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矯星
摘要: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形成概念、掌握規律、建立觀念和模型為核心,以數學為語言和工具,以科學方法為手段和橋梁的一門基礎科學。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以及學習后續知識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物理教學;興趣;探究能力
作為自然科學類的一門學科,物理課程具有趣味性、實用性等特點,那么在日常的物理教學當中,身為一名教師,應當如何教好這門學科,是值得我們思考與研究的。我認為要教好物理,首先要清楚學生的心理,其次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綜合素質。
一、分析現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
不管是任何學科的教學,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研究學生心理是教好物理的前提,使學生對物理課感興趣,在學習物理課程的同時,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以此來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進而促使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對物理課程產生“感情”。
1.對學生興趣點的細心觀察。在日常物理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發現學生往往對一些物理實驗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具有很強實際意義的內容感興趣,而對一些概念性的知識并不是很投入。我認為,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也就是抓住了物理教學的一個關鍵點,也可以將這個關鍵點作為學生提高物理學習興趣的一個切入點。那么在日常教學當中,我們完全可以將物理教學中與生活當中關聯的部分,以舉例、打比方、拋磚引玉等方式體現出來,比如用生活中常見彈簧的結構和物理特性來比擬電感器的結構和電氣特征,以此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增強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2.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與學生之間,貌似相同,但從性格、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等因素考慮,在學習動機方面,學生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有些學生本身對物理知識存在著很強的求知欲望,學習起來積極而主動,成績突出;而有些學生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興趣不大但并不被動,成績平平;再有些學生干脆對物理課沒興趣也不主動學習,成績不佳。這就說明了一個事實:內因決定成績。同時也說明了一個教學關鍵點:讓沒興趣的學生變得有興趣,是提高全體學生整體成績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物理課的興趣呢?我認為,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要多講解一些物理的奇聞趣事,在日常的小測驗當中,多加入一些日常生活方面的“活題”,再結合“活題”給學生套理論,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整體成績水平。
二、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究能力,就要讓學生充分理解知識點的含義,不能死記硬背,那樣學生會很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形成對物理學習的反感。我認為在對重要知識點的講解方法上,要多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了解理論形成的實際情況,多采用實驗教學的方式。
1.突破傳統實驗教學的瓶頸。傳統的實驗教學往往都是按照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程序。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不能很好地理解試驗的目的,失去了實驗課的意義,這便是傳統實驗教學的“瓶頸”。我認為,要突破這個“瓶頸”就要大膽嘗試新的做法:要有目的地安排教學計劃,讓學生通過實驗應用學會理論概念,要讓實驗課變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引導學生之間,針對自身的實踐成果進行交流,體會實驗課程的目的。通過學生自己分析實驗內容的方式,來達到實驗所需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實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答案。物理課當中的重要知識點,全部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多培養學生“走進生活,看事物”的能力,在每講到一個知識點時,安排學生自己在生活當中動手操作,細心觀察,了解相關知識的實際來源,讓學生明白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處不在,讓學生清楚學好物理對生活所帶來的無限好處,提倡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去,定期了解學生在生活當中所發現的現象,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3.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只有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才說明學生開始主動地思考問題了,這是每一位教師都希望看到的,那么,怎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呢?我認為,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問,這就要求在自身課程設計上加入這些內容,保證各個知識點的連貫性,分析課程的結構框架,引導學生提問。在必要的知識點上要有針對性地啟發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提出將要講解的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擺脫學生不善提問、不敢提問、學習呆板的現狀。
三、“溝通”是提高學生興趣的金鑰匙
“溝通”的意義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對教師感情的好壞,也會左右學生是否喜歡物理課的一個因素。
1.將感情溝通納入日常工作。每個班上都會有少部分學生不愛學習,甚至影響其他學生學習,更有甚者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針對這樣的學生,作為教師更應該關注和關心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些鼓勵、少些批評。用誠摯的心來感動這些后進學生,不一定要犯錯了才溝通,也許課間遇到,也許專程邀請,總之,溝通要納入日常“行程”。拉近了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加深了與他們之間的感情,課堂紀律保證了,才能有效地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引導全體學生步入物理的“樂園”。
2.完善自身素質,提高“溝通”水平。要得到高效的溝通水準,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了解現階段學生的動態、心理,不斷學習和了解新的知識。這包括學生所接觸的事物、生活的狀態甚至他們的流行語等等,盡量縮短與學生之間的“代溝”,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很懂得他們,并喜歡和教師溝通,要讓自己高高在上的“老師”身份,變成平易近人的“朋友”身份。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溝通者和引導者,讓授課成為一種朋友的聚會,讓課程變得不再枯燥,讓學生精神得到集中。
3.隨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要盡量避免以往按照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對象的現象,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隨時對學生的舉動進行評價。好的現象要及時表揚,壞的現象也要及時杜絕,因人而異地選擇評價方式,不能一鍋端。讓學生自己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敢于挑戰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韌勁兒,提高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出現為了成績而學習的現象,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綜上所述,這是我個人在物理教學當中的一些淺顯的看法,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廣大同仁給予批評、指正。我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我會在今后的物理教學工作當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