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
摘 要:德育工作是任何一個層次學校工作的重點,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關系到學生的成才和發展。中學階段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關鍵階段,如果中學期間學生的德育工作沒有很大的實效性的話,學生的成長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農村中學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更需努力提高。
關鍵詞:農村中學 德育工作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89-01
德育工作是中學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它致力于培養中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質,對中學生的整個人生發展過程起著指導作用。200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強調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學校也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德育文件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農村中學由于自身辦學條件和辦學環境以及地理位置存在的差異為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農村中學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的話就必須要克服一些困難,努力尋求德育工作的對策。
1 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片面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
中國的基礎教育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真正落實到各個學校的話卻很少具有指導意義。很多學校還是在以考試成績為指揮棒,一味的追求學生考試的成績,學生考試考得高的話就能得到老師們的認可,學生們成績不高的話就認為學生學習不努力,甚至認為學生的一些品行還存在問題,進而再來強調學生的德育。由此看來德育工作并沒有放在學校工作的主流位置,而是在被動的對學生進行。老師并沒有主動去發現學生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所存在的品德問題,而是片面的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1.2 缺乏專業德育教師
很多城市學校非常重視學科老師的水平而不重視德育教師隊伍的水平。在農村中學的話苦于學校編制和學校自身實力的原因,幾乎沒有專門的德育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是中學班級的班主任,但是班主任在做學生德育工作的同時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任課教師。班主任老師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和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要用很多的時間去進行教學準備,沒有太多的時間對學生的品德問題進行專門的準備,更不可能去搜集更多的德育教學素材,只是在學生出了很多問題以后才臨時進行德育工作,因此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不高。
1.3 社會環境的復雜性
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的劇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價值觀念與市場經濟價值觀出現不可避免的對抗。改革開放的加深,我國社會文化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對于學校教育特別是德育而言,也面臨著極大的沖擊。在學校層面,學校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要根據學校的自身情況進行變化。學生層面,接觸到得群體本來就比較多,尤其是學校周邊的一些不良人群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這類人群的行為對學生的品德與行為很容易進行誤導,使學生很容易走上不健康的道路。
2 增強農村中學德育實效性的有效措施
農村中學德育實效性的增強不是單方面的簡單的措施就可以,需要綜合分析目前存在的各個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有效措施來提高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使學校的育人功能能夠真正體現出來,而不是一句空話。
2.1 學校改變現有的教學觀
農村中學要改變現有的教學觀,因為現有的教學觀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農村中學應該轉變德育為副,學科成績和學科學習為主基本教學觀念,將德育作為首要目標的標準去落到實處,而不是一句空話。德育工作應該與學科課程教學處在同一位置上而不是一個高一個低,如果真的要哪一方面更高的話,德育工作應該要稍微高一點,畢竟德育工作是影響人一生發展的工作,學科教學主要是教給學生學科領域的知識,教給學生基本的應對考試的基本能力和知識。農村中學由于自身條件因素的影響,農村中學德育活動可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相比較城市中學而言較少,教師應該將課堂教學更好的利用起來而不只是僅僅依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而是各個學科科任老師也要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使之能夠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學校應該努力為學生在親身生活的環境中創設德育教育情境,立足于農村的實際情況,尤其是農村的發展情況和農民的具體實際生活情況,從農村中尋找德育的教材,這樣既可以彌補農村中學德育師資隊伍的不足,又能提高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2.2 注重潛移默化的德育影響
德育工作向比較起其他教學工作而言不能單純的教學灌輸,單純的教學灌輸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是要注重實際教學與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德育影響相結合。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社會的影響一個是學校的影響,當然學生家庭的影響也必不可少。社會方面,當前中國的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方面提倡與國際接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和帶來了一些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品行。社會方面應該考慮到學校的教書育人的特點,盡量的清理周邊環境,為學校提供一個安靜和諧的教書育人環境,不讓學生過早的受到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學校方面,農村中學首先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農村中學生發展的實際可行的文件,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落實。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體,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應該爭取做到對學生形成一定的正面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和人格魅力的影響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因此在農村中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努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所傳授的內容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好,并將教師的人格魅力轉化為自身學習的榜樣,促使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地運用和參與到相關的活動中來提高自身的品行。家庭方面,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教師,其對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家長要積極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安靜,有趣的生活環境,使學生在家里面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而不是覺得家庭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因此,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需要三方共同努力方能達到眾人所期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青,韓春麗.當代農村中學德育問題探析[J].岱學宗刊,2009(12).
[2]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韋沙.初探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