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學忠等
摘 要 目的:觀察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0例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取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對照組采取甲鈷胺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0%,對照組總有效率68%,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取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的療效很好,可以更有效而且更安全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關鍵詞 丹紅注射液 甲鈷胺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臨床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主要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后,糖尿病患者出現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或者是體征。丹紅注射液是一種紅棕色的澄明液體,丹紅注射液主要是由丹參、紅花按照科學配方提取的復發制劑。在本組研究資料中,對5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取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0例,分別稱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5~68歲,平均55.5±10.5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6~66歲,平均56.5±10.5歲;所有患者均經過檢查診斷,確診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需要及時治療。兩組在性別、年齡和病情上無明顯的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兩組均采取常規糖尿病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甲鈷胺治療,首先給予患者甲鈷胺片口服,3次/日,1片/次,0.5mg/片。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丹紅注射液治療,給予患者丹紅注射液靜滴,1次/日,40ml/次稀釋于250ml生理鹽水中。兩組治療1個月后,比較兩組臨床效果。
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肢體麻木及疼痛癥狀明顯減輕,觸覺及腱反射有明顯改善,周圍神經傳導速度基本恢復正常;②有效:肢體麻木及疼痛癥狀有改善,觸覺及腱反射有改善,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有改善;③無效:肢體麻木及疼痛癥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觸覺及腱反射沒有改善或者加重,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沒有改善或者更慢。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x100%。
統計學處理:數據都是采用專業的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所有計數數據采用X2進行檢驗,并且P<0.05為有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無效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 論
高血糖是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原因,因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暫時不完全清楚[1],有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代謝紊亂、血管損傷、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細胞因子異常、氧化應激和免疫因素等。丹參主要可以活血化瘀,紅花主要可以活血通絡和祛瘀止痛,所以丹紅注射液可以明顯緩解心絞痛,改善心肌缺血[2]。甲鈷胺是一種內源性輔酶B12,參與一碳單位循環,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轉甲基反應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甲鈷胺片是一種白色糖衣片,祛除糖衣后為淡紅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起病隱匿,發展比較緩慢,所以對稱性肢體會出現疼痛、麻木和感覺減退等為特征,病理變化主要是因為周圍神經軸突變性或神經纖維節段性脫髓鞘的混合表現,電生理變化主要是神經傳導的速度和失神經的變化[3]。根據本次實驗結果可以得出,觀察組采取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采取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有效提高總有效率,降低無效率,更好的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以明顯減輕患者肢體麻木和疼痛等癥狀,還可以改善觸覺及腱反射,提高周圍神經傳導速度。
參考文獻
1 鄧紅星.甲鈷胺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5):193-194.
2 吳勇.平丹紅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觀察[J].海峽醫藥,2011,23(3):160-161.
3 蔡紅莉,楊敏,邵良.甲鈷胺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