀及其趨勢,圍繞職業能力進行創新設計,包括如何將職業能力要求科學、合理地分解成若干個實訓項目的能力要求,通過開展這些實訓項目實現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我校組織長期從事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師深入到各類職業院校、工廠、維修部等企事業單位進行調研,在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多年的實訓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實訓教材。教材編寫思路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著重培養學生的維修思路,并以大量的維修實例加強學生的分析、判斷、檢修技能,使學生做到以不變應萬變,不管故障現象如何千變萬化,都能夠利用實訓教材中所介紹的方法加以排除。在編寫實訓教材時,每個實訓項目均包括了實訓目的、實訓要求、實訓內容、實訓資源(包括圖紙及相關資料、儀器、儀表、電子設備、工具等)、考核標準、課時安排等內容,增強了實訓教材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之外,更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職業道德、團隊精神、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所以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實訓教學方案,以適應社會發展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充分就業。
參考文獻:
[1]王夫春.行動學習法在專業技能訓練中的應用[J].職教論壇,2007,(10下).
[2]王明芳.提高高職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效果的教學策略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12).
[3]朱曉慧,等.以就業為導向的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建設與課程開發[J].中國電力教育,2008,(3).
[4]余鳳翎,等.高校培養高技能人才模式的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9).
作者簡介:
余鳳翎(1959—),女,廣東潮州人,碩士,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工業中心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技能人才培養、電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