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漪
摘 要: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教學設計是師生完成教學活動的藍圖,做好教學設計是保證教學效率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策略
數學和語文比起來,內容抽象,邏輯思維要求高,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會感到困難。作為一名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況下,學習數學,熱愛數學?就要從教學準備和教學設計入手,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下面將自己的思考談一談。
一、摸清原有認知基礎
小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和早教環境的不同,他們的認知基礎也不相同。所以教學中,教師就要調整教學策略,避免學生吃嚼過的饃,索然無味。所以學期開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次認知水平的摸底,了解班級中學生已經有了哪些認知基礎,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然后再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
比如,人教版二年級《千以內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設計,事先我了解到學生已經有了《20以內數的認識》《百以內數的認識》
的基礎,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了知識的承前啟后,通過讓學生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數出百以內的數了,那么數出千以內的數也不是難題。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環節,讓學生觀看視頻,一個體育場,看臺上一排排的坐椅,讓學生大致估計一下一共有多少?考查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原有基礎上,學生擴大了對數的認識范圍,并能夠正確讀寫。
二、準確把握教材內容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是師生完成教學活動的依據,同時也是貫徹課程標準的手段。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同學習伙伴一起借助學習資料完成的。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教師首先要充分把握,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了解教材的知識點。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學習開辟一條通暢的道路。教材的活用,也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適當對教材進行擴展和延伸,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密切聯系生活進行教學,使學生深刻感受學習和生活是如此緊密相關,數學知識和生活是融為一體的。表內除法這部分內容,教材在編排上主要體現了兩個特點:首先是學生掌握表內乘法,之后才能進行表內除法的學習;其次是教材內容中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的概念。側重平均分的涵義理解,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涵義。比如,把20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18人乘車,每輛車載6個人等。還是以人教版二年級《千以內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為例,事先我對教材進行充分閱讀,對本冊教材和本單元教材都進行了研究,了解本冊教材的知識體系,居高臨下地設計本節教學。本節課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然后才進行1000以內數的認識。10個10是一百,10個100是一千,讓學生明白這樣的概念后,那么教學的重難點就突破了。
三、聯系生活學習數學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怎樣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
學,怎么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很好地籌劃。教學中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小品化,把學生的學習內容改編成小品,讓學生在小品中扮演角色。比如,教材中《解決問題》的教學,我設計了一組課件,讓學生到游樂園玩耍,有的玩蹺蹺板,有的蕩秋千。然后由學生提出問題,有多少人在這玩耍,怎樣計算呢?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始數學學習,興趣盎然。
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完善的藝術。教師應該善于聯系生活,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情況,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茖W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有效性的保證,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低年級數學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設法延長有意注意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該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值得我們一直探索下去。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實驗小學御城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