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彪
摘要:
通過對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與學現狀及原因的簡要剖析,重點站在一線教師的角度,就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如何適應新的課程改革進行有益的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美術;探索;思考
根據我校教學環境和現狀,結合我自己的教學經驗、想法、嘗試對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進行初步的幾點探索與思考,期待專家與同行指正。
一、求真務實是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根本
新一輪的高中美術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并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美術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熱情,以達成我們所期望課程目標。這些理論表述出來容易使人理解,也為教師們所熟知,但這樣的轉變改革如何具體實施,美術教師跟進吃力,甚至無所適從。所以存在著形式主義嚴重,教學觀念混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滯后、教學實踐活動目的不清、學生審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等問題。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瞧熱鬧”。當學生面對美術作品時,如果沒有掌握一些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想必一定是如讀“天書”,鑒賞必定盲目,無所適從,更談不上接受作品中的熏陶,“沒有知識就沒有鑒賞”。可見在美術鑒賞活動中,掌握一些基本鑒賞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教師的“講”,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創新”,全盤否定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求真務實永遠是教學之根本。當然,教師的講解如果再離不開畫家簡介、作品分析、藝術特色之類,這樣一堂課下來,教師“累”,學生“煩”,很多學生養成了習慣聽老師講解,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則失去了判斷與鑒賞的能力,更別談創新能力了。
二、優化課堂教學, 改革教學方法是美術鑒賞課教學之關鍵
美術課程具有感性、直覺、情感、想象、實踐等特征,有利于學生從繁重的記憶、思維、練習等學習中和文字書本中暫時解放出來,使學生獲得一定程度的輕松感。達到感性和理性、心理和生理的平衡,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由此可見,美術教師肩負著重任,不僅要把每一堂美術課上好,還要讓學生認識到美術課程的重要性。要讓學生認識到它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課程,對人的終身發展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每一堂課美術教師都應精心設計備課。
美術是一門視覺的藝術,在美術教學中首先是感官上的一種獲得,那么必不可少的需要通過各種輔助手段來實現,所以多媒體教學被大量的運用到美術教學上,事實證明這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聲與像的藝術來增強感染力,使教學內容富有藝術氣息,增加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無論是教師角度、還是學生方面,從操作上明顯更加便捷;從教學過程看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熱情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良好,但是,教學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它使教師能夠把教學中的難點分散開或變得形象和直觀,但它不能全部代替教師的授課活動。所以制作課件不必做得面面俱到,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不能把應該由學生思考的問題那么輕易地展示出來,要通過課件的展示來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與思考,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此外,教學方法上可以多運用講解、討論、比較等方式,鼓勵學生用文字性描述、表演、造型等方式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主動收集、篩選、分析、整理視覺圖像和相關背景資料;組織學生利用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開展參觀、調查、考察等活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合作性與探究性的學習方式等,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善于動腦總結,一定會創造出多樣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的教學方法。
三、將美術學習的方法交給學生 是美術鑒賞課教學的主要目標
現如今,很多教師教學上只停留在理念的研討和課堂表面化形式革新,導致美術教學的“混亂”、“困惑”和“迷茫”。教會學生美術學習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掌握主動探討美術的學習方法,達成“獲得對美術學習持久的興趣”、“將美術語言運用于研究性學習之中,養成對美術終身的愛好的情感”的課程目標。所以,教會學生美術學習方法在美術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的欣賞水平,并不是通過一定數量的美術作品就可以達到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的。在平常的鑒賞課教學中教師要敏于發現學生的創造力,敢于同學生一起沖破呆板的教學模式,面對一件美術作品不僅要思考如何講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學生如何吸引學生來參與鑒賞,筆者認為首先要讓學生認識美術的價值,能夠從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上理解美術是其人生品格生長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營養”,促動其內在需要。
其次,通過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知識體系及相關的美術語言,獲得美術鑒賞學習的基本條件和方法。教師再加以持續的引導與監督,學生才會逐漸對美術產生興趣,樂而從之。在具體的鑒賞過程中,有的學生偏好于獨立思考和表達情感,有的學生喜歡和同學共同探討、合作表現,并表現出良好的促進作用和結伴效應;有的學生偏好于從技能到理論的總結,有的學生喜歡從理論的學習到技法的嘗試等。
因此,教師應該識別并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所偏好的方式,接受美術教學的影響。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每個學生都具備學習美術的能力,教師要挖掘每個學生不同的潛質,使他們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我們知道,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使用于何處。假如學生畢業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成。
綜上所述,在美術課程改革創新的今天,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存在多種模式的開發和創生。以上僅就個人教學經驗和體會作有限探討,以求拋磚引玉,從而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并促進美術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