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軍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社會的方方面面,而其在現代教育中也是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隨著它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適合現代教育的教學手段也越來越多,“任務驅動”便是諸多教學手法中非常有影響的一種。它以學生為主體,明確了任務目標,發揮了學生主動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任務;興趣;積極
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占據的地位舉足輕重,現代教育離開了信息技術會黯然失色。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超媒體”應運而生,在現代教育中舞姿翩躚,為學生的學習、為教師的授課獻上了一曲動人的歌。在“超媒體”教學中,“任務驅動”貫穿始末,有力地沖擊了傳統教學。“復制知識”是典型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的設計目標就是讓學生充分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缺乏創新的意識。“任務驅動”教學法一反常規,提出的學習方法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種學習途徑非常適用于計算機的教學系統,這種學習方法層次分明,實效突出,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并且能讓他們掌握靈巧方法、熟稔知識的脈絡。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致盎然,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在其樂融融中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熟練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技能。教學多年,得到一些心得,拿出來與大家共享,期待同仁共同商榷。
一、“任務驅動”的基本教學特征
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細致的引領,師生共同圍繞任務中心,以任務為主線,由于問題動機的驅動而積極應用學習資源,在探索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習終了,不僅僅完美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還在學習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教學效果良好。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任務的精巧設計與否,設計的編排是否合理至為關鍵。
二、化整為零、明確任務的目標
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把目標化整為零,使總體目標細化,之后再把每個小目標的模塊認真掌握,最后再累積直至實現總體的目標。設計過程中,要把認知目標分層掌握,具體如下。
1.清楚操作過程,這是初步學習的階段。反復重現才能夠加深學習的印象,才能夠記憶牢固,才能夠讓操作方法爛熟于心。在這個階段,學生夠進行基本的上機操作,能夠掌握基本操作要領。
2.理解知識原理,這是學會學習、掌握巧妙方法的階段。學過的知識概念是否能夠心領神會,這關系到學生用動作、操作方法和自己的語言來詮釋概念的速度以及精確性。在這個階段,學生能夠在獨立的情況下進行連續的操作而不致于出現過多的失誤。
3.熟練掌握操作方法。這是最后的也是最關鍵的一道程序,是熟煉應用的階段。基于以上二點之后,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在這個階段,操作已經具備高效,出現錯誤之后自己能夠發現并改正,同時能夠進行深層次的操作,通過自學能夠開拓自己的未知領域。
三、“任務”設計要逐步深入
有積累才會逐步成就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故“任務”設計要逐步累積、逐步深入,不能一蹴而就。教師在設計時對每個“任務”的知識點要適可而止,不宜有過多的難點,不要讓學生覺得學習吃力,“任務”設計時前后的聯系要環環相扣,“任務”的規模宜適度,重點要少,不要和“任務驅動”偏離。
方便學生熟悉知識、掌握學習要領、具備靈活的學習方法是“任務驅動”的目的,任務只是促進學習的手段。“任務驅動”須由點及面、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任務驅動”法也不例外,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積極性才會被激發出來,學生才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因此,在“任務驅動”法中,也需要教師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教學的目的旨在讓學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手段,具備創新能力,對每個知識點都了然于胸,在整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能夠掌握應用技能,讓學生成為新時代的具有信息素質的高素質人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