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梅
摘要晚報作為一種在發行時段和閱讀時間等方面都有著自身優勢的紙質媒介,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必然要迎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其中,現代網絡的發展對晚報的生存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關鍵詞網絡環境 晚報 生存
中圖分類號:G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260-01
晚報是指每天午后出版發行,供讀者晚上閱讀的報紙。晚報作為一種在讀者閱讀時間和發行空間上有著自身優勢的報紙形式,是隨著城市的形成,城鎮化的發展,在城市中應運而生的。我國最早的晚報是1863年創辦的英文《晚郵報和香港航運錄》,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如今,晚報的發展除了要面對日報等傳統報紙的沖擊,還要時刻關注著以晚報發展優勢為立足點的新型報紙形式——都市報帶來的致命影響。更重要的,晚報發展至如今這樣一個信息高速流通的時代,要更多面臨現代網絡技術的進步,網絡新聞的發展對其生存空間造成的不可忽視和規避的威脅。
一、網絡媒介發展侵奪了晚報讀者
晚報是午后發行,登載當天凌晨至發報時間新聞,供讀者下班后后者晚上閱讀的報紙。據統計,中國晚報讀者峰值年齡高于新生的都市報。讀者年齡結構老齡化一直是晚報需要正視的問題。網絡媒介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們利用原有條件自覺自愿地接觸網絡,利用網絡,依賴網絡,也使越來越多的人們不斷地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向網絡靠近。人們這種自覺自發的行為,在不斷推動網絡媒介發展的同時,卻給晚報的生存施加了無形的壓力。一方面,在基數大致穩定的情況下,網絡媒介受眾的極大延伸和擴展,必然造成晚報新生讀者和非老年讀者拓展的困難,使晚報在面臨網絡媒介高速發展的同時,失去與其競爭新讀者和新市場的優勢。另一方面,網絡媒介由于其高速、高效、海量以及多媒體呈現、超鏈接等技術優勢,會不斷吸引更多的受眾,其中必然不乏有晚報的原生讀者,從而使晚報的讀者范圍萎縮。
二、網絡媒介的高時效性對晚報構成威脅
中國晚報界的泰斗、新民晚報老社長趙超構說過,“晚”是晚報絕對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或主要特點。晚報的時間差優勢,可以使其規避報紙的同質化競爭。晚報可以在眾覽當天日報、都市報等的基礎上,在新聞的篩選上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然而,晚報的這種時間差優勢,在網絡媒介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卻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網絡媒介,不但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時間告訴人們當日發生的新聞,更突出的,它還能讓人們知道當時甚至是前一秒種本地區乃至全世界的新聞。這一高時效性的媒介,對晚報的生存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網絡媒介貼近讀者的優勢使晚報不得不審視自身
晚報是市民報,“為百姓說話,為市民服務”是晚報準確的市場定位。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讀者,是它與生俱來的優勢,是晚報特性的自然體現。一張報紙,要能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必然要走群眾路線,這是幾代報人終生奮斗的經驗總結。晚報作為一份面向廣大市民的報紙,其辦報的首要選擇應該是也只能是貼近讀者,以讀者的需要為準線,提供讀者欲知而未知的信息,服務讀者,提高讀者的精神文化水平。晚報傳統的“三大支柱”——社會新聞、文化新聞、體育新聞,發展至今天的“六大支柱”——加上時政新聞、經濟新聞、國際新聞。正是為了滿足讀者需要,開闊讀者視野,提高讀者水平的體現。然而,網絡媒介的發展,網民的飛速增多,網絡信息的急速暴漲,使網民們不僅可以在網絡信息的大海中任意選擇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信息,還可以以信息發布者的身份出現,極大地滿足了網民的虛榮心和自信心。同時,在網絡媒介發展的同時,還有“網絡把關人”的應運而生,對巨量雜亂網絡信息進行整合分類,使其明晰化,更大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需求。網絡媒介依靠其自身優勢,在不斷貼近讀者方面所做的不斷努力,使晚報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在貼近讀者方面,作為市民報的晚報,出路何在?
四、網絡媒介的高反饋性給晚報帶來新的挑戰
作為紙質媒介的報紙,反饋性一直是其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的薄弱環節。晚報作為市民報,除了要提供市民需要的信息以外,還要積極反映市民的呼聲,并不斷聽取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因此,一份晚報要能不斷發展,尊重市民的話語權,建立完善的反饋渠道和機制,是不可回避的。雖然,在貼近讀者方面,晚報曾經并且一直在不懈地努力,但面對網絡媒介今時今日的發展態勢,還是倍感壓力。網絡媒介,在不斷的高速發展之中,已經日趨建立起完善高效的反饋渠道,其反饋機制,相比與以往的任何媒介——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都是不可匹及的。這種反饋機制,不但可以使受眾在接受新聞之后立刻將反饋信息表達出來,還能在極大范圍內引起共鳴,從而擴大反饋的力度和影響度。網易、新浪、鳳凰網、騰訊等等在發布信息的同時,都給網民提供了發表意見和看法的平臺。除了建立專欄或專文發表網民心聲以外,其中的“我要評論”“我來說兩句”等便是現今使用較為頻繁的反饋平臺。網絡媒介這種高反饋性,給晚報帶來了新的挑戰。
五、在影響持續時間和爆發性影響方面,網絡媒介比晚報更有優勢
突發性事件或者具有較強信息量的新聞發生時,總是隨之在受眾中產生爆發性的影響。比如美國的“9·11”事件,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全世界范圍內造成如此大的沖擊性影響,其本身發生的出人意料是一方面,而網絡媒介高速傳播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此外,還有一些日常性新聞,也許它本身并不能引起人們大范圍大規模地注意,但由于它提供了一些部分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因而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留存下來,這就是新聞信息持續時間的問題。在這兩個方面,網絡媒介顯然具有很強的優勢。而晚報,由于其發行時間,承載媒介(紙質)等的限制,都不能與網絡媒介相提并論。
綜上,我們分析了二十一世紀網絡媒介的產生和發展,給晚報生存空間提出了更多更嚴峻的挑戰。晚報在當今媒介市場激烈競爭之下,必然要不斷更新辦報思路,不斷結合新的社會現實,不斷利用新的現代技術,以求發展。
注釋:
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史(第一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牛麗紅.對晚報生存空間的思考.科社縱橫.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