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焱嵩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而且也是高考必考學科,因此一定要學好語文,它能幫助我們了解生活、了解世界。同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教育、探究能力,加強與社會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知識;應用意識;審美教育;探究能力
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語文教材中都是精選的文章,其中包含了生活美、自然美、生命美等等,而且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所以語文便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所以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探索語文世界,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語文未知的領域。下面,本文就針對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行簡單的探討,以使教師能夠更好地開展語文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知識,涵蓋了中華五千年的精華,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積淀。然而要想真正地體現語文知識的價值,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創設語文情境,使學生明白應該在什么情況下使用什么樣的語言,使用什么樣的語文知識,爭取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
1.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語文應用意識
語文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和他人交流,需要注意說話技巧,需要注意語言的語序,需要注意用詞的妥當性等等,而這一切的獲得和正確的使用,都是可以在語文學習中學到的。由此可知,語文在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要想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就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語文的價值,學會在生活中運用語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調動學生的語文應用意識。
例如:在教學《榮譽與愛榮譽》一節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地探討榮譽的內涵,領會本文的論證思路,培養質疑能力,提高對榮譽的認識,增強集體榮譽感,提升人文素養,首先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定的問題情境,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還要讓榮譽感支配學生以后的生活,使語文知識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我向學生提出了:你們知道什么是榮譽嗎?我們為什么要愛榮譽?假如我們班的某某同學在體育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這是我們班的榮譽嗎?當我們國家的神舟號成功飛天后,這是不是我們國家的榮譽呢?等一系列熟悉的問題,學生慢慢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榮譽。在增強學生榮譽感的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白語文中包含著許多與我們生活有關的知識,只有我們學好了語文,才能真正地讀懂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真正含義,從而喚起學生的語文應用意識。
2.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
語文教材中的知識,是編委會經過精心選擇的,其中每篇文章都在從不同的方面教授給學生不同的知識,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人文素養能力等等。語文,作為社會精神的產物、人類文化素質的載體,無一不體現了它在人類生活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而習作便是檢測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重要
途徑。
例如:在欣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時候,學生要從中學會一些景物描寫的技巧和修辭手法。如讓學生感受“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運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在欣賞紅樓夢的有關片段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人物的描寫,如“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簡單的幾句話就將王熙鳳的外形、性格等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分析,去欣賞,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一些修辭手法、描寫技巧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為自己的作文增色添彩,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而且,當寫作水平得到提高之后,學生的說話技巧、語言表達能力也將會隨之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利用語文知識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語文教材中現有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在欣賞一篇篇優美的文章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和文本之間進行對話的主要載體,是學生思想碰撞和心靈溝通的重要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良好環境,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展現自己的個性。但是這并不等于教師完全地放手,而是要引導學生去看一些對自己現階段的學習有幫助的書籍,真正發揮出閱讀的功能。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深入挖掘潛藏在文本中的一些道理,一些對自己成長、對自己學習有所幫助的見解。同時,教師要保證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真正地讓學生在體會文本、和文本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欣賞教材中的知識外,還可以讓學生向外進行拓展學習,使學生接觸更多的作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而且培養學生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也可以使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如在欣賞《蘇武傳》時,讓學生感受蘇武為了對大漢朝盡忠,為了保留自己的民族氣節,寧愿經受刺骨的寒風,寧愿饑吞氈,寧愿牧羊北海,也不愿投降匈奴的精神。所以,他是美的,他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千古英雄。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蘇武,感受到了他身上的美。
三、利用語文知識調動學生的探究意識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過程,逐漸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敢于提出問題,并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將問題進行解決,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到提升。還以上面的《榮譽與愛榮譽》一課為例,教師在設計了一些問題之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電視上報道的事件等等,舉出一些反面的例子,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舉反例的過程中,積極地探索對榮譽和愛榮譽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地理解什么是榮譽,我們為什么要愛榮譽,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領會到榮譽的重要性。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加強學生對語文的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去學,愿意在語文世界里探索,最終使學生在語文知識的熏陶下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劉國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