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雨
【摘 要】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批青年教師走上了工作崗位,但由于教學經驗不足,教學能力欠缺,教學反思對于促進青年教師的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它與實施教學過程同樣重要,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青年教師 教學反思 教學能力
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過程機械呆板,教學內容處理不當等,這些問題常常困擾著青年教師在教學中的自如發揮,備課沒有少費心但教學效果就是不理想,碌碌無為讓青年教師有些擔憂,甚至有些害怕上課。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教學反思就能成為教育行家。”
一、反思的含義
反思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教學實踐中的反思。教學中的診斷與反思是針對某一課或某一階段的教學進行診斷,實際上教學診斷與反思如同醫生看病,開處方根據病情對癥下藥是一個道理,教師的教學應是一不斷調節和校正的過程。通過反思,每一次調節與校正都對以后的教育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之后,對自己上過課的情況進行回顧與評價,仔細分析自己上課的得失成敗,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再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使之達到最佳效果。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通過學習教育教學文獻,動用所學到的理論,對自己過去的某些固有觀念、想法及教學行為進行重新審視,找出差距,尋出原因,拿出對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寫出來,以利今后的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聽同行或專家的課,借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別人的教學機智、藝術常體現于令人嘆服的教學細節處理技巧中,課后將自己聽課中最重要的收獲、看法梳理出來,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知識。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課堂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總之,教學反思就是回顧教學、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的特征
1.自覺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講臺上開啟一片蔚藍的天空,那么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
2.超越性。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后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3.個性化。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反觀自照,屬于“個人奮斗”。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成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那么,青年教師如何才能學會教學反思呢?根據個人經驗,每個人可能有不用的方法,但不論是什么方法,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的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使教學反思真正的成為再實踐的寶貴經驗,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定有可喜的收獲。
三、教學反思的分類
從時間角度分,教學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種。
1.教學前反思的主要根據是經驗,有利于對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教學前反思這一環節,要求各位教師在對前一階段教學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運用已有教學經驗,并借鑒他人教學中的長處,以局外人的身份,對自己的教學準備、設計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充分醞釀,反復比較、選擇,形成教學設計和準備的最優化,達到最佳的教學準備狀態。
2.教學中反思的主要根據是學生的反饋信息,有利于教師及時、自動地調節自己的教學過程,在這一環節,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監控能力,面對課堂復雜的、動態的情況,能夠敏銳地洞察,迅速地做出判斷,發現問題,及時調節、修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學后反思其實是對某一教學活動或某一階段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反思總結。在這一環節,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反思,對教學的整體結果進行歸因和評價,及時地通過自述回憶、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廣泛吸取有關經驗,收集自己教學活動中的信息,深入細致地探討教學中的長處和不足,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通過不斷反復地實踐、反思、總結、概括,逐步提高教學水平。
3.教學后反思的主要根據是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學經驗理性化。反思成功之處,如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反思失敗之處,課堂中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日后應汲取的教訓。反思教學中的靈感,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事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反思學生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以后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反思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