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亮
【摘要】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數學知識集中運用能力的體現. 由于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效果甚微. 為了課程改革和教學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就應用題教學進行如下探究.
【關鍵詞】 數學思維;問題;生活化
小學高年級數學重視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注重思維的寬度與深度,努力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能力. 特別是應用題,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而我們的學生常常滋生畏難情緒,或苦于分析題意,理不清條件;或深陷于隱含的條件之中,不知如何解決;或思維火花迸發,卻不知如何理順,導致問題不清. 應用題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極易感到為難,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構建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
“問題解決”是研究性學習中常用的模式,就是把學習過程與科學研究過程相比較,認為學習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有相似之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和研究方法. 首先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感知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大膽猜想并且動手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這種模式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能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探索與創新.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中,不妨出示北京申奧時各申辦城市得票情況統計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北京得票數處于領先. 這樣把生活情景轉化成數學教學情境,抓住“領先”一詞提出問題: 北京得票數分別比多倫多、巴黎和伊斯坦布爾多多少票?比這三個城市的總數多多少?北京的得票率是多少?接著要求學生用百分數進行比較,再用已學的百分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最后再解決核心問題:北京的得票數比多倫多多154.5%,那么多倫多得票數是不是比北京少154.5%呢?從而引出了學生容易犯的直覺錯誤,使其產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習潛能得到激發.
二、創設數學生活化教學情景
對應用題來說,僅憑對字面的理解是抽象的. 教師單單憑口頭講解難以跟學生解釋清楚. 教師不妨創設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有利于理解的思維情境,這樣,枯燥的應用題便變得更親切、更容易理解與接受了,教學效率就能夠很好地提高.例如:牧場上的草剛好夠一頭牛吃一個月(30天),夠兩頭牛吃一旬(10天),那么,牧場里的這些草夠三頭牛吃多少天?(牧草每天都在生長,這里假定生長的速度相同) 這時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去分析題目結構:一頭牛剛好夠吃一個月,指的就是一頭牛用30天來吃光所有牧草,包括原來就有的牧草和這30天里新長出來的牧草兩個部分;兩頭牛剛好夠吃一旬,便指的是兩頭牛用10天來吃光原來就有的牧草和這10天里新長出來的牧草. 但是,題目里沒有告訴我們這些牧草究竟有多少千克,這就不便于進行計算. 因此,我們可以設一頭牛一天所吃的牧草量為“1”份,這樣,一頭牛在30天里就吃了30份的牧草,兩頭牛在10天里就吃了20份的牧草,這樣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三、在問題情境中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一般從“問題”開始,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對學生提出的獨特見解,我們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問題總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印象會很深刻、感受會很真切、理解得更加透徹,這對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作用很大. 例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題:飼養場有黃牛8頭,奶牛32頭, ?橫線部分需要學生補充問題.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的問題,經過一番思考后,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如,“黃牛是奶牛的幾分之幾?奶牛比黃牛多多少頭?用倍數關系怎么表示?奶牛和黃牛分別占總數的幾分之幾?”等等. 在沒有經過教師任何提示的情況下,通過自主思考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說明學生不僅靈活運用了所學的知識,還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和單純教師講解教學方法相比,效果大大的提高了.
四、在教學中滲透策略意識
在六年級總復習時可以安排這樣的策略:列表、畫圖、猜想與嘗試、在特例中尋找規律. 學生不僅要掌握好教材中安排的應用題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策略的意識. 對學生來講,列表、畫圖、列舉比較常用,而倒推、替換和假設的應用相對少些,但轉化可以說是應用于應用題學習中. 在學習某個策略后,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策略,只有在反復應用實踐中,學生運用策略的意識才會進一步加強,運用策略的能力才會提高. 運用策略的意識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教材中這一單元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我們要盡量引導學生科學地運用策略. 例如:解決一般應用題時,引導學生畫線段圖,這是畫圖策略的運用;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把一些未知量看作單位“1”;例如一個長方形的邊長增加10%,面積增加百分之幾?邊長用單位“1”來表示,這是假設策略的應用. 對于一些需要找規律的問題,不妨運用列舉的策略來解決問題,等等. 所以,可以說策略隨處都有,關鍵看怎樣引導,學生運用策略的意識才會增強.
【參考文獻】
[1]段冰瀅.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J].科教文匯,2008(17).
[2]張衛明.數學教學模式的理性研究[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2009(4).
[3]楊英.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促進數學素質的提高[J].21世紀中學生作文(綜合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