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龍
〔關鍵詞〕 教學反思;自我;教材;教學過程;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420〔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5—0045—01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不斷提升、持續發展的過程,是由非專業人員變成專業人員的過程”。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將專家的理論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并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自我成長。教學反思可以使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實現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的融合,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反思也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再認識、再思考、再創造以便從中探索教學規律,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因此,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一、反思自我
“反思”這個概念源于西方哲學家的論述,通常指人對自我精神的內省活動。它是思想反過來對于自身的認識,或者說是跟隨在事實后面的反復思考。教師的自我反思,就是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有意識地對既往教育實踐過程中自身認識活動的回顧反省。自我反思能提高教師自我評價的合理性,提升教師自我評價的能力。“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在教師自我認識的過程中,作為評價主體對評價過程中所涉及的教學實踐的把握必須是準確的、合乎教育實際的,是真實的。保證教育教學實踐這個客體的真,就能夠平衡好教學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我評價的合理性,才能提升教師自我評價的水平。
二、反思教材
以化學教材為例,化學作為中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編排以實驗為主體,而化學實驗中大部分為演示實驗,演示實驗又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這種實驗教學的常用模式是:實驗前教師講解有關的知識點,將實驗方案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明確地教給學生,再進行演示實驗。然后再把實驗現象、結果與所講授的新知識作對比,最后進行概括總結。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角度看,長期、單一地選用這種實驗教學模式顯然是極不妥當的。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是與人的實際思維過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創造力得到發展,而只能使人的頭腦成為倉庫。而且這種情形與我國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也背道而馳,更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化學新課程在教育目標中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分列出來,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不能只重結果,也不能只進行單純的智力培養。這個根本性的變化,對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反思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
面對一節新課,教師必須要有一條明晰的教學思路。這節課該如何導入,怎樣導入才能打破知識要點上的瓶頸,如何降低知識的難度,怎樣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新知識點上;在新知識講解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學生學習的困難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等等。如果你是年輕老師,可以回顧你的老師當時是如何處理這部分內容、如何化解這些難點的。當初你自己學習時,主要的問題是什么。作為有經驗的教師,則要考慮以前的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主要的問題在哪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盡力避免這些問題。
四、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有助于促進教師及時總結教學中的得失,從而科學地處理和運用教材。課后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后,把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自我感覺以及出現的諸多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及時分析教學中的得失,以便更合理地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要回顧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任務完成得如何,學生反饋怎樣等等,然后把焦點集中在那些使自己激動以至于很難忘的事情上,最后抓住時機,選擇典型事例,深刻體會,記錄下來,形成新認識。
心理學家斯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只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后繼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他提出了著名的教師發展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可見,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