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剛
摘 要:依據新課程標準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既要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談幾點做法。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生活動;課程資源
從教十幾年來,我一直努力做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對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做法:
一、巧設情境,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
一個合格的教師必定是能夠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在課堂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意味著要發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積極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主動發展,引起共鳴,去探索知識的樂趣。
二、巧用故事深化教學
歷史故事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欲,而且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尤其是課本中部分文獻資料,可以用作誘發學生識記基礎的媒體,培養學生崇高品質的范例。將史實故事化,變枯燥說教為生動描繪。這樣學生會更有興趣,要易于接受,對教材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
三、將小品引入課堂教學中
喜聞樂見的小品易于被學生所接受,師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自編、自導、自演,小品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化加工過程,也是一個多方面培養提高學生素質的過程,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巧用知識競賽,溫故而知新
我在引入新課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示幾道智力題,讓學生搶答,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不過智力題不能太難,時間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三分鐘之內,以免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精力。
五、巧設問題,引發學生聯想
調動學生思維僅是第一步,第二步要針對學生已經開啟的思維和心理上的求知欲,及時點撥,將學生的思維火花引向高潮。
開門見山,讓學生思維與教學重點、難點撞擊。以活動探究升華情感,挖掘教材,深化理論,一舉三得。
依據新課程標準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良好的教學活動設計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也讓我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寓教于樂,豐富多彩起來。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8.
[2]朱漢國,王斯德.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衛東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