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珊
摘 要:英語寫作體現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在英語學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借鑒材料具體指導、因材施“評”等方面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可以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創設情境;具體指導;反復實踐;表揚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寫作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理解真實語言材料和表達真實思想的能力。”要提高農村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反思我們的教學課堂,總結利于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方法。從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對幾年的英語寫作課堂教學的反思,筆者做了以下分析并總結了幾點農村學生英語寫作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現狀分析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所教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周邊自然村,學生的英語基礎非常薄弱,英語平均分在30分左右,因此學生“聞英語色變”,特別害怕學英語。英語考試中的作文題,大部分學生的得分在1~2分,因此,探索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迫在眉睫。
1.學校環境
語言環境對于學習語言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校位于城郊的自然村落之間,地理位置遠離較發達地區,相對于發達地區的學校來說,學生的信息相對閉塞。兩年前,學校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室、一個語音室,語音室的設備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電腦已經進入罷工狀態。絕大多數英語教師教學時只能用收錄機給學生播放教科書中所附帶的磁帶。隨著經濟的發展,從2010年7月開始,學校給每個班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才多了一點。
2.家長方面
據相關資料統計,學生家長95%以上是初中學歷,且大部分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視。他們認為:我不讀書,不也照樣可以蓋起自己的房子,養活自己的孩子,而那些花大錢,讀了很多書的所謂“讀書人”,不也是待業在家嗎?另外,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農村出現了許多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親屬看管,多數是“看而不管”“管而沒能力教”或者“根本管不住”,直到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反叛或者違紀的現象,很多學生家長就責備老師,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歸咎于老師。
3.學生方面
農村中學生怕學英語,尤其害怕寫作文,每次安排他們寫作文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會“怨聲載道”,有的學生甚至不管什么文章,都是隨便抄一篇應付老師。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1)學生詞匯積累較少;(2)學生語法運用能力薄弱;(3)學習缺乏動力,很多學生沒有持久的學習動力,被動學習,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容易被外界事物誘惑。由于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怕學、怕寫。
二、農村學生英語寫作對策
1.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則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師開展有效教學起關鍵性作用,特別是在農村中學里。那么如何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呢?第一,平等、相互尊重。在課堂或者人多的地方,少斥責或批評學生,給學生留“面子”。第二,幫助、關愛。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多關心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傳遞關愛。因此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是考驗教師的智慧以及人格魅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開展好教學的基礎與前提。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英語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農村學生缺乏寫作的興趣,很大一個原因是學生生活的地域,信息匱乏,視野不開闊,因此教師讓學生用英文寫作的時候,最好是能夠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生本人參加過的活動來寫,先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有素材,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
3.借鑒課內課外的語言材料,指導寫作
目前學生學習的是仁愛教材,教材內容豐富,每個單元就是一個話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消化教材內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結構,并通過小組間聽寫、默寫、背誦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詞匯和句子結構。以仁愛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2 Section A為例,課文是一篇描寫如何做炒飯的對話。筆者指導學生學習表示順序的副詞的用法,如何把形容詞轉變為副詞以及食材的詞匯等,然后小組內進行討論,組員之間合作探究理解教師所講內容,并約定時間,在教師下一次上課前,完成聽寫、默寫和背誦等內容。下一次上課前,教師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描寫自己熟悉或喜歡吃的菜是如何做出來的。對于一些基礎不是很好的同學,他們只需要會借鑒課本中已學過的詞匯和語法結構簡單寫出“How to make fry rice”就行了;對于中等生要求高一點,例如“How to make chicken soup”或者“How to cook fish”等;對于一些成績相對好的學生,需要他們結合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借鑒課內語言、課外閱讀材料,描寫蔬菜、樹木是怎樣種出來的;父母是怎樣把雞、鴨、鵝等養出來的……
因材施教,按能給練、具體指導,使每個學生有所可學,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通過這樣的反復實踐,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高。
4.評講學生作文時,要做到因材施“評”,加強學生自信心
考試10分的作文,學生每次都得3~4分,學生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因而產生自卑感。為了消除學生的自卑感,使學生快樂、自信地寫作,本人結合農村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如下操作:在評講學生作文前,我提前認真、細致、耐心地批改學生的作文,并對每個學生在寫作時出現的情況通過記錄卡,記錄下來。從記錄卡,我可以發現學生的微小進步,如單詞拼寫、語法(動詞、名詞、副詞、連詞、代詞、定冠詞、不定冠詞以及時態的使用)、篇章結構等,然后就會對他們進行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希望,重拾寫作的自信。恰到好處的表揚,是學生堅持寫作的關鍵,因此對于一些基礎不是太好的學生,我還在記錄卡上寫上一些鼓勵的語句如:“I
knew you could do it. Keep it up.”中等生在某次的寫作上,態度積極,錯誤率減少了,就給他(她)這樣的評語:“You are working hard these days.You are really improving.Keep it up.”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用一些高要求的語言時時去鞭策和提醒他們。如“I am proud of you,but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教師因材施“評”并適當地表揚學生,使他們在每次的英語寫作中獲得進步與快樂,加強學生英語寫作的自信心。
要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在教學中還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從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采取適合該地區學生學習的辦法,農村中學生的英語作文能力定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鐘妙姿.英語教學中的“以讀導寫,以寫促讀”[J].廣東教育,2012(12).
[2]蘇小杰.山區中學生缺乏作文興趣的原因及其對策[J].肇慶教育研究,2011(05).
[3]劉亞湖.如何提高我縣農村學生的英語水平[J].廣東教育,2010(12).
(作者單位 廣東省肇慶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