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桂輝
摘要: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要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更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實施中學數學素質教育時,教師應根據數學課本本身的特點,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數學教學以課本為本既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又體現了雙基教學的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素質教育;數學教學;課本;試題
一、數學課堂教學要以綱為本,立足課本
1)立足課本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如數形結合,化歸的思想方法,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等數學思想方法將作為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數學思想方法是隨著中學教材漸進傳播的,它滲透在各章節知識講授過程中,因此數學教學要立足課本,讓學生領悟這些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質。
2)課本是教本,更是學本。教學不只是通過教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會學。只有學生會學習,會思維,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3)縱觀十余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特別是2004年以來的試題,不難發現其共性:
(1)以綱為綱,立足課本。既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又以現行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全面考查學生聽學的內容,從有理數,實數,代數式,二次根式的概念到運算;從方程,方程組到不等式,不等組的變形求解;從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到解析式。試題容量大、覆蓋面積廣,覆蓋了整個初中數學課本的基本知識點,全面考察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2)保持穩定,穩中有變。細心對比各省相鄰年份的試卷,發現命題保持平穩。只有平穩,指導中學數學才有所遵循,教師才能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課本進行教學。但每年的試題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穩中有變。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利于教學,有利于教師開動腦筋,教活學生。
4)從試題來源上講,各省中招試題基本來源于三個方面:
(1)課本原題。任抽某年某省的一份試卷,你會發現:試卷中課本的例題,練習題,習題中的原題占有一定的份量。以湖南長沙2008中考數學試題為例:湖南長沙2008年中考數學試題共26個題,其中有12道題是課本中的原題。
(2)改造題。中招數學試題中有一部分是根據某些成題修改而成的,而這些原題又多數來源于課本。改造題一般是把原題的意思或敘述方法改變,有的把原題的條件和結論加以改變,有的變換字母,變換數字,變換圖形等。無論如何改變,這類題目多數在課本上找得到它的原型。
(3)自編題。中招數學試題有一部分是自編題。自編題仍以課本的題型為基礎,學生并不感到陌生。如山西省2008年中考數學試題第26題要求學生在動態中分析問題,利用轉化與化歸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解決問題。這些試題的內容雖在課本之外,但其根本卻在課本之內,考生只要認真思考分析,是不難得出正確解答的。從以上分析的試題來源上看,數學教學要立足課本。
5)從歷年考試大綱看,各地中考題由易到難的比例一般為7∶2∶1。可以看出,只要學生拿下了中檔及以下難度的題目,即便難題不會做,也能拿到近90%的分數,得分接近108分(總分120分)。
6)初中是義務教育階段,“面向全體”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而發展個性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即使從義務教材“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特色講,仍要立足課本,以本為本,挖掘課本知識,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其各有所獲。
立足課本絕不是按教材編排順序直敘課本內容,讓學生機械記憶定理、法則、公式等。若是照本宣科,只能導致大多數同學一知半解,少數學習較好的同學機械模仿,只具有舉一之功,而無反三之力。
二、教學如何立足課本
首先,認真學好數學教學大綱,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師必須加大備課投入,鉆研吃透教材,理解編者意圖,以課本知識為依托,側重課本知識的再挖掘,注重知識的延伸、遷移,使學生養成多向思維習慣,以開拓知識的
新領域。
另外,教學過程設計,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思想。在授課中,教師要講疑點、難點、模糊點,講到點子上,講到要害處,要點燃學生的智慧燈,開啟學生的智慧閘門,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變給學生送真理為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真理。
再次,教學要督促學生細細品味課本,特別是課本中各章節的概念、公式、定理、重點例題、習題,重視課本中圖表的使用。復習時一定不能拋開課本,尤其是第一輪復習,要通讀一遍課本,包括所有的邊邊角角。即使到第三輪沖刺階段,仍要回歸課本。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數學教學以課本為本既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又體現了雙基教學的要求,利于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