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張江成
摘 要: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特點、企業對畢業生需求等實際情況,以“施工組織設計”課程為教學研究對象,探討采用行動導向模式設計教學任務,以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職業素質,增強職業能力。
關鍵詞:行動導向 教學設計 施工組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1
1 “施工組織設計”教學目標
1.1 課程培養目標
1)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課程依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運用職業情境、學習情境,以工程案例為載體,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以行動過程為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重點以提高學習者的職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為宗旨,圍繞高質量的教學目標,建立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強化職業技術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知識水平和職業素質,滿足未來工作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
2)課程目標設計
課程目標確定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職業素質目標。知識目標:熟悉建筑施工組織概論及施工準備工作的內容,掌握施工準備工作的編制方法;熟悉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參數及分類,掌握流水施工的編制方法;熟悉網絡計劃的概念和組成,掌握網絡計劃的繪制方法和參數計算方法;熟悉施工組織設計的分類和內容,掌握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熟悉施工組織總設計的概念和內容,掌握施工組織總設計的編制方法。能力目標: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訓,培養學生具有合理選擇施工方案,組織工程項目的流水施工,繪制單位工程、分部(分項)工程的網絡計劃,編制施工進度計劃表,并繪制施工現場平面圖的能力。職業素質目標:運用教學手段密切聯系工程實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創造性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熱愛本專業,熱愛本職工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公共道德。
1.2 課程職業能力培養意義
“施工組織設計”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及應用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施工組織設計的能力。施工組織設計是建筑施工的組織方案,是指導全面施工的技術經濟文件。堅持施工程序,重視施工準備,編制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按計劃組織全現場的施工活動,使建筑施工活動盡可能處于良好的管理和控制狀態,對企業提高生產能力,加快工程進度,降低成本及改善經營管理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2 職業標準要求及行動領域模塊設計
2.1 職業標準要求
施工員崗位職責要求施工員必須熟悉施工圖紙、能編制各項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和施工安全、質量、技術方案,能編制各單項工程進度計劃及人力、物力計劃和機具、用具、設備計劃,能合理規劃布局現場平面圖。
2.2 行動領域模塊設計
采用行動領域模塊設計,以市場需求為邏輯起點,以職業崗位職責—任務—工作流程的分析為依據,以企校專家合作開發為關鍵,創新課程內容設計與教學設計。在“施工組織設計”課程設置四個行動領域模塊,下設若干個學習情境和職業情境,并針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四個行動領域模塊分別為基礎施工組織模塊、主體施工組織模塊、屋面防水施工組織模塊、裝飾裝修施工組織模塊。
3 教學方法、手段
3.1 教學方法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與現有教學模式也不應完全脫離,在某些具體環節,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引入多種行動教學法,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課程特點,引入的主要教學法為:引導文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依據現有課程標準,實施教學計劃,同時根據教學改革有關文件要求,完善課程標準。圍繞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施工過程組織設計能力目標,施工過程組織設計知識目標,協同工作社會能力目標。
3.2 教學手段
針對本課程的教學特點,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1)多媒體技術運用。制作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和電子教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程教學設計方面,制作條理清晰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枯燥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認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2)課程網頁建設。建立“施工組織設計”課程網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網絡課堂)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學能力。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向學生推薦類似的課程相關網站,并提供學習該課程的系列參考書目,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廣泛收集有關教學資料和課程最新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學能力。3)教學資源共享。“施工組織設計”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習題、實訓指導等已發至“施工組織設計”精品課程網頁,使他成為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學習施工組織課程的一個公共資源。
4 教學實例
以基礎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為例,基礎工程施工為一個行動領域模塊,下設土方工程、混凝土獨立基礎、閥形基礎、箱形基礎四個學習情境,利用課內、課外、施工現場采用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等教學法進行教學。1)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步驟:①收集與組織方案有關的信息;②以小組為單位討論;③制定行動計劃;④評價行動效果。針對不同學習領域,方法還需靈活使用。2)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步驟:①學生收集資料;②學生演示課件,教師點評、指導;③編制施工組織方案,小組自評、互評指導教師評。3)實訓環節:①獲取相關工程施工過程、信息;②與現場工程師討論方案可行性、優缺點,完善施工方案。
5 課程考核、評價
1)考核標準 基本建立了理論與實際并重的課程考核體系,根據并且完善課程標準,考核標準以體現職業能力為核心。2)考核內容 根據行動領域的內容不同,考核內容主要體現在學生訓練表現、訓練內容質量、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有條件要求企業專家對學生設計方案進行實用效果評價。
6 結語
行動為導向教學模式結合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建立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單元領域。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分層次地給學生下達行動導向。編寫適合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材及多媒體課件,全方位推進教學改革。今后不斷對比分析、研討、評價、論證、調整教學設計。
參考文獻
[1] 孫薇.高職教育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思考[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8.
[2] 王朝霞.“基于工作過程以行動為導向”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設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方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
[3] 陳啟琛.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催化作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