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勉
【摘 要】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和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應新的教學標準,高中數學教育面臨新的挑戰和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保證高中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思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探究的方式,主動獲取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學習方式。我們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獲得新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促進高中教學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在傳統的日常課堂教學中,老師總是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規劃的任務,教與學存在不相適應的一面。在新課改背景下,倡導學生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就需要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探索的精神。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的方法和規律,讓學生以探究的方式主動獲取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擴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發揮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主動性
教師要從根本上激發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就要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因為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課堂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主要陣地。因此,教師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應注重數學知識的背景,通過形象生動的問題情境,發揮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真正調到學生的主動性,就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要從多個角度切入數學話題,突出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要引導學生對新知識從不同角度進行認知,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促進學生主動自覺學習。
三、發揮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性
發揮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性,就是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核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開設自主探究環節,引導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方法,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老師應該開設開放問題回答,讓學生從多角度探索思考,他們的大腦會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他們因為探究所得到的知識也會比老師親自傳授的知識來的更深刻,更扎實。另外,老師自己可以給自己學生訂一個學習的目標,通過尋找相關資料和教材進行自我探究,并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解答,探索學習的方法和規律。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只要你對一章的問題搞清楚,下面出現的公式都是根據前面的定義演繹而來的。因此,針對數學加強自我探究,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不僅在無形中掌握了數學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實現探究性學習的目標。
四、注重在社會實踐中進行研究性學習
在高中教學環節中,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靈活掌握和運用,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知識的應用。例如,老師可以把學生帶到農田,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計算一畝地香蕉的產量,根據市場的行情,計算香蕉可以賣到多少錢,扣除成本和勞動力,怎樣才能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這就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實例,讓學生從中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因為這個生活案例涉及到商品市場和農民的利益,也是社會的熱點,關于如何提高農民收入的問題。學生要通過調查走訪,實地勘察數據,了解成本和勞動力的價格,從而為如何提高農民收入提出自己的建議。因此,要在實踐中學習,要多參加社會活動,提高數學知識在社會生活的有效性,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探究性以及實踐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同時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數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丁仕梅.探析高中數學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途徑[J].快樂閱讀,2012年01期
[2]李玉會.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J].新課程學習,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