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蓉
摘 要:高效課堂的產生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準備,同時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結合。
關鍵詞: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學習習慣
在一次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教學過程最優化”幾個字,我在想:課堂不就是教學過程嗎?而最優化不就是我們所說的高效嗎?那么教學過程最優化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高效課堂嗎?
蘇聯作為在教育界做出巨大貢獻的國家,他們孕育產生了許多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贊科夫、巴班斯基等。我們經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他們的理論都是經過實踐后得到的真理,我由衷地佩服他們,且從他們的理論中我也學到了很多。
記得我剛上班的時候,我們經常談論的是“有效課堂”,現在我們更多的是探討“高效課堂”,從“有效”到“高效”,發生了質的變化。這一變化無不體現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我們為了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為了契合學生身心、智力的發展,我們就要與時俱進,就要不斷求新、求變。于是“課改”就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風吹面而來,使得“教育”重煥生命,也讓我們對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學習和理解。
一、高效課堂一定是“學生”的高效
我們來看高效課堂的定義:高效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它既是在具體的一節課中,讓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優化方法、提高能力、學習高效的境界,還是一個應讓心情舒暢,有良好、安全的學習環境。一名教師一節課講的內容再多,哪怕是你把一本書都講完,那也不叫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腦子轉起來,手也用起來;高效課堂就是要讓學生高興起來,讓他們樂于去學,這樣才能有所得。這就要求教師不是要講得多,而恰恰是講得少,有針對性地講,把學生的作業消滅在課堂之中,不給學生額外的負擔和壓力,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減負”,要想減負,我們就得要高效課堂。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就恰恰體現著學生的主體性,他們主動參與其中,去搜集資料、去整合資料、去團結合作、去發表自己的看法,去觀察和探究、去計劃和實施,而教師更應該像一個觀眾和聽眾,看他們有計劃地實施,聽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要達到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就要讓學生參與其中,他們只有在參與中學會了計劃、整合、發表、探索等能力,那么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才開展得有意義,才達到了開展這門課程的目的。
二、高效課堂要求高水平的老師
1.學生樂于學習,課堂上學生表現得積極踴躍,都離不開教師的管理,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對課堂的把控等等,從而使課堂煥發生命的色彩。而高效課堂自然需要的是高水平的教師。我們經常用韓愈的這句話來解釋教師這個職業:“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從唐朝到現在,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教師的要求也遠不止是“傳道、授業、和解惑”了。長期以來,應試教育讓教師對成績“耿耿于懷”,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更注重的是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參與和思想。教師課上“滿堂灌”課后又是大量的作業,美其名曰“溫故而知新”,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重復勞動,不僅是課堂上死氣沉沉,也讓學生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我想,我們首先應當給予的就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即:如何去做計劃,如何去實施,如何進行歸納和分類,如何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千萬不能怕,怕學生不會做,我們要給予他們成長的時間,要耐心進行指導,慢慢的,你會發現他們的進步。
2.我們應該幫他們放眼看世界,農村的孩子生活范圍小,眼界比較狹小,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少,所以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很難尋找和收集到資料,所以教師就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借閱圖書去增加他們的閱讀量,可以給他們播放有關的音樂和圖片,還可以將自己上網搜尋到的資料打印出來,紛發下去,讓他們學會積累,讓他們提高興趣。
3.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我得到的最大啟發就是“愛”,愛是包容,愛是責任,愛是不放棄,愛也是鼓勵。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肯定,他們渴望教師的贊美。當我們發現他們一點點的進步,就要給予鼓勵和贊美,給予他們信心,讓他們從中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成就。我想,這樣一個高水平的教師也就在慢慢誕生了。從而,農村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才能達到高效。
三、高效課堂需要做好課前準備
我們經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足可見成就臺上的精彩,必然要做好臺下的準備。我們說:高水平的教師要吃得透教材,看得透學生,這是為了更好的備好課,只有備好了課,才能上好課,才能真正的做到高效課堂。
巴班斯基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他將這個教學過程劃分為六個基本環節,其中前三個環節是這樣的:(1)教師要在掌握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并研究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教師可能性的基礎上,使其目的與任務具體化;(2)考慮學生特點,使教學內容具體化;(3)依據師生特點和教學條件,考慮教學形式和方法。從這三個環節中我們足可鑒證,上好一堂課,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而課前的準備不僅僅只存在于教師,還需學生也做好準備,學生課前做好預習,上課才能跟上教師的腳步,只有師生配合得好,那么這節課才能真正的上出高效,這就需要教師從小學一開始就逐漸培養其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要達到課堂的高效,就要做到“三動”:學生自己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只有課堂動起來,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自然也就學得快樂,學得輕松。而教師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能力,讓課堂動起來。只有師生互相配合,那么課堂才會生機勃勃,才能達到真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