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源
摘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還要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巧妙設置情境,幫助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有所提升。本文就英語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提升他們的素質這一內容作了詳解。
關鍵詞:英語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習;提升素質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還要在備課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巧妙設置情境,幫助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有所提升。
精心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是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語言交際的過程是客觀情境的反映,沒有了情境,語言就失去了存在的環(huán)境,語言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語言的交流活動離不開情境。一切有意義的語言交流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的。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最好采用情境陶冶教學法去進行教學,其大致流程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做好鋪墊
在英語語言學習中,教師應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有步驟地、有系統(tǒng)地傳授語言知識,并組織學生練習運用,讓學生學到的知識真正在實踐中有用武之地。那么,如何讓書本知識真正地轉化為語言交際的能力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以下兩個方面。
1.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視聽情境,因為正常人的視覺和聽覺是相互依存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說“十聾九啞”,由于可見,人的聽覺與表達是緊密聯(lián)系,如果一方缺損,另一方必受影響。這樣,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對創(chuàng)設情境,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很有益處。學生首先是看懂交際的具體環(huán)境,然后聽懂對方的表達,最后自己張嘴說,開口練,調動不同的感官,讓自己親臨其境地學習,能夠更快速地掌握語言。
2.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創(chuàng)設語言真實親切的情境。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到良好的英語對話氛圍中。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素質,以自身標準與流暢的發(fā)音去感染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師的熏陶下,學生很快地進入到情境之中,練習的效果事半功倍。教師作為組織者,同時更是示范者,要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造詣去無聲地引領學生,讓他們在心生羨慕后,愿意跟教師去學、去練。教師在教學中更要善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去愛上這門學科,并為之努力。
二、引領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應轉變教與學的觀念,有意識地把課文內涵展開,英語教學就會由平面得變成立體的,由形式單一變得豐富多彩,使學習過程中產生有趣的意境,讓學生求知的欲望更加強烈地展示出來,并有效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去。
情境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在使用英語時才能掌握。猶如只在岸上學習游泳的理論而不下水去實踐,就不可能真正學會游泳一樣,只有親自下到水中才能感受到游泳的奧秘,找到游泳的感覺。學語言與之同理,教師只有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中,真正融入到情境中去,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反復實踐,才能學有所成。
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握好內容的切入點去創(chuàng)設語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被教師帶入語言學習的大門,進入到話題情境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說,不怕說錯,就怕不說,要積極參與其中,學生間相互配合,相互啟迪,開拓思路,暢所欲言,就某一話題可各抒己見,在情境中提高語言的表達和運用能力。在情境訓練過程中,合作是必須的,由幾個人組成一個訓練小組,大家互幫互助,在學習中互相提示,共同進步,所以情境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間的友情,開發(fā)個人潛力,促進個性提高與共同發(fā)展,都是一種有益的教學形式。
三、教師啟思,導學有方
通常情況下,教師一般在教學之始先回顧已講的舊知識,以舊帶新,再學習新的單詞、短語和句型,最后再讓學生做一些練習來試著學習運用,以便鞏固所學。這其中可劃分為兩個過程:學和做。必須先學習了,才能去應用,去解決有關的問題。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去開辟一條別樣的教學新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去學,在動手實踐中去學,能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和滿足后的心理,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善于抓關鍵,以展開引導,啟迪思維,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猶如樂隊的指揮一樣,調動起不同水平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指揮棒上,共同地演奏出一曲和諧的情境學習交響樂。
四、情境熏陶,學生領悟
課文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做好了材料,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將它建成一座實用的大廈,這樣,學生不僅在語言實踐中得以鍛煉,而且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情境中的理解與引申使學生對內容興趣大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與能力。許多情境源于生活,許多有益的話題也能使學生明白做人的尊嚴以及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同時,有的內容能還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從情境中入手,引出情,由情而發(fā),再找出語言學習的動力,達到語言學習的效果后,再升華到陶冶學生情操這一高度,使語言的學習不僅是枯燥的記背過程,而且賦予了它新的內涵,真正成為交際的工具,體現(xiàn)其意義。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講析,不注重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會減少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使教學失去意義,流于形式,流失精華。
總之,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引領學生去學去練,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對話,制造氛圍,使學生達到求知的目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真正在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使每一個學生受益。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2.桂俊玲、杜泉貴,《在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模式》[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