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艷
摘 要:音樂是深受小學生喜歡的一門課程,它能夠使學生快樂、積極、健康地成長。音樂課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對基本音樂技能和知識有所掌握和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所以,小學音樂教學應該受到學生和教師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小學教學;音樂課堂;研究分析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重要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眾所周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一個重要啟蒙階段,同時也是打好音樂基礎的一個關鍵環節。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活潑的節奏以及優美的旋律塑造個性、啟發思維,為將來的音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不斷激發學生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對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而言,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導工作,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新課標指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音樂素養。這需要小學音樂教師能夠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方式,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從而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不斷優化。老師應該摒棄傳統音樂課中枯燥、單調的教學模式,將實際情境、動感畫面和音樂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特定的意境來進行教學,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巨大魅力,使音樂課不再是單純的教學,而是一幅幅美好畫面的展示。
二、合理選擇教學樂器
心理學家認為,教育必須要將學生作為中心,不斷促進創造性的培養、潛能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發展,要能夠讓他充滿自豪感和成功感。將樂器教學貫徹到小學音樂課堂當中,能夠充分體現出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因為樂器具有較為鮮明的技巧性、情感性和藝術性,這些特性能夠讓學生對樂器充滿興趣。另外,學生本就對樂器充滿好奇和憧憬,參與到樂器演奏當中,能夠極大地滿足和豐富他們的音樂生活。從生理方面進行分析,學生演奏樂器時,情緒會受到美妙音樂的影響,同時情緒又能夠影響荷爾蒙的分泌,從而對記憶力和大腦分析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演奏音樂不僅能夠影響和激發學生的情緒,促進其智力開發,還能夠凈化心靈,陶冶情操,而這就是為什么要將樂器融入教學課堂的原因。樂器是一種表現音樂的工具,不僅能夠將音樂的表現力很好地擴展,還能夠使一部分音樂的教學面貌有所改變。在課堂中加入音樂教學,既有利于貫徹和落實創造教學和樂器教學相結合的原則,又能夠滿足很多學生因為先天性的聲帶狹小而難以演唱,卻能夠通過演奏樂器而將自己的特長充分發揮出來的一種欲望,教師只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創造音樂和學習音樂的潛力。由于每個年齡段的學生有著各不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每個年齡段對于樂器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
三、將音樂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這也是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目前國內外的一種教育新趨勢,已經逐漸運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文、像、聲、圖融會貫通,多層次、全方位地進行教材的整合,不斷將信息量擴大,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從而使美育和德育得到不斷深化。將多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更能夠和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相貼近,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四、建立小學音樂教學的考核體系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績效考核,既能夠讓教師對于學生所掌握的一部分樂理知識情況進行掌握和考察,同時也包括對于課堂教學的質量進行評估。這種考核機制必須具備非常重要的可操作性,其評估結果必須要準確、真實、無誤,能夠為學科教學的改革提供很多有用的參考和依據。所以,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作為依據,設計出樂理、練耳、試唱等等的考核單元,能夠全方位地評估和掌握學生的綜合聲樂能力,然后再和年度教學計劃相結合,最終找出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情況,然后教師可以針對這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和總結,制訂出有效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知識的不斷積累和音樂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就是小學階段,同時也是進行各種音樂能力培養的最好時期,所以,必須對小學音樂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倡導素質教育基本精神,可以通過律動教學、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學科整合、器樂教學等有效的、合理的、科學的途徑豐富課堂形式,從而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鏹.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之美[J].藝海,2013(1).
[2]黃潔.淺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策略[J].小學時代,2012(11).
(作者單位 四川省筠連縣勝利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