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燕
摘 要:學生的提問意識不強,常常是“老師問,學生答”這種單向的語言交際模式,造成英語學習的機械性。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一、目前課堂存在的“被提問”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表面上貫徹了學生的參與,實際上學生英語學習存在著“被約束”的現象,常常是“老師問,學生答”這種單向的語言交際模式,學生難以形成積極良好的英語興趣,造成英語學習的機械性。因此,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進行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
學生缺乏良好提問意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師單純地講解形成的權威性讓學生不敢問,學生的需求被控制;過多強調英語學習的工具性和應試性,學生的思維被惰化,教師用應試套路控制學生,過分地強調記憶,弱化了理解的過程,沒有了思維也就沒有了提問。因此,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要以構建“問題意識”課堂,以啟發學生思維、點燃靈感,以切實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為最高目標。
二、學生自主提問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在師生雙向互動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促使學生語言主動輸出,提高英語表達運用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真正掌握知識,全面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的不僅僅是問答,更多的是師生雙向“互動式”的對話表達。如何使內容更豐富?單純靠學生對有限知識的記憶進行再表達來進行交流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培養學生主動從知識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情境運用以及相應的句型結構等方面進行主動提問的意識,并提高提問的能力,對于形成師生互動的高效課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如何提高課堂學生提問的幾率
1.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的意識。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對學生提問質量的肯定以及回答問題的認真和耐心更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潛能。
2.巧妙設疑,啟發學生形成問題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巧妙設計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鑰匙。在英語教學中,我經常給學生一些tasks,但是如果所給的任務只是簡單的重復,學生的思維能力很難得到提高,所以,task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上。在課堂上,教師應創設機會,讓學生產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5 B Unit 8 A camping trip:“have”與“has”的教學中,我打破以往先將語法知識傳授給學生再通過練習鞏固知識的步驟,讓學生學唱歌,在歌詞中找到“have”與“has”用法的不同。為了揭開這些謎,學生不斷猜測、不斷討論、不斷研究,而我則在旁加以引導,逐步得出結論。由于整個過程中學生都在積極思考,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
3.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學生形成問題意識
小學生比較喜歡表現,希望得到教師更多的注意和認可,而且他們有較強的好奇心,對事情喜歡刨根問底。如果教師對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不加以保護和鼓勵,認為他們過于幼稚無知,必然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要使學生保持思考問題的熱情,教師還應充分利用身邊資源,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思考。在學習“What do you like?”句型時,有學生回答“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學生還會問:“老師,你喜歡什么電腦游戲?”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要從正面引導:“Me,too. But I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reading from the Internet.” 這樣就告訴學生,電腦不光可以玩游戲,更重要的是可以查資料等,課后布置查這一課Halloween的背景知識,同學們既了解了電腦的功能,又用英語進行交流、交換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了看、聽、說各項能力。教師的重視、學生的參與都是激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關鍵。
4.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形成問題意識
要使學生積極思維,教師應通過創設情景,增強學生的自由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想象力。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運用續說課文的方式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學習了Halloween 根據課文buy things for Halloween party來續寫他們怎樣開party的。當然,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說的時候允許學生用一些簡單的句子甚至詞組表達。我將一些學生寫的奇思妙想的段落加以語法糾正和適當的修飾,然后在課堂上一起閱讀欣賞,以增強學生思考的興趣,提高其表達的熱情。
5.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激勵學生重視問題意識
學生的思維角度、思維層次受其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深入,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誘導學生。在語法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幾個語法點放在一起學習,通過對比理解和掌握他們的共性和各自的不同特性,通過對比來培養學生辨析性探究質疑的能力。如:在復習“have”與“has”動詞的運用時,我將主語一一列在出,然后我讓學生幫它們歸類,同學們對“have”和“has”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學生也培養了質疑的習慣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的根本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而思考的前提是疑問。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更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善疑好問、好問勤思、不斷探索的良好習慣,成為獨立、主動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陸俊.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20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潘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