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軍
摘 要: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
關鍵詞:作文教學 寫作 生活作文 積累
初中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教師付出很多辛苦,但是往往結果卻差強人意,學生提到作文就撓頭,討厭作文的情緒在同學們的腦海里烙下深深的烙印。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也在不斷的探討提高作文教學水平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我就結合教學的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說寫合一,誘導寫作
作文必須解決的難關就是語言,王力老先生說:“說話對作文有促進作用,作文其實就是說話。”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種基本能力,而說與寫的聯(lián)系更密切。因為要說的話落實到紙上就是寫。怎樣使“說”在“寫”中真正發(fā)揮作用呢?
1.組織好演講比賽、詩朗誦會、辯論會等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現(xiàn)才能的空間。在這些活動中讓他們投入思想與感情,一吐為快,感受揮灑性情的快樂,激活存留在學生心中,腦中的語言。
2.上好匯報課,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說話的機會。自然、社會、人生是我們寫作的沃土,也是現(xiàn)實中時時與之交融的載體。然而每個學生的生活空間畢竟有限,匯報恰能彌補這一不足,課上學生可以盡情暢談,內(nèi)容不限。從家庭瑣事到國家大事,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國內(nèi)到國外,凡是聽到、看到、想到的,都可以講給大家聽,但有一個要求:講完后必須談個人看法和感受。這實際是有目的地訓練學生記敘中議論、抒情,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課后,將說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告訴他們這就是一篇一事一議的作文,這時學生絕不會再望文興嘆了。
二、帶著作文走向生活,由生活走向作文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作文教學更不能離開生活,因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蘊藏著豐富的習作資源。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總是表達不好,其原因之一學生在生活中不會積累和沉淀。另外,教師急于成功,“逼”學生盲目地選材、表達,由于學生缺乏心理準備和背景氛圍,所以導致學生作文表達空洞,感受不深。作文與生活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需要一個課前準備的問題(當然不都是這樣,因材而異),比如寫活動場面的,可事先讓學生參觀、游覽、參與、實踐,這樣就有了鮮活的素材,寫起來也得心應手。因為這是學生臨近的體驗,印象就非常深。
三、重積累,豐富寫作語言
當我們談到作文教學的經(jīng)驗時,有的老師會說“多讀多寫”;“熟背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確實是實現(xiàn)作文有效教學的可取經(jīng)驗。而筆者覺得在這些經(jīng)驗的基礎上可以再做到四個方面:多讀、多思、多記、多背。讀要有明確的目的:為寫的能力而讀;讀要選準材料:選擇那些內(nèi)容精練,書墨氣息濃的作品來讀。我要求學生經(jīng)常熟背以下三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是課本、課外書籍中具有新鮮有力、生動活潑的詞句、精彩篇章;其次是名人名家的散文、詩歌;再次是名人名言、體現(xiàn)思想火花類的格言、俗語、諺語、歇后語、典故等。天長日久,日積月累,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豐富了學生的寫作語言,而且寫起文章來也會同樣運用自如,意到筆隨。讀的下一步就是要多思,孔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也是如此,也要多思考。初讀可能對文章的內(nèi)容不能完全領悟,這就要求學生勤于思考,這樣才能更深層次地了解文章的本質(zhì),這是對讀的有益補充,經(jīng)過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可能把那些好的詩句、詞語、段落記在本子上,反復背誦記在腦中,如此積累的材料才能真正融入大腦數(shù)據(jù)庫,以后在寫作的時候提取就能夠得心應手,作起文章來才能痛快淋漓。
四、敢于否定,成就文質(zhì)兼美上乘之作
常言道:“佳作常從改中出”,“文章不厭百回改”。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敲定,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的“敲”字的敲定,都是修改的佳話。曹雪芹的《紅樓夢》增刪五次,魯迅的《肥皂》發(fā)表后修改了145次;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七易其稿。他們都是修改的典范,他們修改文章的佳話至今廣泛流傳。大文豪尚能認真修改自己的作品,何況我們初學寫作的人呢?所以我們也一定要一字一句一個標點的認真修改才行。首先可以從大處著眼,檢查是否有大段大段的完全不一致、不協(xié)調(diào),甚至相悖的;如果有就應該把他們改得一致、協(xié)調(diào)。與全文相悖的就要刪除。其次,從句子入手,審查各文各段中的句子是否通順,如果有不通順的把它調(diào)整通順了,使之上下文一氣貫通文從字順。最后,檢查文字和標點符號是否有用錯的地方,特別注意形近字的使用。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屬中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教師只要按照以上四步指導得法,抓緊抓細,就會像毫末之苗終成合抱之木一樣,學生的寫作能力亦會明顯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