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萍
【摘 要】 一木不成林,復習課讓學生把知識整理成了一個系統,所有的知識點才能形成一片知識之林,學生才能在這片林中暢游. 而如何把復習課上得有聲有色,如何把復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體,讓復習課煥發生命的活力,提升復習課的效率,應是我們教師一直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復習課;教學設計;練習引入;例題選擇;課堂小結
如果說平時的教學是栽活一棵棵樹的話,復習課就是為它們灌溉,使它們更茁壯地成長為一片林.
一、一節復習課的設計思路
教學課題:勾股定理的應用復習(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
1. 思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還有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綜合應用. 本復習課程的設計,意圖通過例題的方式,通過“四邊形例題”、“ 旗桿例題”、“ 長方形ABCD折疊例題”由淺入深,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和靈活處理能力.
2. 目的:是要學生掌握本節課程的基本知識點.①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可以根據勾股定理求第三邊;②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邊以及另兩邊的關系,可以根據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另兩邊的長度.
3. 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方程思想.
二、反思:初步探究復習課的教學模式
復習課在操作上要先調查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知識的缺漏處和能力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確定重點內容,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查漏補缺,促進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主要的幾個課堂教學環節可以這樣操作:
(一)知識再現
復習課的主體是知識的再現,但是如果僅是教師將概念、知識要點等作簡單重復,肯定是枯燥的、低效的. 在復習時,教師可以將復習的有關概念、知識要點等編成練習題,讓學生見題想概念、想知識要點. 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回顧、整理學過的基礎知識,完成配套練習,實現了基礎知識和熟練基本技能的雙贏效果. 在這節復習課的引入部分的設計中,筆者認為站在了更高的知識系統的位置來編制練習題, 體現了完整知識結構,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思維.
(二)例題教學
1. 例題的編擬
復習課中的例題與新授課有明顯不同:新授課中的例題主要是為了鞏固剛學過的新知,側重于知識方面;復習課上的例題應側重于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如果太容易,大家都會,就失去了練習此題的意義,因此應出示綜合性較強的習題讓學生練習.
但是,我們也不能編擬太難的例題. 原本“勾股定理的應用復習”課中例3、例4的問題是這樣的:“求折痕的長度”,由于一上來就讓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比較困難,所以三個平行班試上下來都覺得班級氛圍太沉悶,只有少數的幾名同學會做,因而只有少數的幾名同學參與課堂. 后來把問題改成“你能求出哪些線段的長度?”這個開放式的問題讓人人都能參與.
2. 教學中例題的處理
① 拋出問題:可以讓學生默看題,也可讓一名學生讀題.
② 給予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
③ 學生交流: 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在學生間引起辯論、評價,通過觀察、傾聽、比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討論中來. 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學習不再是一種個體行為,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不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他們張揚個性、展示才華的平臺.
④ 學生點評或補充:學生通過不斷地自我思考,同時聽取別人的觀點并進行交流,從而逐漸地歸納出屬于他們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與技巧以及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通過思考,為下一步應用、創新奠定基礎,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的目的.
⑤ 在全班同學相互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仍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師生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并對有些問題鼓勵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討論交流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解完題之后,教師應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導學生總結這一類型問題的解題方法,總結解題的經驗教訓,對一些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策略要予以歸納概括,提示學生今后注意運用.
以這樣的方式處理例題,變“教師講解”為“學生主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在思維方面有所發展、有所提高,特別要注意發展提高學生的發現探索數學規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隨堂練習
復習課應充分體現“有講有練,精講多練,邊講邊練,以練為主”的原則. 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機會,練的習題要“精”,練的方法要“活”,練的時間要“足”,訓練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抓基礎,抓重點,抓綜合. 多練能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考場上熟能生巧,巧能升華,臨陣不亂,沉著應戰,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應有的失分.
(四)課堂小結
反思提煉是各個環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在復習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反思存在的問題,解答學生的疑問,可補充綜合性且具有知識生長點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量. 反思提煉也是整節課系統的概括,是全部教學活動的落足點和歸宿.
三、總結
本節課程的復習安排,可以使學生從知識、解題方法、解題技巧等方面得到收獲,也可以及時解決還存在的困惑. 借用本復習課,教師可再從本課中用到的數學思想方面或學生易錯點等方面作總結.
一木不成林,只有上好了復習課,讓學生把知識整理成了一個系統,所有的知識點才能形成一片知識之林,學生才能在這片林中暢游. 而如何把復習課上得有聲有色,如何把復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體,讓復習課煥發生命的活力,提升復習課的效率,應是我們一直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