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艷 裘榮鵬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從校企合作的發展存在著哪些問題,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合作模式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1.戰略思考欠缺。要培養滿足市場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僅靠學校的資源和環境往往是很難實現的,必須要有現代企業強有力的支持。學校依托企業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培養面向生產實際的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而目前我國已進行校企合作的高校,基本上都是由學校積極主動地尋找企業為合作伙伴,企業方面則在校企合作中處于消極與被動狀態,缺乏合作辦學的內在動力。由于學校與企業的利益指向不同,使得雙方地位懸殊,校企合作陷于一種有“合”無“作”的狀態。從現有合作模式來看,無論是高校還是企業對校企合作都缺乏戰略的思考。
2.資金保障不足。目前雖然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才保證校企合作的進行,但是沒有形成真正的法律法規,完全依靠教師和企業的私人關系進行協調和合作,還只是處于形式上的合作,因此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校企合作還處于萌芽狀態。校企合作沒有相應的政策引導、合作機制不夠成熟、資金投入沒有足夠的保障、政府部門不重視,這些都是校企合作過程中尚待研究解決的難題。
3.校企關系動蕩。校企合作對象不能保持相對固定,與企業合作淺嘗輒止,合作缺乏連續性和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如何適應市場和企業發展的變化,保持合作的相對穩定性,是尚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二、校企合作存在問題的原因
1.追求的目的不同。對于企業來說,生產和經營利潤是核心目的;而從學校的角度看,如何保證學生培養的質量才是核心目的。很多企業片面地認為培養人才是學校的事,和他們無關,沒必要過多地分散精力。學校為謀求自身發展,必須抓好教學質量,有針對性地為社會為行業培養適應寬泛崗位的人員,注重學生的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企業為了追求豐厚利潤,往往要求的是實用性和效益性,大批學生涌入企業,必然增加企業的負擔。如何減少企業由于學生的大批涌入帶來的負效應,而學校為了遷就企業而偏離人才培養的主方向,防止急功近利的人才培養觀的建立,保證學校的教育質量。這些是校企合作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和主要矛盾。
2.目標期限沖突。“應用為本,學以致用”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辦學理念。經過我校近幾年校企合作的實踐探索,作為應用型本科學校,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適應企業發展,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使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一致。開設企業急需專業或相關課程,使專業結構調整作為一項戰略決策,迅速開設經濟發展急需的專業。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教育產品本身有長周期性的特點,這決定了教育必須有前瞻性。
三、校企合作的現狀及合作模式的探索
就現階段已經形成的校企合作情況來看,基本上都是學校為適應社會與市場需要,為了保證學生的就業情況,謀求學校的發展而主動向企業拋出橄欖枝,遷就企業的進度設置教學進程。部分企業從生產和安全的角度,拒絕學校的合作;或者僅僅把學生作為生產流水線上的勞動力,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同時校企合作缺乏經費保障和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多數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還停留在提供一個實習的場所供學生和教師短暫的參觀,招聘人員的時候優先在學校中選取。建立一個良性的校企合作,將企業和學校的資源優化組合,培養更多的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推動經濟增長,實現辦學整體效益。
校企合作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校辦企業模式。學校可以將與學校主干專業相匹配的企業引進學校,實現校辦企業的合作辦學模式。學校提供相應的廠房,即生產的場所,企業根據現在發展的需要投入硬件,把學校的廠房作為企業的一部分生產場所,在這個場所中有企業的生產者、有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學生可以在校內完成“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這種模式既可以使企業將科研一部分轉移到學校中,解決企業高層次人員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學校實踐環節脫離實際生產的問題,真正做到企業與學校資源優化共享,獲得“企業與學校”真正意義上相結合的多贏途徑。這種模式,對學校教師要求更高,在管理上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企業和學校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問題。
2.訂單培養模式。學校和企業直接簽訂就業協議,學校是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招生,學習的課程是按照企業的發展需要進行設置,學生入學就有工作,畢業就是就業。達到了“招生的目的是招工,教學的目標就是生產,學校為企業生產服務”,學生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企業的員工,由學校按照企業招工的要求完成教育的實施,開設的課程和實習的內容來源于企業的需要。這是比較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由于目前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學校不容易找到合適的“訂單”。
3.合作辦學模式。學校根據專業發展的需要,選擇合作多年、關系密切的企業簽訂合作辦學合同,使其成為學校穩定的合作企業。學校把企業作為學生產教結合、頂崗實習的基地,教師負責理論課程的講授,而企業生產者作為實踐環節的主要負責人,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有效結合起來;企業把學校作為員工的培訓基地,由教師作為企業員工理論部分提高的負責人,對員工進行再教育再培訓。這一模式是現階段比較理想的一種校企合作模式。
上述三種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各具特色,產教結合,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滿足企業的用人需要,是對校、企、學生三方面有益的舉措。
參考文獻:
1.劉述麗、姚平,《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8)
2.向大順,《新形勢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運作探討》[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4)
3.趙楊,《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問題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05)
4.康興娜、李勤道,《關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高職教育的幾點認識》[J],《中國成人教育》,2009(01)
作者簡介:周麗艷(1967— ),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基礎工業工程,質量管理。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