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交流能力是高職學生必要的數學素養之一,而我國高職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普遍薄弱。文章從數學交流的價值、能力培養措施以及培養中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對高職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做了論述。
關鍵詞:高職學生;數學交流能力;數學語言
數學交流能力是指運用表達概念、關系、問題、方法、思想的數學語言傳遞信息與情感的能力。數學交流從方式上看包括聽、說、讀、寫四種基本形式。國外的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如,法國數學大綱“宗旨說明”中有“發展學生的組織能力和交流能力”;英國國家課程在“成績目標與要點”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美國學校數學課程與評價標準》則強調:“為數學交流而學習”。我國現階段也相當重視對中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然而,在高職院校中,很多學生缺乏必要的數學交流能力,在學習中經常碰到各類障礙而無能為力,以至在后續的學習及進入工作崗位后,暴露出缺乏必要的數學素養的問題。為此,重視和培養高職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刻不容緩。
數學交流的價值
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學生通過交流表達,主體從感知到認識,從認識到理解,把個人的思維方法、解題策略展現給同學,而聆聽者可以從中受到啟發,通過頭腦加工,去偽存真,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形成思考習慣。注重數學交流,對于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性質、定理等,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同時,高職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提高,不僅能提高其數學綜合運用能力,也直接有利于學生對其他各學科的順利學習,乃至提高其綜合素質。
有利于學生相互合作,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新課準程標》強調:“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學習方式。”的確,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自主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補充,能充分表現學生思維,達到集體思維共享。對同一問題,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理解角度與理解水平,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過程中,通過多思路的碰撞,可以相互取長補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提高教學效率數學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知識移植”,數學教學過程應伴隨數學交流的過程。有實驗證明,主動參與學習的效果優于被動參與學習的效果。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創造交流情境,營造交流氣氛,通過課堂中的交流,讓學生發表意見,可以充分暴露學生的理解缺陷、理解程度以及認知難點,從而使教師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在下一步的教學中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提出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時,通過交流,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措施
提高交流意識,制定交流目標 要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進而是學生的交流意識,教學模式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改為以學生為主體,把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直接納入教學目標軌道中,制定切實可行的、以提高數學交流的技能技巧為主的數學交流目標。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不是孤立地進行的,而應滲透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課堂教學畢竟是當前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塊陣地,使數學交流從課堂教學情境中擴展開去,改教師“包講”為學生“大膽地想和講”。既然是數學交流,就要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數學語言是一種由數學符號、數學術語和經過改造的自然語言組成的科學語言,它是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的載體,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最終要通過數學語言表示出來,各種定義、法則、公式、性質也都是通過數學語言表述的,只有理解和會使用數學語言才能順利進行數學交流。筆者在高職班上課時,讓學生回答數學問題,學生會說:“老師,我說不清楚,能不能上來寫?”可見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薄弱。要訓練語言,設法豐富學生的數學詞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數學語言表述,并逐漸學會怎樣由用日常語言轉化為用數學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數學概念。理解和掌握了數學語言,學生也就增強了交流的自信心,累積了交流的直接資本。
重視數學閱讀,加強數學語言訓練要加強數學語言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訓練,培養他們數學語言的互譯能力。閱讀是重要的訓練內容,閱讀有兩種形式:(1)獨立閱讀,即以個人為單位,以看為主,自行默讀。這也是最普遍的閱讀方法,適合內容簡單的材料。而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目的和閱讀方向性的培養,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促成學生自學方法的獲得。其實這也是一種學生與書本的交流,能提高理解課本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2)小組閱讀,即幾個學生一組(2~4人為宜),分材料自行默讀,然后適時交流、討論。當然,小組成員要平等相處,做到耐心和虛心,把小組目標和個人責任心聯系起來。小組閱讀的好處在于一方面,小組成員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確保每位成員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在合作交流中,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可加深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注重以疑激趣,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善于提問,方能交流。不會提問,就不會學習。愛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質疑?!碑斎唬|疑要堅持用邏輯的或實踐的標準審查懷疑的對象,質疑不是名利驅動,而是對真理的堅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以疑激趣。如根據老問題,可以提出新問題,由新問題又可以提出其解題思路或解決辦法,只要有興趣,敢提問,就不怕沒有交流。通過學生之間的不斷交流,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當然,在閱讀時也好,交流時也好,都要學會相互合作,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或與教師交流,碰到問題要及時處理。
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讓學生“說學”相當一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搞突擊,臨考時“抱佛腳”,也許能勉強過關,但并沒有真正地掌握知識。為此,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以改變傳統的筆試考試模式,進行“說學”。“說學”,就像教師說課一樣,讓學生說學習的體會、知識點的聯系、對知識點的理解等等,教師可以像論文答辯一樣給予提問,展開師生之間的數學交流。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及交流能力。
開展數學作文,提高交流能力數學作文就是讓學生把學習數學的體會、反思和研究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皵祵W寫作”不是對數學知識與解題過程簡單的書面表達,它具有明顯的反思特征,學生進行數學寫作的過程,也是對數學知識進行整理和再認識的過程。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國際數學教育界就有許多研究表明——寫作能有力地促進數學學習,而反思和交流是數學學習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通過數學作文的形式進行交流,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網絡知識,促進學生提高數學認知理解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交流能力。
培養交流能力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交流意識,不要急功近利,要讓學生認識到: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不同的角度可能產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合作激智,加強主動互動,能起到揚長補短的作用。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交流活動作出積極評價,針對學生的回答,多肯定其積極因素,給學生以交流的信心。同時,應充分給予學生交流空間和交流時間,從課堂到課外,滿足學生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交流的動機,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偠灾?,應以鼓勵為主,讓每個學生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只要師生共同努力,相信高職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唐曉杰,等.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
[2]李祎.美國學校數學教育中的”數學交流”[J].中國教育學刊,2006,(9).
[3]胡耀華.數學寫作的價值及若干教學建議[J].數學教育學報,2007,(8).
作者簡介:
徐春芬(1968—),女,浙江寧海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