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四
[摘 要]在以往教學中,預習一直以來是教師時而重視時而忽視的一個環節,這樣的預習效果是無法得到保證的。而在高效課堂背景下,教師能否充分地引領學生自主預習,則成為課堂能否實現高效的關鍵。
[關鍵詞]自主;預習;課堂效率
預習作為課堂教學前一種學習者獨立自主的探索學習活動,不僅僅是讓學生做好了學習的心理準備,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索過程中,獲得重要的學科知識與學習經驗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預習既是有效的學習方法,更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就會了解這節課的大概內容,同時也就產生了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其學習的興趣要濃得多;同時,通過預習,老師也能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教學的目的更加明確,就真正做到有的放失,課堂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一、利用學案導學,讓學生預習有的放矢
以往的預習往往是讀讀課文,認認生字,畫畫詞語,對教材沒有明確的指導和書面的落實,預習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收效不大。而真正的預習是在教師經過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后編出具體的導學案,對學生進行指導。由于課前時間有限,需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課前要弄懂的知識,哪些是需要課堂上弄懂的,需要采取什么樣的方法獲取新知。這時就需要教師編寫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案。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學案的編寫一般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對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制定。大體包括學習目標、資料收集、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習質疑等幾個部分。
二、利用課堂鼓勵,讓學生預習激情不滅
預習重在持續。很多學生的預習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于持之以恒。培養預習習慣,要注意激發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具有求知欲和表現欲,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有些學生在預習后,可能提出一些非常淺顯的問題,教師應該注意予以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能懂的問題,盡量讓學生展示。
三、利用小組合作,讓學生預習初見成效
學生在完成教師制定的學案后,還要在課前進行合作交流,這個合作交流要在小組內進行。學生在完成學案的過程中主要是獨立思考,這個合作交流環節主要是小組內的學生進行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小組長完善問題的答案,梳理出小組疑難問題。同時小組內的學生準備課堂上的合作展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觀察、詢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自學情況。對關鍵問題,教師要給予點撥;教師也可以掌握學情,做好準備,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到心中有數。這個環節旨在初步形成合作氛圍,提高學生合作品質,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四、利用交流展示,讓學生預習開花結果
學生課前的預習大多是個體學習行為,各有各的收獲,獲得的體驗、感悟也富有個性。因此很需要在課堂上進行集體交流,相互啟發,使學生對課本的學習產生深層次的反思與感悟,進一步提升對知識的認識,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知其一又能舉一反三,知其中而又能優越之于外。課堂教學應組織多樣的討論交流展示活動,傳遞學生們富有個性的理解、感悟,讓學生在各種理解的交流碰撞中,共享創造的快樂,提升自己的認識,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體驗自己的價值,促使他們在以后的預習探索活動中產生更多的有價值的發現。
預習后的課堂教學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方法去探索,允許學生用富有個性化的方法解決新問題,讓學生充分享受創造的快樂。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去嘗試,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探索,循著學生的思路給予指導,讓每個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特點以及知識經驗的儲備出發,創造出自己的成果。
自主預習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真正給了學生充分思考、感悟的時間。預習是課堂的延伸,提高的是課堂效率。預習更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情,以便進一步確定當堂課的重點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壤,使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在交流展示中,真正達到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從而產生更精彩的課堂資源,課堂才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