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丹丹
摘要:許多學生認為物理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很難學,這種心理容易造成有些學生學習物理的障礙,克服這種畏難心理應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著手。本文從五個方面簡要探討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關鍵詞:物理教學;自信心探討;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09)4(S)-0014-2
物理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學科。中學物理內容貼近生活,但是學生要學好物理課程,則有較多的能力要求,一般要求具有扎實的文字理解能力、熟練的數學運算能力、良好的物理思維方式和推理能力等。這些要求常常使許多學生認為物理難學。怎樣消除學生學習物理的畏難心理呢?筆者認為,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著手。在物理教學中,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 分散難點
在物理學習中,學生的成功經驗越多,其自信心也就越強。這種成功經驗應該是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的,因為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創造學生獲取成功經驗的機會和條件。比如對于難度較大的內容,學生不易掌握,教師可以采用“分散難點”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研究,讓學生逐步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如講機械能守恒的內容時,可先將機械能的含義和機械能的適用范圍,讓學生對機械能有初步的認識;然后逐步讓學生理解機械能守恒的研究對象——一個只受到重力和彈力的系統;對于研究對象如何確定為一個系統,物體受多個力的情況等這些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問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應用的增多再逐一討論。這樣學生在達到學習目標的同時,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2 創造機會
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被學校稱為“不愛學習”的瓦特,因在父親店鋪里得到實踐機會,使其創造天才得以發揮,從而獲得了偉大的成就。可見,一個人發展的突破口一般為其特長和潛能所在。因此,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條件,讓學生發揮其特長。比如,學習慣性內容時,教師讓學生理解慣性的定義后,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證明物體有慣性。學生可能設計以下實驗:(1)把裝滿水的杯子水平運動一段距離后, 突然由運動變為靜止, 水就向前溢出, 說明水具有慣性;(2)用嘴吹動一紙條, 停止吹氣后, 紙條仍在擺動, 說明紙條有慣性;(3)用書本壓在一張紙上, 猛一抽出紙張,書本仍停在原處,保持靜止, 說明書本具有慣性。然后,全班一起討論,引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又如學習一些簡單的物理內容時,教師知道某些學生已經掌握,但可以故意說錯,給他們提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再如,可以舉行物理知識競賽,物理實驗設計比賽等,讓學生自行組織,教師從中指導、給予支持和幫助。這些活動有利于培養興趣,激發自信心,鍛煉能力。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有強烈的探求動機, 在解決疑難問題時, 特別需要鼓勵和指導, 老師的指導無疑是雪中送炭, 把復雜、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并引起學生思考,從而鞏固了知識, 拓展了思維[1]。這些方法可使學生找到成功感,增加認同感,自然增強了自信心。
3 給予期待
根據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物理教學中適當運用類似方法對學生樹立自信心會收到較好效果。對每個學生都要在心底相信他的能力,把他們當成是羅森塔爾講的將來會有優異發展的學生,學生就會在這種期待中努力超越自己, 產生上進的信心。比如針對那些埋頭苦干但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可以通過私下談話,鼓勵他們在踏實學習的基礎上轉變學習方式,并多與同學交流。又比如,對于一個頭腦靈活但不愛學物理的同學,可以和他談笑說,你的頭腦那么聰明,如果蘋果掉在你頭上也許你也會發現萬有引力的,如果你有了良好的物理基礎了,以后你遇到類似的機會肯定會在物理領域中有一番作為。此類因人而異的鼓勵方式,容易讓學生對自己產生很強的自信心。
另外,在課堂上和平時接觸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調、目光、表情、體態語等向學生傳遞信任和期待,他們則從教師身上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即感覺到教師始終認為他是聰明的、能干的,物理知識是能夠順利掌握的。久而久之,其學習行為也變得積極,自信心大大增強。
4 教會調節
學生在學習中受挫時容易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導致信心逐漸喪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教會學生自我調節。物理學史中科學家的故事能起到較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介紹法拉第經過10年的努力,進行了多次實驗才得出電磁感應現象,歐姆經過不懈努力終于發現了歐姆定律等科學家故事,然后與學生討論,引導學生適當淡化目前的困難和挫折感。有的學生對物理學家的故事感興趣,但由于距離遙遠,很難觸動心靈,而學生自己身邊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共鳴,因此,教師可通過學生身邊人物獲得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教師自身為例,用克服困難的積極態度感染學生,這樣,他們就更容易調整自己的行為,并逐漸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教師自身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如果帶著強烈的自信上課, 教師的風采對學生無疑是最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 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對擁有自信的高度渴望[2]。
5 善用評價
評價手段的恰當運用,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關注、熱愛每一位學生, 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有意識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教師評價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除了客觀評價,還要善于挖掘學生表現出來的優點。評價的方式是多樣化的,對于有錯誤,但在解題方法、書寫等方面表現不錯的學生,給予鼓勵,這樣不僅對學生認知情況進行了反饋,還對學生的努力程度給予了肯定,使學生更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另外,批改課后作業時,采用分解評改法,對了一處就打鉤,盡量避免打叉,特別是對于態度認真的同學,一個“叉”容易打擊他們的信心,從而萌生自卑和逆反情緒。此外,在學生作業中教師可以采用積極的語言留言鼓勵,點撥思路。通過這些方法,學生逐步克服了心理障礙,樹立了自信心。
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教師應持之以恒,區別對待。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自己具備的知識和人格魅力去啟發和感染學生。同時,應探索合適的方法,為學生學好物理創設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苗常青. 從生活中尋找物理教學素材.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2009.1.
[2]張國敏.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思想政治課教學[J].2007.3 .
(欄目編輯 趙保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