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芮
摘要我國香港“刑法”中只規定管有財產來歷不明罪,其與大陸刑法中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在犯罪目的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在犯罪主體、犯罪客觀方面以及刑罰上,還是存在著一些差別。本文試就這些差別做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香港 中國大陸 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比較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58-01
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作為反貪污賄賂犯罪體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抑制腐敗、預防其他貪賄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該罪犯罪構成的特殊性,各國的立法模式也景象各異,這里試選擇我國香港與內地立法情況作簡要比較。
一、我國香港與內地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立法概況
《防止賄賂條例》第 10 條,香港刑事立法中將“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稱為“管有來歷不明的財產罪”,指一個現任或曾任官方雇員的人,如其維持的生活水準或控制的金錢資源或財產高于他現在或過去任公務員的薪俸標準,或控制的金錢資源或財產與現在或過去的薪金收入不相稱,而又不能作出不能令人滿意的解釋,即刻被推定為貪污或受賄所得的行為。
在內地,本罪最初的罪名為非法所得罪。1993 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關于認真查辦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犯罪案件的通知》,確定罪名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從罪名上看,犯罪首先是一種行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這一罪名僅僅指出巨額財產系來源不明的性質,而沒有體現是怎樣一種行為。因此,筆者認為香港《防止賄賂條例》中規定的“管有來歷不明的財產罪”的罪名較為科學。既說明了性質,又體現了行為。
二、我國香港與內地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犯罪主體的比較
根據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的規定本罪的主體應當是官方雇員,即政府雇員,亦即公務員。所謂“公務員”,是指在政府中擔任永久或臨時受薪職位而依法執行公務的人員。它既包括現在擔任政府雇員之職的人,也包括曾經擔任過政府之職的人。政府雇員屬于公共機構人員,但公共機構人員并不都屬于政府雇員。
我國《刑法》第93 條規定: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均可以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主體。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新增條款中規定:“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該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睂⑹苜V罪適用范圍擴大到領導干部“身邊人”,并且考慮了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的“影響力”。
可見兩地相同之處在于都把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納入到此種犯罪之中。區別在于香港《防止賄賂條例》沒有將擬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我國 1997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中規定的主體納入到本罪的主體范圍之內。另外,大陸刑修案七將領導干部“身邊人”納入適用范圍?,F實生活中,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的配偶、子女等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或者利用其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或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自己從中索取或者收受財物,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刑修案(七)中規定利用該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這點其實可以看做是對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的借鑒,可以防止任上貪污,退休揮霍的現象發生。
三、我國香港與內地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客觀方面的比較
內地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客觀方面,通說認為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行為人的財產和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行為人不能說明明顯超過其合法收入的巨額財產的合法來源。既包括不說明,也包括不能說明并證明。“涉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數額在 30 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但是筆者認為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權獲取非法巨額財產的行為及該行為產生的巨額不明財產這一結果兩個方面這種說法更加合適。
可見兩地在本罪客觀方面的相同之處:其一,在于行為人的財產或支出明顯超過其合法收入;其二,在不能解釋或不能說明其超過合法收入財產或支出的來源。不同之處在于:其一,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十條從公務員的生活水準上對本罪的客觀方面做了說明,而我國大陸刑法僅就財產和支出方面做了規定沒有涉及生活水準;其二,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十條對本罪沒有數額上的限定,而我國大陸刑法要求是“巨額”在數額上作了限定。
四、我國香港與內地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刑罰比較
(一)處罰標準
我國香港《防止賄賂條例》對于本罪的處罰通常分為兩檔:1.循公訴程序裁定有罪;2.經循簡易程序裁定有罪。前者是指一定或可能由高等法院審判的犯罪,后者是指只能由審判署法庭審判的輕微犯罪,法定最高刑也不相同??梢?我國香港刑法主要還要根據犯罪的情節輕重進行處罰,這與我國內地刑法實行的數額模式是明顯不同的。同時,香港刑法對本罪的處罰并沒有規定起刑線。這主要是出于公職人員不可收買的考慮,實際上是擴大犯罪圈,嚴密刑事法網,嚴格刑事責任,防止從輕罪發展成重罪,盡量把犯罪控制在初級階段。因而,相較之下,香港刑法的處罰標準值得內地刑法借鑒。
(二)刑種
我國香港刑法對本罪的最重處罰是處 100 萬港元罰金和 10 年監禁,刑法修正案(七)以前,中國大陸刑法對此罪的最重處罰是 5 年有期徒刑,沒有罰金。但是刑修案(七)中,將最高刑期改為十年,并且增加了并處罰金地規定,可以看做是一種進步,從總整體上加重了懲罰,對于預防犯罪具有很大意義的。
參考文獻:
[1]王奎英.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主體研究.法學論叢.2007(6).
[2]王康,宣炳昭.香港法律制度研究.陜西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
[3]趙秉志.香港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
[4]賈宇.刑法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5]宣炳昭.香港刑法導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 年版.
[6]王建寧.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之犯罪構成.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