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進
摘 要: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形成性評價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之后,美術教師對其學習全過程進行的發展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對其自身學習進行評價,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初中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美術課堂教學;人文關懷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是指在初中生的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的過程性評價,
這種評價是以實事求是為依據,按照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通過一定的方法手段達到提高初中生人文體驗、增強人文感受的效果。
由于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初中課堂和高中課堂不一樣,每節課時間不會很長,因而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將形成性評價充分運用到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提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懷是我們每個初中美術教師應當重視的問題。對此,初中美術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形成性評價教學,充分運用課本內容來講解初中美術內容,還要通過課外知識來給同學們增加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形成性評價教學不僅能使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還能通過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作出適當的反應。
初中美術教學既要注重理論又要重視實踐。不管是在理論教學中還是在實踐教學中都要把形成性評價作為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要將其作為教學的補充,還要將其視為教學的分支、內容。只有建立了形成性評價的體系,在初中美術課堂中,師生之間的聯系才會更加緊密,教師才會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學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思路,這樣能及時地接受新的知識,溫習舊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初中美術的效率,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質。
在我國最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若干項標準中,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特別強調要注重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的培養與運用。但是,如何將理論的形成性評價應用到實踐中去,使其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發揮真正的作
用,并且將教師的形成性評價不斷轉化為學生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更加主動地學習的人文關懷,是我們這個階段應當首先解決的
問題。
筆者認為,要想做好形成性評價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懷需要首先將初中美術課本中的內容展示給同學們,讓同學們有一個美的初體驗,對美術有一種自己的欣賞態度。首先,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美術名家對美術作品的評論,從而提高學生對美的正確認識;其次,初中美術教師在注重學生在對美術作品欣賞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的訓練,重視在學習中對各種美好事物的學習評價;最后,初中美術教師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轉化為人文關懷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興趣、愛好點激活,善于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瑣碎物件進行美化、升華,比如說在學習初中美術之后,學生可以體會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易拉罐可以剪成好看的花瓶,不同顏色的廢舊塑料帶可以制成彩色風箏等等,就是將同學們學到的、感受到的轉變為自己的小發明,學以致用就是這個道理。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到,要想使形成性評價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得到鞏固,必須注重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實踐,注重藝術課堂教學被激活的實踐過程,加深對初中美術教學理念的新認識,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同學們的人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現有狀況,使藝術課堂的人文關懷價值得道初步體現。
參考文獻:
[1]羅紹喜,沈玉順.論在美術教學中構建成成性評價體系.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2011-04.
[2]鐘啟全,村云溺,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姜堰市二附中)