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海成
【摘 要】主要就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優勢及注意事項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作出全面的闡述和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討論小組合作學習法對技工院校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小組合作;有效組織;教學法
近年來,由于普通高中、大學擴大招生規模,技工院校的生源素質得不到保證,進校的學生大多是經過普高、高校篩選剩下的。他們進入技工院校的學習目標卻基本明確,大多是希望通過在校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為以后走向社會就業打下基礎。因此,他們對課程的學習有較為明顯的選擇性,興趣愛好偏向于專業課。作為技工院校的專業課教師,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充分抓住學生這一心理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在專業課教學中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逐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材施教。合作性學習被認為是目前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新型教學組織方式而備受教育屆的關注。所謂合作性學習是指學習者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明確責任分工,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互助學習的一種學習形式。
一、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優勢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基于在建構理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以工作項目作為課程內容的載體,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工作的相關性來組織課程的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巧妙地隱含在各個任務中,采用靈活開放的組織方式。(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小組合作學習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注重學習的循序漸進和積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學內容從易到難的順序,而是以“模塊”作為引擎來設計教學任務,通過教師講授、學生自學、小組討論、課堂交流等形式完成教學任務。(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法”突破傳統的學科界限,按照會計工作過程的邏輯關系重新建構和整合教學內容,強調學生獨立分析探索,學生通過解決會計業務中的實際問題來實現對知識的學習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法”遵循了學生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從理性知識到實際應用的認知規律,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每個人的思路、想法不盡相同,合理引導他們進行討論、交流,分工協作,共同完成項目工作任務,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既調動和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二、小組合作性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項目設計是前提。會計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會計研究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內容表現出很強的實踐性和探討性,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充分注重對會計模塊、項目的設計。項目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本次課理論教學的成功與否,效果如何的前提。項目的確立應以增強學生技能的實用性為根本目的,難易程度要符合技工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特點和知識基礎狀況,活動要符合學生喜好,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科學分組是保障。運用小組合作性學習,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進行合理搭配分組,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項目。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基礎差的學生對能力強的學生有依賴性,要讓他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事可做,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不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3)組織控制是關鍵。由于采取分組實施的方式,其分組的原則、組員搭配、內容分工等方面直接影響著實施的效果。因此必須分工明確,保證各層次學生都有收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4)教師角色轉換是必然。“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小組合作性學習法的基本特征,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必須進行角色轉換,從講授、灌輸,轉變為組織、引導,從講臺上講解轉變為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流、討論,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性學習法目的明確,體現了從單一傳授向實踐轉變、從演繹性思維向歸納性思維轉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能夠切實讓會計專業學生實現零距離上崗,提高就業的競爭力,體現了技工院校教育的特點與特征,是促進技工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 考 文 獻
[1]葉昌元,馮建平.行為引導型教學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李敏.現代教育科學.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