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
摘 要:傾聽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師,如果從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他們一定會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他們的快樂。
關鍵詞:傾聽;引導;傾聽要求;創設氛圍
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是學好各門功課的基本功。《義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要“在各種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但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卻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教師講得興致勃勃,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或者,精彩部分聽得比較認真,其余的則是淡淡然;或當一個學生回答問題時,其他學生無聲嘆息、插嘴,講“悄悄話”。每每使得教師不住抱怨:怎么講過這么多遍,一點效果也沒有?
我們的學生不會傾聽,不善于傾聽,更不樂于傾聽,這是為什么呢?細細想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1)從學生的角度看,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所以在課堂上往往會出現上述情況。(2)從教師的角度看,可能授課的重點放在教師自己的教授上,而不大注意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與引導。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能力。那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循循善誘,引導傾聽
1.端正傾聽態度
教師可以經常進行這樣的換位思考:如果你正在發言,忽然有人打斷了你的話,你自己心里會高興嗎?……這樣學生就能慢慢地從一次次的換位體驗中明白:耐心地傾聽別人的發言,是對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2.明確傾聽意義
教育心理學家發現,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人有一半的時間在聽,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對小學生來說,“聽”則顯得更為重要了。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常常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告訴學生:“人之所以有兩只耳朵、一個嘴巴,說明會聽更加重要。”“老師喜歡積極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慢慢地,學生就會感受到傾聽的重要性。
3.提出傾聽要求
由于年齡局限,低年級學生的自覺性、自控能力、注意力的持久性都還有待完善,所以在聽前對學生提出傾聽要求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這些傾聽要求:傾聽時要認真專心,不能一邊聽一邊想或干其他的事情;教師的講課或者別人的發言要聽完整,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或發言……有了這些具體的可操作的要求,學生就可以有的放矢,慢慢地在實踐中學會傾聽。
二、營造氛圍,樂于傾聽
1.激發興趣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低年級語文教學可以安排課間操,運用兒歌組織教學,也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活動,如動手畫一畫、圈一圈、標一標等多種形式。動靜結合,才能做到有序有效。
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根本的還是精心設計教學。另外,作為教師也要提高語言魅力,吸引學生傾聽。如,在進行《臺灣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時,我的做法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蝴蝶谷美景,然后,以生動的語言引領他們進入不同的山谷,感受色彩不同的蝴蝶的美麗:“幽靜的山谷中飛來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瞧,多美啊!你喜歡它們嗎?喜歡它們的什么?……”這樣的情景,這樣優美的語言,一連串的提問,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被牢牢地吸引住了。
2.善用激勵
正確恰當的言語激勵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重要手段。教師可常常對學生說:“你聽得真認真,我們大家要向你學習。”“你真是個善于傾聽的人!”……簡簡單單的一句贊揚,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在課堂上,學生就會慢慢地樂于傾聽。
3.榜樣示范
(1)學生中的優秀者
教師可選出專心傾聽的學生加以表揚。學生的眼光是雪亮的,看到教師經常表揚認真傾聽的學生,自然就會有意識地向專心傾聽的學生學習。
(2)教師自身
教師要率先垂范,每當學生發言時,教師都要認真地傾聽他們的發言,并做出相應的回應,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對榜樣的學習和仿效,學生的傾聽能力更容易上一個臺階。
三、授之以漁,善于傾聽
1.指導傾聽方法
這就要教師適時地誘導點撥了。如,在聽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用眼睛看著發言同學的臉,做到神情專一;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時,則以微笑、點頭表示贊同。要讓學生明白:聽別人講話,不是只聽“熱鬧”,而是帶著問題去聽。無論發言人是誰,也不管他的發言是多么的糟糕,都要以謙虛的態度去認真傾聽。
2.加強傾聽訓練
可以在口耳相傳的小游戲、聽寫詞句、聽故事復述等時進行傾聽訓練。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傾聽的準確性,而且學生的判斷力和語言敏感性也會日漸提高。
傾聽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師,如果我們從能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他們一定會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他們的快樂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南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